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案(同名455)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60012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教案(同名455)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教案(同名455)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教案(同名455)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教案(同名455)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教案(同名455)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教案(同名45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教案(同名455)(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学科 第十册第三单元主备人:陆冠群 主备日期: 2014-03-13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读懂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感受精妙的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学会在习作中准确的运用语言。2通过四篇课文,了解文章的不同类型、体裁以及它们不同的表达方式。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积累优美的语言。单元教学主题: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10杨氏之子【教材分析】对于学生来说,这篇课文是个里程碑标志着从这里开始,他们开始与文言文亲密接触。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一般会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如果引导不慎,就会让学生厌恶文言文了。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我打算按照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尽量让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学习文言文真有趣!为他们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用点 1引导学生多读,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理解、感悟,获得情感的体验。2结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体会孩子语言的妙处,读出孩子的聪慧与机智。3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对话,以及对“未闻

3、”“应声答曰”两词的辨析来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读通课文。2创设情境,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对话,以及对“未闻”“应声答曰”两词的辨析来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3学会“氏”“未闻”的迁移运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自我介绍,理解课题 1、“氏”字有哪些解释?2、杨氏的“氏”什么意思?二、初读,读出古文节奏1我们每天都用语言进行交流,说到语言,我国古代言语非常精练、简洁,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1600多年前写的,题目叫:杨

4、氏之子 大家先试着读读,看看和平时读的课文有何不同?解题。老师告诉你,这叫文言文,以前我们学到过的-子曰:(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也是文言文 下面,看看我们的同学会不会读文言文,你来读读。 第一次读文言文,就能读通顺,很不错。但文言文在朗读上和白话文有很多不同之处,先听老师怎么读出古文的节奏,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顿,请你边听边用停顿线在文中做上记号。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你的停顿记号做对

5、了吗?赶紧也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清爽、顺口为止。三、 细读,读出韵味1我们来齐读一遍读古文,不仅要读出节奏,更重要的是读出味道。接下来大家静静地默读杨氏之子,看看注释,看看插图,联系联系上下文,你一定能读懂他的意思的。(稍停)(投影: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2考考大家,谁来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看注释诣是什么意思?拜见的意思能不能说“孔君平诣杨氏之子”的意思?3看来大家都读懂课文了,现在男女生对读。出示:请男生问,女生来答。杨氏子何许人也?为何设果?孔如何曰?儿又如何曰?很好,换过来师:都说九岁的杨氏子甚聪惠,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甚聪惠?交流杨氏子能够听出孔君平的弦外之音,你

6、能读懂杨氏子的话外之意、精妙之处了吗?师:大家看,对比读读,你明白了没有?投影: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得体、婉转地应答使孔君平不得不叹服(一起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投影)师:妙哉妙哉,汝等必成大器也。读书就要咬文嚼字,就要细细品位,这样才能把话中话读出来。现在我们配上舒缓的音乐再来读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来。四、再读,对话文本1当然孔君平也绝非凡人,后来官至九卿,他知道低估了杨氏子。现在你就是孔君平,听到杨氏子巧妙又不失礼貌的回答,会作何反应?你可以用白话文说,也可以试着用文言文的口气来说。课件出示:孔君平笑曰:“。” 儿拱手答曰:“。”2真是后生可谓啊!这篇课文选自

7、南朝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刚才这些话都是你们替孔君平说的,我想问一下,当时的孔君平听了杨子巧妙的回答后到底会不会说这些话呢?既然会说,刘义庆在文中为何不往下写呢?大家琢磨琢磨。3.听听你们说的也有道理,孔君平到底会怎么应答?(稍停)老师也不能决也!但刘义庆没有往下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悬念、一段空白、一翻遐想韵味悠长,令人展玩不已。同学门,正所谓“留白天地宽”,这就是文学作品余音绕梁、此处无声胜有胜有声的艺术手法啊。你们看,文言文也不是那么晦涩难懂的。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投影)四、课堂练笔:不改变原文的意思,进行适当合理的想象,改编成一篇300以上的现代文。【练习

8、设计】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改编成一个故事。【板书设计】 文言文 杨氏之子 杨梅简练 孔君平 孔雀 11晏子使楚【教材分析】晏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用心体会人物语言,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教学设计理念】晏子,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

9、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课文就是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语用点 1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2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学习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2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

10、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3会认个生字,会写1个字,认识“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教学重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教学难点】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3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语用点 读懂晏子语言里的话里有话,感

11、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教学重点】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教学难点】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师:德国大诗人歌德和一个尖刻的批评家狭路相逢。两人面对面的站着,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赶紧让到一边,微笑着说:“我正好相反。”可见巧妙的语言能化被动为主动,今天我们来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看看晏子是如何机智巧妙地挫败楚王的。板书:晏子师:他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想想: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之所

12、以也称为晏子,肯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再板书:使楚 指名说说使楚的意思。(出使楚国)导入:晏子出使楚国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正音:“大夫”读(d fu)不读(di fu)。 读准字音:淄、敝、枳、淮指导书写:淄、敝(笔顺)、辱、臣(笔顺) 理解词语: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国 安居乐业、得意洋洋、囚犯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给课文分段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文分段。1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自由给课文分段。2交流分段方法。3统一分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第二段(第3、自然段),第三段(第自

13、然段)。四、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三段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写作脉络,下面来看看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三段。1自由读。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说说你的疑问等等。3学生交流:重点:楚王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后来,楚王却不敢不尊重晏子了。疑问:为什么楚王的态度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师:楚王自恃国事强盛,几次三番侮辱齐国和晏子。最后还是晏子技高一筹,获得了胜利。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练习设计】完成课堂作业本23页1和3题。【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话”。2理解

14、第二、第三次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3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语用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教学重点】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话”。【教学难点】理解第二、第三次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再明脉络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侮辱他?第一次让他:钻狗洞,第二次说齐国:没人才,第三次说他:没出息。楚王这么侮辱晏子,结果是不是晏子输了呢?结果是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二、深入课文,研读晏子1创设机会,自由研读:(1)师:楚王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再来读课文,这回我们就专读人物对话,因为以人物对话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学习要求:默读课文,请你把晏子的话用波浪线画下来,然后想一想:从晏子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在书的空白处简单的写一写。 (2)师: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出示晏子的话,从晏子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能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听了他们的解读,我们理解了晏子的话:训练:如果让我钻洞进去,那么楚国就是,楚王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