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山海关三中张婉乔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83554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山海关三中张婉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山海关三中张婉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山海关三中张婉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山海关三中张婉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山海关三中张婉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山海关三中张婉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山海关三中 张婉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生字生词:煞白、拮据、栈桥、牡蛎、褴褛、别墅、诧异、撬开糟蹋、阔绰 (2)了解作家作品常识,掌握小说知识。(3)借助小说的阅读方法来归纳本文情节,.认识本文所揭示的主题(4)理解通过人物的情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性格特征的刻画人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圈点、分角色朗读,讨论,整体感知人物的命运、心理、性格,深刻理解小说主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认识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下黑暗的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的品质。二、教学重难点1、借

2、助小说的阅读方法来归纳本文情节,认识本文所揭示的主题2、理解通过人物的情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性格特征的刻画人物的方法三、教学的方法:点拨讨论,启发诱导,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课题简介作者 师:同学们当你面临金钱与亲情的选择时,你会怎么做?今天,让我们一同学习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来共同探讨这个话题。我们先来认识这部小说的作者。(屏幕展示莫泊桑的生平简介,指名学生朗读。)下面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所讲的小说的基本知识和本课生字词(二)了解课文初步感知 师: 我想问问同学们,当你们读完这篇小说时,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点?(学生自由发言,观点不一,理解程度不一。最后由老师点拨。)师:可

3、以看出来,同学们对课文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先问一下小说中都有什么人物,他们是什么关系?)不知道大家读书时注意到没有,文中的菲利普夫妇对他们的弟弟于勒前后有各种不同的称呼。(三)跳读课文,摄取信息师:标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先后有哪些称呼。从这些不同的称呼中你们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是如何变化的吗?(屏幕显示出文中对于勒的各种称呼,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称呼代表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的态度。)师:根据这条感情线索,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给每一部分拟定一个小标题。第一部分(14),盼于勒。第二部分(519),赞于勒。第三部分(2047),遇于勒

4、。第四部分(4849),躲于勒。师:为什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态度前后不同?引导学生说出:不同取决于于勒有没有钱。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是理解了课文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师: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这句话就是这篇小说主题的最好概括。(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师: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小说通过人物来推动情节,揭示主题。师:你阅读了这篇小说后,认为谁是主要人物?生:菲利普夫妇。生:于勒师:说说理由(让学生说出谁是课文的主要人物。学生会说是菲利普夫妇或者于勒,这个环

5、节除了认识主要人物,还顺便了解于勒这个人物在文中的作用。)师:那么于勒在文中是什么人物?指名读:于勒在文中是线索人物(暗线)。于勒的贫富变化是小说的中心线索,整个情节就是根据这条线索来展开的。师:这是双线交织的写法。(屏幕展示实写、详写:菲利普夫妇;虚写、略写:于勒。)师:既然菲利普夫妇是主要人物,我们就来分析他们的人物形象,进一步理解小说主题。屏幕展示:分角色朗读(20段-49段),找出文中刻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词句,揣摩人物心理及所揭示的人物性格。师:谁愿意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可以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段落,并进行讨论,老师巡视指导。)师:请大家汇报一

6、下你们的学习成果。生:菲利普夫妇具有自私虚荣、唯利是图、冷酷无情、金钱至上的性格特点。菲利普夫妇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虚伪,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师:我们再来看看克拉丽丝。(屏幕展示:克拉丽丝:她的刻薄、势利、虚伪、泼辣表露无余,但她比丈夫更有心计,更为精明,马上沉着地指挥着一切。)克拉丽丝比她的丈夫更为精明。体现在哪?你能找出来吗?生:1打发丈夫向船长打听,证实;2让儿子若瑟夫去付款,夫妇俩回避;3叮嘱丈夫千万别让女婿看出来;4撤离现场是非之地,不可久留!(在讨论学习中可以渗透对比手法和设置悬念的手法的讲解。)师:(屏幕展示)你怎样看待小说中的“我”,学生讨

7、论(屏幕展示,指名读):若瑟夫:单纯、幼稚、纯洁、善良、可爱,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孩子。对于勒叔叔抱以怜悯,对父母的做法感到困惑、不满。师:(屏幕展示)“我”在文中起何作用?(课文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增加故事的可信度。)(屏幕展示,指名读)“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也是一个线索人物(明线)。文章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材料,结构全文。“我”又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我”是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的见证人,同时“我”的行为的“纯真”又衬托出了菲利普夫妇行为的“丑陋”。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师:(屏幕展示:)找出小说结尾处景物描写的语句,并分

8、析其作用。(屏幕展示)(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欢快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老师总结:小说围绕于勒的命运构成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社会现实,造成于勒命运的多舛,造成菲利普夫妇人性的扭曲,这也是小人物的辛酸。在人物的塑造上,本文的独到之处在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细腻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借助悬念及对比的手法丰富情节,深化主题。 (五)引发思考,升华主题:师:老师这里有一副对联可以对课文进

9、行总结:上联: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下联: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横批:世态炎凉。这都是金钱在作祟。(屏幕展示,齐读:)对于金钱,人们这样说:罗兰:凡事若在金钱利益上着眼,就难免在人情 道义上有几分刻薄.三毛: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 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俗语: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有钱能使鬼推磨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马克思恩格斯(屏幕展示,指名读:)在金钱与物质的世界里,于勒这些人被推入了人生悲

10、剧的深渊,菲利普夫妇这些人的人性也被扭曲和破坏,他们淡漠了对人的爱和同情。但人与人之间除了利益关系,还应该有许多更美好的东西,你说是吗?师:人与人之间除了利益关系,还有哪些更美好的东西?(学生自由发言)老师:老师自己写了一副对联希望能对大家的发言也对这节课作个总结,请看 :上联是“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横批“情义无价”。 (屏幕展示)(六)布置作业:发挥想象,改写故事。(A) 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 (B) 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离不开他手里干的活儿。于勒突然抬起了头,与父亲的目光相遇,这时 板书设计: 菲利普夫妇冷酷无情,自私虚荣,唯利是图,势利虚伪 我 于勒盼 赞 遇 躲 克拉丽丝刻薄,泼辣,精明,富有心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