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ppt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81998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ppt(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第一本书,牛汉,长官镇中心学校 郭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高尔基,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最难忘的一本书是,第一本书是,我的第一本书,牛汉,作者简介,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承汉,曾用笔名谷风。远祖系蒙古族。1923年10月生于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1940年开始发表诗,1941年在成都发表诗剧智慧的悲哀,1942年发表在桂林诗创作上的鄂尔多斯草原引起诗歌界的注视。1943年考入设在陕西城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业。,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1948年夏出版诗集

2、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进入华北解放区。建国初期,在大学、部队工作过。 1955年5月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70年代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1979年以来,创作了约二三百首诗。曾写过滹沱河和我,描写了小时候与滹沱河的往事经历。,牛汉的悼念一棵枫树 获1981年1982年文学创作奖。 温泉获全国优秀新诗集奖。,我们曾学过他的诗:,华南虎,不屈、不羁、勇于抗争的高贵灵魂(象征),读准字音,幽默( ) 凄惨( ) 奥秘( ) 卜( ) 马鬃( ) 磨蹭( ) 掺和( ) 驮( ) 枉( ) 翻来覆去( ),yu,m,zng,chn hu,wng,

3、f,tu,cng,b,q cn,词语解释,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掺和: 知书识礼: 酷似:,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凄凉悲惨。,奥妙神秘。,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掺杂混合在一起。,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极像。,本文是一篇回忆性随笔 ,围绕作者的第一本书-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展开了对往事一段感人故事的回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这一本让我一生难以忘怀,他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看图讲故事,【德】卜劳恩父与子,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线索:我的第一本书 知识梳理: 什么是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有时

4、还是矛盾的焦点。 线索经常是某物、某种感情或某种关系等。如:藤野先生两条线索 一是作者的爱国情感;二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朋友来访、父亲考我背书、 父亲给我补书、乔元贞父亲的事、小狗陪我去上学、老师罚我背书、乔元贞和二黄毛的事等。,2、作者围绕“第一本书”叙述了哪些事情?,记叙的顺序: 4种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分析课文:倒叙:2-10段 顺叙:1段、14段 插叙:6段 补叙:11-13段,3、这些事全都是按照顺叙的方法记叙的吗?作者还用了哪种记叙的顺序?,第一部分(1):引出第一本书的话题(顺叙) 第二部分(2-10):回忆第一本书不同寻常 的经历。(倒叙) 第

5、三部分(11-13):补叙与第一本书相关 的人与事。(补叙) 第四部分(14):总结全文,表达对第一本书 的珍视之情。(顺叙),文章结构,我的第一本书,我的第一本书,诗人来访 引出话题,回忆童年,表达珍视 铭记之情,自然过渡,呼应开头,分析人物,体会情感, 挖掘思想内涵,聪明好学,父亲: 我: 弄不成: 乔元贞: 二黄毛:,温和、善良、乐于助人,善良、勤奋、调皮,勇敢、带点傻气,忠厚、没本事,“感人心者莫乎情”白居易,亲情父子情 友情同窗情 童趣人狗情,小结:,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

6、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第一本书,半本课本,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生活的苦难,生活的贫困, 学习条件的恶劣, 小伙伴的辍学。,乐:,苦:,祖母的幽默, 父亲的仁慈, 老师的宽厚, 大狗、小狗的陪伴,“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这之中更包含了作者对苦难生活的独特感悟,正是这样这一本小学课本才让人难忘,同时也深深打动了读者。,找出文中能

7、够直接表达作者对这一本书难以忘怀的语句。,“这一本让我一生难以忘怀,他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他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选读你喜欢的段落,谈谈你的感受和理解。,品味语言,例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没有”-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呢? “只有”-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

8、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 “快乐和梦幻” -,“快乐和梦幻”-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例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枉”-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

9、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本”-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既是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的主要是后者。,引申拓展,文中写到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 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但作者在文后补述了乔元贞的“出息”: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是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联系现实,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想法。,提示:乔元贞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但在他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

10、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段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呢?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下:知识改变命运。 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了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的小伙伴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求知,在今天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都比以前优越得多的条件下,我们更应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学习机会,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用能力来服务社会。,书籍名言警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赵恒 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1、

1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_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_和_。 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_东西。 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_ 和 _ 。,荒寒,快乐,梦幻,稀奇,催眠,催梦,课堂练习,(1)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改成否定句:_ (2)我的课本哪里还像书!改成否定句:_,2、按要求变换句式。,课本没有什么好写的。,我的课本一点也不像书。,(3)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 改成双重否定句:_ (4)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改成反问句:_ 。,我真不能不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难道它不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吗?,A、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

12、 说明了: B、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 为何叹气: C、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本书。 有何含义:,乡村里文化贫瘠,经济落后,人们生活很艰辛。,同情元贞家的贫困生活,同时对儿子的做法表示默许。,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二者对比,作者后来继续上学,最后成了诗人,这是他的第一本书。但是元贞被生活所迫,只有这一本书,只念了几天学,最后只能在村里卖东西。两个人不同的命运从这一本分成两半的书中就可见到。 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元贞的同情,对时代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作业,从课文所写的人物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要求:想像合情合理,条理清晰,故事完整。字数 3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