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教学设计3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30198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二章》教学设计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孟子〉二章》教学设计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孟子〉二章》教学设计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孟子〉二章》教学设计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孟子〉二章》教学设计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二章》教学设计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实词、虚词,正确翻译课文。2、本文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富有气势,加强朗读和背诵。3、理解作者的观点,结合实际生活赋予它们以新的内涵。4、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学习古人推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教学重点1、体会语气,练习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教学准备提前熟读课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出生死观,导入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二、朗读练习1、听示范课,注意节奏。2、学生自由读,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读两遍。3、教师领读。4、师生齐读。三、疏通文意学生自读课,参考注释

2、,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2、翻译下列句子。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答案:1、“辟”通“避”,躲避。 “辩”通 “辨”,辨别。“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2、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

3、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四、鉴赏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提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2、

4、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1)学生自由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疑释疑。(2)师生讨论,总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朱熹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四书章句集注) 这段概括主旨的话是比较恰当的。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第二课时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由一则资料导入。一位动物学家 对生活在非洲大

5、草原奥兰治河的羚羊群进行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群繁殖能力要比西岸的羚羊 群强,而且奔跑速度也不一样,每一分钟要快13米,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差别呢?原来,东岸羚羊群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在他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西岸羚羊群之所以弱小,是因为在他们缺少了一群天敌。二、品读课文,理清文意1、述:这个目标怎么实现呢?那要得靠大家自学,同学们有没有信心?2、应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舜 畎亩 傅说 胶鬲 百里奚 拂3、听录音。(注意朗读的节奏)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6、其所为- 4、学生分男、女生朗读课文。朗读前明确读的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朗读后同学间评价朗读情况。三、学生自学,二读课文1、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要求: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运用书下注释解释重点词,并练习翻译,看谁做得最好。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3、检查自学效果四、学生三读课文1、述:下面,请大家一边小声读课文,一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课文连举古代几位名人的事例,你认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学习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2、检查自学效果。请举手的学生回答。估计学生答出:都出身卑微,都经历了艰苦的磨练,都成就

7、了不平凡的事业。本题难度较大,教师注意引导。估计学生答出:本课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学生自由发言。估计学生答出:生活上要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 学习上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学习退步了,不必灰心,积极进取。五、随堂练习1、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 通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困于心,衡于虑 通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D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六、布置作业1、熟读、默写课文。2、课外阅读孟子,积累语句,体会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