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重庆会计从业调转

F****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0KB
约14页
文档ID:99971995
重庆会计从业调转_第1页
1/14

第3章 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 存货第3章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对企业而言,确定存货价值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存货在当期利润表中转化为费用,且在资产负债表反映为资产的价值企业是在日趋复杂的环境下生产经营的,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影响着管理层对存货价值的判断本章将对存货的确认、计量、列报、披露进行介绍,为报表阅读者提供重要信息[学习目的]完成本准则的学习,你应当能够:理解IAS2的目的和范围及存货的会计处理理解存货相关计量名词及关键术语掌握有关存货计量的原则应用IAS2进行案例分析[关键术语]存货:Inventories存货成本:Cost of inventories可变现净值:Net realizable value,NRV计量方法:Measurement techniques个别辨认法:Specific identification加权平均法成本法:Weighted average cost先进先出法:First in first out,FIFO标准成本法:Standard cost零售价法:Retail method采购成本:Purchase costs加工成本:Costs of conversion其他成本:Other costs3.1 存货准则的制定背景及其应用存货作为流动资产的重要项目,通常在全部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所以,存货核算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价值的真实性3.1.1 存货准则的制定背景由于存货成本与销售成本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存货核算正确与否必然影响利润表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为规范存货会计核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4年9月发布征求意见稿E2《历史成本制度下存货的估价和列报》1975年10月,正式发布IAS2《历史成本制度下存货的估价和列报》1991年8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IAS2基础上,公布征求意见稿E32《存货》,1993年正式发布IAS2《存货》,自1995年1月1日起生效2001年7月,IASB宣布设立国际会计准则改进项目,旨在解决现存的涉及存货、固定资产、借款费用、租赁、外币折算等12项国际会计准则中的会计政策选择等问题为了建立全球适用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加强国家之间会计准则的协调,解决证券监管机构及其他方面对现行国际会计准则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开展了《改进国际会计准则》项目,于2005年5月发布了改进项目的征求意见2003年12月18日,IASB发布IAS2修订稿,最终通过了改进后的13项国际会计准则,代替了IAS2《存货》和解释公告SIC1《一致性:存货成本的不同计算方法》,所有经修订的13项国际会计准则将于2005年1月1日生效。

作为国际会计准则改进项目的一部分,IAS2也被修订IAS2涉及下列所有资产: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为出售而仍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就劳务提供者而言,存货包括劳务费用;对这些费用,企业还未确认相关的收入存货准则的制定历程可用表3-1来描述表3-1 存货准则的制定历程时 间名 称内 容1974年09月IASC历史成本制度下存货的估价和列报意见1975年10月IASC历史成本制度下存货的估价和列报1991年08月IASC存货征求意见稿1993年08月IASC存货2001年07月IASC国际会计准则改进项目2005年05月IASB改进项目的征求意见3.1.2 存货准则的制定目的IAS2的目的是规范存货会计处理,确定一项存货为资产的金额及相关收入确认时结转存货成本的金额与此同时,也为确定存货成本和确认费用提供了指南,包括存货减值到可变现净值的确认,为总成本分配给各种存货的计算方法提供了指南IAS2适用所有存货,除了建造合同(包括直接相关的劳务合同)形成的在建工程、金融工具、与农业活动相关的生物资产以及收获时的农产品以外同时还要明确存货准则的一些关键概念和相关总体要求。

3.1.3 存货准则的关键概念存货准则中涉及以下关键概念1. 存货存货是指下列资产之一: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为出售而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以及在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如用于零售的货物、持有以备出售的土地和其他不动产、产成品、在产品、材料、物料等等就劳务提供者而言,存货包括与尚未确认的收入相联系的劳务费用2. 存货成本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使存货达到当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3. 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估计销售价格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需的费用4. 先进先出法一种成本流动假设,假定先购入或者生产的产品先售出5. 毛利法毛利法是指根据可销售商品的成本、销售收入以及毛利率估计期末存货金额的一种方法6.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存货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中的较低者来估价7. 零售价法使用成本率将(按照零售价估计的)期末存货金额调整为存货成本的一种存货计算方法8. 个别辨认法销售商对销售了哪些商品、哪些商品仍保留在期末存货中进行个别辨认的存货管理方法9. 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指事前确定的单位成本,若定期对其进行调整从而反映当前情况,可在进行财务报告时使用。

这种方法在某种情况下对于管理者(内部)报告较为有效,据IFRS规定,在财务报表中对存货进行列报时尚不接受采用标准成本法10. 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指按照所有可销售项目的加权平均成本来确定期末存货和销售成本的一种定期存货计算方法11. 加工成本加工成本主要包括与生产量直接相关的成本,如直接人工成本,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固定和间接变动生产费用的系统分配额包括可变间接生产费用和分摊在正常生产能力里的固定间接生产费用12. 其他成本存货成本中的其他成本仅限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而发生的成本例如设计费用和借款成本3.2 存货的确认本准则的目标是规范存货的会计处理,包括存货成本的计算、发出存货成本计算的不同方法、存货成本在资产与费用之间的分配以及存货跌价即减记到可变现净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存货会计的重要目标是对存货的收入和成本进行适当配比以正确确定期间收益,此外,还在于能使报告主体在资产负债表日准确地列报所持有的存货资产上述两个目标是相互矛盾的,资产负债表与收益表是被人为联系起来的,因此任何会计体系根本不可能同时完全达到这两个目标存货会计可采用定期或永续盘存系统定期盘存系统通过定期实际盘存来确定存货数量,然后根据采用的方法对所确定的存货数量进行定价。

销货成本通过将期初存货加上本期购货净额,再减去期末存货计算得到永续盘存系统则是在存货的销售和购买发生时对其进行记录,保持对持有存货总数量的持续记录购买存货时,借记存货账户销售存货时,记录存货减少定期盘点是为了验证永续记录的正确性或为了遵循税收法规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存货的相关规定,出售存货时,应在确认相关收入的同期,将存货的账面金额确认为费用存货减记到可变现净值形成的成本的减记额和所有的存货损失,应在减记或损失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因可变现净值增加而转回的金额,应在转回当期冲减已确认的费用如果存货用作自建不动产、厂房、设备的组成部分,则存货的账面金额应资本化,并在该资产的寿命内确认为费用在收益表中,以下项目应确认为费用:存货销售成本;存货跌价损失;存货损失;非正常毁损;未分配的间接生产费用3.3 存货的计量1. 存货估价根据IAS2规定,存货会计主要以成本为基础,存货成本应当包括所有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其他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而发生的其他成本1) 采购成本采购成本主要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其他税金(主体日后可从税务部门退回的税金除外)及运输费用、装卸费用、其他可以直接归属于产成品、材料、劳务取得的费用。

商业折扣、回扣、其他类似项目应从采购成本中扣除2) 加工成本加工成本主要包括与生产量直接相关的成本,生产过程中的固定及变动间接生产费用的系统分配数额固定间接费用是指产量发生变化时仍保持相对不变的间接生产费用,比如厂房和设备的折旧费、维修费、工厂管理费、行政费用等等变动间接生产费用是指随着产量直接或接近直接变动的间接生产费用,比如间接材料和间接人工成本等等固定间接生产费用应以生产设备正常生产能力为基础分配计入加工成本,变动间接生产费用应以生产设备的实际使用程度为基础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不能分配的间接费用应在发生当期确认为期间费用对于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一种以上产品时,如果各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单独辨认,则这些成本按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如果副产品的价值不高,其价值通常以可变现净值计量,从主产品成本中扣除3) 其他成本其他成本仅限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而发生的成本根据IAS23借款费用规定,在某些情况下,借款费用应包括在存货成本中4) 劳务费用劳务费用是指在提供劳务时所发生的所有直接费用,如:易耗货物;人工费用及其他雇员费用;可归属的间接费用5) 存货成本不包含以下发生的各项费用:非正常耗用的原料、人工、其他生产费用;仓储成本,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除外;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根据存货准则规定,存货成本应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对于具有不同性质或用途的存货,可采用不同成本计算方法,对具有类似性质或用途的存货应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对于互相不可替代的存货项目,或者为特定生产而单独存放的货物或劳务成本,应采用个别辨认法来计算存货成本,但个别辨认法不适用互相能够替代、数量很大的存货项目如存货受损及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下降,那么成本有可能无法收回来如果存货的估计完工成本或销售成本增加时,那么成本也可能无法收回来上述情况之下,通常应将存货成本减记至可变现净值将存货减记至可变现净值,通常是逐项进行的有的情况下,类似或相关项目也可以合并处理随后的每个会计期间,均应对可变现净值重新估价如果使存货减记至低于成本的条件不复存在了,或有证据表明因经济环境变化导致可变现净值增加,减记的金额应转回,转回的金额以原减记的金额为限,新的账面金额应为成本与修正后的可变现净值两者中较低者2. 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1) 标准成本法如果成本可用近似值计量,以下方法也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和零售价格法标准成本法必须考虑正常水平下的原料、人工和实际生产能力情况,必须对标准成本进行定期复核,确保它的估计值是接近实际成本的。

2) 零售价法零售价法是用销售额减去毛利润来估算成本的,对同类项采用平均百分比方法,充分考虑价格显著下降的影响采用零售价法的关键是确定成本零售价比率,对该数值的计算结果随选用的成本流动假设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从本质上说,成本零售价比率表明可供销售商品的成本与其零售价格之间的关系该比率用于将期末存货零售价格转换为成本例如,大众企业存货相关资料如表3-2所示表3-2 大众企业存货相关资料单位:美元项 目成 本零 售 价期初存货100 000200 000购货净额500 000800 000可供销售的商品总额600 0001 000 000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成本零售价比率:成本零售价比率=成本÷零售价=500 000÷800 000=62.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