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重力的教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888630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重力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重力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重力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重力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重力的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重力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重力的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重力的教案【篇一:高一物理重力教案6】 高中物理第一册教案(新教材)力 第一课时 力 重力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正确理解力的概念,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知道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和符号,能作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知道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对力分类,能正确区别各种实际力的类别. 正确理解重力的定义,能确定物体重力的大小,指明重力的方向. 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能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会分析一般物体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的关系. 思路方法目标 分类方法.(力的分类,矢量和标量) 等效方法.(重心概念) 分析综合方法.(力的概念的深化) 教学重点难点点拨 力的物质性是各种形式力

2、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它反映了任何一个力必定和两个物体发生联系,而且这两个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物质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一个力时,首先要搞清该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力的作用总是要产生一定的效果,它只能从受力物体上体现出来,而且这个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相联系,力的图示能准确地反映某一个力三要素情况. 地球周围的物体,总是要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重力,它与该物体所处的环境和运动状态无关 物体各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看,这个作用相当于作用于一点.这个点就是整个物体的重力作用点.亦为物体的重心.上述处理方法是“等效思想方法

3、”的应用.用悬挂法找重心,要注意其局限性,它只适用于薄板状物体. 教具 弹簧、弹簧秤、木块、海绵、水盆、不规则的薄板、细线、曲尺? 教学过程 讨论引入 师:请阅读p3新教材,共同讨论下述问题:什么是力?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力?并举例说明. (为了加深对力的认识,分清力的种类,性质.掌握力的表示方法和应用,本章我们将系统学习力的知识) 新课内容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演示】手和弹簧、水和木块. 受力是相互的,受力和施力物体同时存在.【演示】线悬挂重物 师:力是个重要概念,如何表示一个力? 力的图示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单位是“牛顿”简 称“

4、牛”符号“n”;力的方向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方向;力的作用线是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演示】木块浮于水面(要完整反映一个力,必须把力的三要素全部表述清楚,这可用图示法) 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法 具体到:先定力的单位标度 再画出力的指向的方向 最后标出的箭头、箭尾,均可表示出力的作用点. 力的种类(按力的性质和力产生的效果分类) 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 效果力动力、阻力、压力、支持力?(按力的效果命名) 师:严格分清性质力和效果力是物体受力分析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下面首先研究重力。 重力 重力就是重量 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5、 阅读p4明确两点: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mgg=9.8n 师:下面研究重力作用点问题 重心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重心位置是几何中心。 一般物体重心位置和物体质量分布有关。【演示】悬挂法可确定薄板和曲尺重心位 置(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巩固练习 组织讨论下列习题(略) 作业 复习课本内容p1 p5 思考课本练习一第题。 、题做在练习本上。 第二课时 弹力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叫形变,能识别常见的形变,知道如何显示微小的形变. 知识弹力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知道压力,支持力,拉力是弹力.并能确定压力,支持力,拉力的方向.根据二力平衡确定弹力的大小. 能正确分析具

6、体实例中弹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能用力的图示(示意图),正确画出弹力. 教学重点、难点点拨 本节课的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难点是常见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材通过两个实例,定性了解弹力.然后引出形变和弹力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说明.再通过两个例题的分析,对常见弹力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具体研究方法是:从感性认识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实验验证并进行具体运用. 从力的物质性认识弹力.它存在于两个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两个物体之间,大小由形变程度决定,形变程度随外部条件变化而变化,属被动力.弹力归纳为五种模型(绳、杆、面、球、轴),给学生提供举一反三的条件,促进知识的迁移. 对弹力的分析可从

7、两个不同角度去研究,即从定义出发或从现象出发,这也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两条思路. 判断弹力方向应注意到接触处的情况:平面产生受到的弹力垂直于平面;曲面上某处的弹力垂直于曲面在该处的切面;某一点处的弹力垂直于它的接触面的平面(或切面)的切线. 教具 弹簧、小车、竹片、粘有海绵的木板、木块、盛水玻璃瓶和反射法显示微小形变演示装置. 教学过程 观察实验引入p7 显示微小形变要求学生观察:用手压椭园玻璃瓶短轴方向,看细管中水面有何变化,再用手压椭园玻璃瓶长轴方向,看细管中水面有何变化.它们的变化有何不同?为什么?手压玻璃瓶的力是怎样产生的?此力有何特点?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 弹力

8、【再观察以下三个实验】被拉伸的弹簧使小车向右运动. 向左运动的小车使弹簧压缩. 弯曲的竹片使小车向前运动. 将观察的现象填入下表师生共同讨论 什么是形变?定义: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常见形变种类有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 阅读课本p5-p-6 解释上述三个演示实验中的形变和弹力. 弹力的产生定义.产生条件.(接触、形变)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师问:小车有形变吗?微小形变演示反射法演示坚硬桌面的微小形变p6师生讨论解释:桌面受到手对它的压力作用,桌面发生了形变. 请同学解释引入新课时演示玻璃瓶实验: 由于手指肌肉发生形变,要想恢复原状,手指对玻璃瓶有力的作用.手指发生形变,是施力物体,玻璃瓶阻

9、碍手指恢复原状,是受力物体.玻璃瓶受到手指对它的弹力作用后,体积发生了变化,导致细管中水面发生变化,这也是显示微小形变的一种方法. 下面,我们共同研究,分析弹力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 支撑面的弹力绳的弹力杆的弹力方向的判断 分析弹力的方法从定义出发从表现出的现象出发 巩固练习 (1)分析静止在竖直弹簧上物体们m受几个力作用?m的施力物和力的性质.画出弹簧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细绳系住气球时气球静止在空中,细绳所受弹.力. 作业 复习课本内容 思考练习二题 练习二题做在作业本上.【篇二:高一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生活、学

10、习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新课标下的“双基”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采用低起点、小台阶、快步子、精讲练、多反馈、勤矫正的教学策略,来把握课堂教学的平衡,使知识、技能、能力同步提高。本节课我通过初步的备课,结合我班学生以往在实验时热情不高,积极性难调动等实际情况,拟采用较有吸引力的导入和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列举事例、动手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来了解重力,让学生主动地吸取知识,大胆提问、大胆猜想。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是人教版物理第一册。本节是在前一章学过的力的一般

11、知识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教材中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在坐标上作图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质量的关系,这种做法思路简捷。学生容易掌握,同时学会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图象法。关于重力的方向,教材中首先说明用线将物体悬挂起来后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叫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通过想想议议让学生明白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通过实际的例子说明竖直向下的重力方向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最后告诉学生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

12、分,但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认为是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物体的重心,渗透了“等效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的物理概念; 2、知道重力的原因、方向、及影响重力大小的因数; 3、掌握测量重力的方法; 4、能够找到规则物体的重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 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

13、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四、重点、难点分析 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的。 2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是本节难点。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六、教学与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了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动画演示多媒体课件,在引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组长主要肩负引领和鼓舞同学学习积极性之责。 (二)整

14、个教学过程叙述 具体教学过程 ,分为六个板块来完成: 第一板块: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图示,为学好本节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然后,利用课本54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说明:1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橡皮不会飞走是因为受到“引力”作用,拉进了学生跟所学知识的距离。2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力现象的体验,并且在小学时就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因此他们对插图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重物的落地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这样引入新课很自

15、然,体现了物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 第二板块: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引入新课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说明:方法简单明了,并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第三板块: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重力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施力物体等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再来探究一下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同学们思考二分钟后再发表看法。(两分钟后学生谈自己的猜想) 板书学生的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它相对地面的位置;物体的密度等等有关。(猜想有怎样的关系?) 让学生三人一组设计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约5分钟)。 说明:学生对自己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