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中心对称》教学设计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659281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中心对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中心对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中心对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中心对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中心对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中心对称》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35中心对称教学设计高陵区泾渭中学 殷翠萍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中心对称是旋转变换的特殊形式,所以已经学过的轴对称变换和旋转的概念及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扫清了学习障碍,本节课的知识也为即将研究的中心对称图形、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以及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对称点等概念;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应用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发现中心对称性质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体验猜

2、想、类比等数学思想。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真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难点:准确理解概念及性质,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旋转的基础上,从旋转变换引入中心对称的,学生在学习旋转的过程中,已经充分体验了观察、测量、旋转画图等活动,经历了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性质的过程,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方法: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主

3、要采用启发探究和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导学生观察、探索、抽象、分析中心对称的概念,揭示刻画中心对称的性质。 (三)学习方法: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因此教师要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并参入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辅助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来配合教学,就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培养学生数学直觉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探究问题,形成概念 第一步:为了使学生关注到概念的实际背景,首先利用多媒体演示1组图

4、片的运动过程,并提出如下问题,力图在课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 问题1:观察下面的1组图形,观察下列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问题2:你能将上图中第一个图形绕其上的一点旋转180,使旋转前后的图形完全重合吗?其余图形呢? 很自然的从旋转变换的角度引入本节中心点:中心对称图形。问题3:什么是中心对称图形?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o,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中心对称实际上是旋转变换的一种特殊形式,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步:教师再次展示一张图片,演示旋转的过程,进一步提出问题

5、,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讨论的空间。接下来从具体图案中抽象出两个三角形,提问: 问题2: 把其中一个图案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而把以下三点逐一击破:1、两个图形;2、(选定)一个点;3、两个图形,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二)探索研究,归纳性质: 第一步:为了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时,探索发现中心对称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完成探究:旋转三角板,画关于点O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然后利用画好的学具,分别连接对应点AA、BB、CC。提问:(1)点O在线段AA上吗?如果在,在什么位置? (2)ABC与ABC有什么关系? (3)你能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6、? 第二步:为了更好的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下来让学生对比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提出问题:中心对称与轴对称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事先准备好的图表。老师利用投影仪进行展示,并让小组选代表进行说明。对于没有归纳完整的,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对于完成较好的小组,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三)问题探索,解释应用 1.为加深学生对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设计了如下例题:例1.1. 左图是一幅中心对称图形,O是对称中心,请你找出点A绕点O的旋180O后的对应点B;2.它们的对应点分别在哪?你是如何找的?例2.求作已知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A。学

7、生大都能作出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A,然后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线段的中心对称线段的作图,并写出作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规范作图步骤。待学生完成作图后,进一步提问: 1、一个点绕对称中心旋转180,得到的是一个平角,这表示什么? 2、你是如何理解“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的? 3、怎样作出ABC关于点O对称的ABC呢? 问题提出后,适当等待,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畅谈如何作ABC关于点O对称的ABC。 这道题是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进行作图,使学生能熟练画出两个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巩固学生的作图能力,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观念。(四)巩固深化,形成技能 为确保

8、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设计了4部分反馈练习。 1、面哪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2、下列图形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3、随堂练习4.回归生活,发现数学的实用价值 本环节采用学生间互查的方式,增大反馈范围及信息量,以达到教师调控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思维的变式、发散、求异等优秀的思维品质,在这个开放式的训练中落到了实处。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示范性的演示作图步骤,规范学生的作图和表述能力。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让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谈本节课的得失,经历回顾和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以及反思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中心对称的理解和认识,从

9、而使新知识融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通过本环节,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 (六)分层作业,巩固创新 (七)板书设计、时间安排 1、板书设计(略) 重点内容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给学生留有板演的空间 2、时间安排 (一)探究问题,形成概念 5 分钟 (二)探索研究,归纳性质 8分钟 (三)问题探索,解释应用12 分钟 (四)巩固深化,形成技能10分钟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知 3分钟 (六)分层作业,拓展创新 2分钟( 八)、教学反思: 1、针对本节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小组教学模式,由教师提出明确问题,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力图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如课上让学生作图,以及课后的拓展性作业等,都可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到数学中的美。另外,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注重总结、反思教学经验和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35中心对称教学设计学 校: 泾 渭 中 学科 目: 八 年 级 数 学 姓 名: 殷 翠 萍日 期: 2017 年 4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