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详细)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805070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详细)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遗传学(详细)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遗传学(详细)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遗传学(详细)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遗传学(详细)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学(详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详细)(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申明:以下资料是个人总结,仅供参考,不懂的还是得去看看书,那些难理解的,通过做计算题来帮助理解,遗传会有一些计算题,最后,希望大家都能顺利通过,希望大家不要把资料给农学091班以外的同学,否则就不说了。 第一章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两个特征。2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物种3遗传+变异+人工选择=品种4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状遗传”(环境的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5达尔文自然选择+人工选择+(泛生学说:存在泛生粒形成生殖细胞,进入器官发生作用,表现遗传)6魏斯曼种质连续论:(环境影响体质,体质由种质产生,种质是世代连绵不绝的) 第二章1细胞是生物体机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2细胞膜使细胞成为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单位,借以调节和维持细胞内微小环境的相对稳定性。3细胞骨架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的形态和运动,并使细胞器在细胞内保持在适当的位置。4线粒体含有DNA,RNA和核糖体,具有独立合成蛋白质的能力。5叶绿体含有DNA,RNA和核糖体等,能够合成蛋白质,并且能够分裂增殖,还可以发生白化突变。6他们具半复制能力。7尚未分裂的核中,通过碱性染料染色较深的纤细网状物质即为染色质。8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不同的形态表现,染色体是核中最重要而稳定的成分,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一定的数目,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9每个染色体有一个着丝粒,和有其分成的长臂和短臂,着丝点处(主缢痕),

3、断臂处(次缢痕)具组成核仁的特殊功能。次缢痕具末端圆形或长形的突出体,即随体,与识别有关。染色体包括V型,L型,棒状以及粒状染色体。10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的染色体的形态进行分析称为染色体组分析或核型分析。11形态和结构基因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形态和所含基因位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性染色体)12形态结构不同的各队染色体之间,互成非同源染色体。13维持生长的三个前提:1细胞体积的增加;2遗传物质的复制;3一种保证遗传物质从母细胞精确地传给子细胞的机制(细胞分裂)。14G1:细胞体积的增长,为DNA合成做准备;S:DNA合成,染色体加倍;G2为细胞分裂做准备。15中期是进行染色体鉴别与技

4、术的最佳时期。16交叉式交换的结果。17交叉向二价体两端移动,并且逐渐接近末端的过程叫交叉的端化。18 3n的胚乳的性状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19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的影响而表现为父本的某些性状,称为果实直感。20雌雄配子部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称为无融合生殖:营养的无融合生殖,无融合结子,单性结实。21一般有性生殖的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周期就是指从合子到个体成熟和死亡所经历的一系列发育阶段。22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细胞成为真核细胞。23细胞分裂时,纺锤丝附着在着丝粒区域,这就是着丝点。24细胞分裂中不出现纺锤丝,只是细胞核拉长,缢裂成两

5、部分,接着细胞质也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无丝分裂。25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的现象称为联会。26具有和该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相同的细胞或个体称为单倍体。27具有两套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称为二倍体。28染色体复制后仍由同一着丝粒连在一起的两条子染色体称为染色单体。29雌雄配子不经过正常的受精而产生单倍体的一种生殖方式为单性生殖。30减数的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似,但其间期很短。3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意义见书上。P18和P21。减数第一次分裂:细线期()偶线期(联会形成二价体)粗线期(二价体变粗成为四合体)双线期(出现交叉)终变期(端化现象)末期I(染色体松散变细,形成两个核,细胞质也分为两部分

6、,形成两个子细胞,称为二分体)末期II(形成四个子细胞称为四分体) 第三章1基因功能:1遗传功能(复制);2表型功能(表达);3进化功能(变异)。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细菌的转化;2噬菌体的侵染和繁殖;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详见P32P333核酸包括五碳糖、磷酸和含氮碱基。4DNA双螺旋结构特点:1两条核苷酸链螺旋;2反向平行;3内侧含碱基;4螺长3,4nm含10个碱基,直径2nm;5有大沟小沟。5DNA分A,B,Z型6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核小体(核心是由H2A、H2B、H3、H4各两分子组成的八聚体),连接丝和一分子组蛋白H1。7染色很深的区段为异染色质区,浅的为常染色体区段

7、。8核小体螺线管骨架9端体的功能:1防止染色体末端被DNA酶酶切;2防止染色体末端与其他DNA分子结合;3使染色体末端在DNA复制过程中;保持完整。10DNA进行复制时,双螺旋的一段拆开为两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从细胞核内吸取与自己碱基互补的游离核苷酸,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杂的酶系统的作用下,逐渐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与原来的模板单链互相盘旋在一起,两条分开单链回复DNA双分子结构。由于通过复制形成的新的DNA分子中保留了原来亲本DNA双链分子的一条单链,所以称为半保留复制。11三种DNA酶共性:1都只有5-3聚合酶的功能,没有3-5聚合酶的功能;2没有直接开始合成DNA的能力,需

8、要引物;3都具有核酸外切酶的功能。详见P4512在后随链上合成的DNA不连续的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DNA 具体合成步骤P46左右13 DNA 合成差异 真核 原核 S期 整个生长过程 多起点 单起点 需引物 不需两种DNA聚合酶分别控制前导 有DNA聚合酶III链与后随链的合成 同时控制两链合成存在端体的复制 环状(不需)14未经过加工的前体mRNA在分子大小上差异很大,称为不均一核RNA。15碱基共性:1 5端末具G或C;2 3端末以ACC终结;3含一个鸟嘌呤环;4有一个反密码子环;5有一个胸腺嘧啶环。16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剪接体主要成分是小核RNA。17RNA转录包括:RNA链

9、的起始;RNA链的延长;RNA链的终止和新链的释放。18真核生物RNA转录特点:1细胞核内进行;2mRNA分子一般只编码一个基因;3RNA聚合酶较多;4RNA聚合酶不能独立转录。19基因中编码蛋白质合成的序列称为外显子,非编码序列为内显子。20一个氨基酸有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称为简并。21色氨酸,甲硫氨酸(起始信号)只有一个三联密码UAA UAG UGA 不编码氨基酸是蛋白质合成的终止信号22遗传密码特点:1遗传密码为三联体;2遗传密码间不能重复利用;3遗传密码间屋逗号;4存在简并现象;5遗产密码具有序性6;含起始密码子与终止密码子;7具通用性23蛋白质合成包括:链的起始,链的延伸

10、和链的终止。P6024一条吗RNA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一串核糖体,称为多聚核糖体。中心法则新增:RNA 的反转录,RNA的自我复制和D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四章1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为性状。2每一个被分开的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3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差异称为相对性状。4分离现象的解释:1遗传性状有遗传因子决定;2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均等分配;4配子结合是随机的。5侧交: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之间的杂交。所得后代用ft表示。6等位基因发生分离是在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的。7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1研究生物为二倍体;

11、2F1形成配子数目相等或接近相等,且其存活能力一样,受精时雌雄配子以均等的机会相互结合;3不同基因型的合子以及由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大致相同的存活力;4性状差异明显,且是完全显性;5杂交后代处于相同条件下,且试验分析的群体较大。8分离规律表明,杂交种通过自交产生性状分离,同时导致基因纯合。9独立分配基本要点:控制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与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10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状不同表现的基因。11非等位基因包含两点: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点的基因;以及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基因。12有n 对等位基因,则其表现

12、型为2的n次种,与配子种数相同,基因型为3的n次种13 n!/r!(n-r)!p(r)q(n-r),为某事件出现r次的概率。P7914测验:x2=sigma(O-E)2 /E(O为测试值,E为理论值)自由度df=k-1(k为子代分离类型数目)P=0.05,说明差异不明显,反之差异显著,P=0.01,说明差异极显著。15杂种F1所表现的性状完全和亲本一样,这种显性称为完全显性。16杂种性状表现是双亲的中间型,这成为不完全显性。17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表现在F1个体上,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或并显性。18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人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这种显性称为镶嵌显性。19共显性与镶

13、嵌显性的区别是表现范围前者广。20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点存在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种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21P84 人类血型A,B AB,O型。由3个复等位基因决定。22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队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基因互作类型为互补作用。(9:7)。23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两种显性基因均不存在时又表现为第三种性状,这种互作称为积加作用。(9:6:1)24不同基因互作时,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这种互作称为重叠作用。25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而且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

14、有遮盖作用,这种情形称为上位性。显性上位(12:3:1) 隐性上位(9:3:4)26两对独立基因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具备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称为抑制基因。(13:3)27上位基因与抑制基因的区别在于上位基因本身控制性状的表现。28基因互作分基因内互作和基因间互作(表现为上下位性)。29许多基因影响同一性状的表现称为多因一效。30一个基因影响多种性状的发育称为一因多效。 第五章1甲乙两个显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与甲乙两个隐性醒转联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组或相引相。2连锁遗传就是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遗传的现象。3同一同源染色体之间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这两个非等位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叫完全连锁。4所谓不完全连锁,是指同一同源染色体之间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大部分为亲本型,少部分为重组型的现象。5连锁基因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的百分数为重组配子百分数的两倍。6所谓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7交换值=重组型配子/总配子数8有交换值表现的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