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和《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9558513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蒙和《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王蒙和《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王蒙和《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王蒙和《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王蒙和《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蒙和《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蒙和《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教案王蒙和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一、 作者简介王蒙(1934) 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团的区委会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以北京女子七中为原型,表现五十年代中学生的欢乐和烦恼、友谊和爱情以及对新生活的追求和可贵的献身精神。由于反右,79年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81年此书被评为全国首届中学生“我所喜爱的十本书”之一,83年由张弦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 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

2、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王蒙一步入文坛,就把歌颂青春与理想、歌颂新人崇高的精神境界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表现了作家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 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89年9月4日晚新闻联播报道:王蒙辞去文化部长职务,贺敬之代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新时期以来,王蒙著有长篇 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四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中篇小 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

3、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 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 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等。 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 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 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二、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梗概) 1、故事梗概:三月,小学教师林震到区委组织部报到。在这里碰到了以前认识的赵慧文,他很高兴

4、第一天就遇到了熟人。他兴奋地走进组织部第一副部长的办公室,刘世吾热情而得体地接待了他,在严肃地讲述了一番组织工作的重要性之后,分配了他的工作。 具体指导林震工作的是工厂建党组组长韩常新。此人身材高大,衣着整洁,平时夸夸其谈,且能迅速提高到原则上去分析问题和教训别人,给人一种比领导干部还像领导干部的印象。 上班第四天,林震去通华麻袋厂了解发展党员的情况。他预备了半天的提纲,和厂组织委员魏鹤鸣只谈了五分钟就用光了,这使他很窘。但他却意外地了解到该厂厂长兼支部书记王清泉独断专行、官僚主义作风的情况。他鼓励魏鹤鸣向上级反映,魏说已反映多次,不但没用反被批评不尊重领导。 吃过午饭,林震汇报麻袋厂的问题,

5、韩常新不以为然,反倒劝他不要陷进去。第二天,韩常新带林震去麻袋厂,意在让他见习见习。林震发现韩只对数字和具体事例感兴趣。回来以后,韩常新便写了份“简报”,林震看后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给林震印象最深的是刘世吾。他可以一面听取汇报,一面翻阅材料,又能突然指出对方的错误。他还经常爱说“就那么回事”,好象把一切都看得很透。一天晚上,林震找刘世吾谈了对韩常新写的“简报”与区委工作缺点的看法,对方却发表了不少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议论。走出办公室,林震感到更加惶惑。 不久,在党小组会上,林震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原因是他擅自作主支持魏鹤鸣召开工人座谈会,搜集对厂长的意见。林震据理力争。刘世吾却批评他过高估计

6、自己,想当娜斯嘉式的英雄,林震感到气愤和痛苦。 星期六晚上,赵慧文约林震到家里去坐坐。她坦率地说出了心中的苦闷:开始,她也想同区委工作中的缺点作斗争,但感到力不胜任,只好埋头于事务工作。接着还一一谈了对韩常新、刘世吾等人的看法。林震深受启发并鼓励她:“人应该在斗争中使自己变得正确,而不能等到正确了才去斗争!” 五月中旬,北京日报以鲜明的标题登出揭发王清泉官僚主义作风的群众来信,区委书记也过问此事。刘世吾马上雷厉风行地着手解决。不到十天,王清泉就被撤职。有一次,刘世吾和林震到工厂附近小饭铺吃馄饨,刘世吾感慨地谈起过去,继而闷闷地说:“我们创造了新生活,结果生活反倒不能激动我们。”他还提醒林震,赵

7、慧文对他的感情不太正常。林震回到宿舍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过。 区委常委开会批准了对麻袋厂问题的处理意见。列席会议的林震发言,建议对区委组织工作中的缺点进行检查。会场上出现轻微的骚动。韩常新、刘世吾均为自己辩护,而区委书记也批评林震太感情用事。 第二天,林震应约再次来到赵慧文家里。赵慧文向他介绍了自己家庭的情况,表示要把林震当做弟弟看待。她还让林震看自己写的对组织部工作存在问题意见的草稿。林震离开赵家时夜已深了,一阵莫名其妙的思绪涌上心头。他要正确对待友谊与爱情,并使自己更坚强。他迫不及待地敲响了深夜还在工作的区委书记办公室的门。 (原作载人民文学1956年9月号) 2、新的矛盾和困惑:组织部来

8、了个年轻人主题评析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最初发表于人民文学1956年9 月号,发表时编辑部对其有所改动,发表时编辑将其更名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王蒙创作这个短篇小说时才22岁,但已经是一个具有八年党龄的“少年布尔什维克”。他身为北京共青团市委干部,在这篇作品的许多地方留下了个人特有的社会阅历和思考的印迹,即在理想主义的陶醉中敏锐而朦胧地感受到一种潜藏在社会心脏部分的不和谐性。小说讲述了一个对新中国和革命事业抱着单纯而真诚的信仰的青年教师林震,被调到中共北京市某区委会组织部工作后,在工作和斗争中怎样碰壁和遇到挫折,写了所遭遇的矛盾和困惑。它触及了我们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揭露了我

9、们党委机关内部已在滋长并亟待克服的官僚主义现象。通过一个区委组织部对通华麻袋厂厂长王清泉所犯错误的处理,敏锐地揭露了组织部门存在的官僚主义等消极因素。同时塑造了林震与刘世吾两个互相对立的人物形象,歌颂了青年人追求真理,干预生活的精神。小说运用男性的话语,从男性的心理和立场出发,表现了一个严肃而沉重的、至今还显示着巨大思想魅力的深刻主题:通过揭露和批判滋生于新体制中的官僚主义和由此衍生的人性中的惰性思想,表现人的成长的不无痛苦的心路历程。小说发表后,在文坛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然,从小说在当时客观效果看,人们从一开始就看重其对社会生活阴暗面的揭露。实际上,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也是在“百花齐放,百

10、家争鸣”方针的鼓舞下,作家积极干预生活,勇于揭示社会生活矛盾的一个尝试,是现实战斗精神的一种体现。可是不久之后,小说却被认为是“向党猖狂进攻”的毒草,作者也因此被划为右派,直到二十多年之后,小说才成为“重放的鲜花”,受到应有的肯定。3、人物形象:(1)、刘世吾理想对现实的妥协A、“新式官僚主义”说从当时特定的阅读期待视野出发,由于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鼓舞下,作家积极干预生活,勇于揭示社会生活矛盾的一个尝试,是现实战斗精神的一种体现,所以通常认为这是一篇旨在揭露和批判社会主义条件下官僚主义作风的小说。作品围绕组织部对通华麻袋厂党支部事件的处理经过,相当成功地刻画了一

11、系列的有官僚主义作风的人物形象,而在这些人物当中,作为区委组织部第一副部长的刘世吾的形象,刻画尤其受到重视和肯定。刘世吾的形象的刻画与“金玉其外”,“漂浮在生活上边,悠然自得”的新生官僚主义者韩常新和蜕化变质的王清泉等不同,刘世吾的形象当时被认为是一个性格复杂的、颇有深度的官僚主义的典型。他有一定的革命经历,解放前是北京大学主席,还负过伤;他也有相当的工作能力和魄力,富有经验,懂得“领导艺术”,知道如何去把握工作重点,只要一“下决心,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出色”,但他对工作缺乏积极主动的热情,对那些有损于党和人民利益的错误和缺点,有一种职业性的平静甚至漠然。他自我解嘲是得了如炊事员厌食症一般的职业

12、病,他对什么都“习惯了,疲倦了”,用赵慧文的话来说就是:“刘世吾有一句口头语:就那么回事,他看透了一切,以为一切就那么回事。按他自己的说法,他知道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还知道是一定战胜非,又知道是不是一下子战胜非,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见过党的工作给人的经验本来很多。于是他不再操心,不再爱也不再恨。他取笑缺陷,仅仅是取笑;欣赏成绩,仅仅是欣赏。他满有把握地应付一切,再也不需要虔诚地学习什么,除了拼音文字之类的具体知识。一旦他认为条件成熟需要干一气,他一把把事情抓在手里,教育这个,处理那个,俨然是一切人的上司。凭他的经验和智慧,他当然可以作好一些事,于是他更加自信。”小说揭示了在刘世吾对事物冷静理智

13、的观察和分析背后的世故与冷漠,一句“就那么回事”成了他的口头禅,成了他生活和工作的哲学思想,共出现四次:工作态度:和林震第一次谈话;生活态度:和林震第一次谈话,谈小说;对同志冷漠:基于赵慧文的家庭生活而言;人生态度,成绩基本论。这一哲学思想尤其华丽在他对待王清泉的问题上:当他一听到林震提起官僚主义者王清泉时,他立刻微笑着问首:“他是在下棋呢还是在打扑克?”林震对他如此了解王清泉感到惊奇,他便漫不经心地说:“他老兄什么时候干什么我都算得出来。”但他对王清泉的问题却觉得“就那么回事”,置若罔闻,不加过问。当韩常新汇报工作时,他听出了漏洞,突然指出:“上次你汇报的情况不是这样!”致使韩常新非常被动,

14、不自然地笑着,但他觉得韩常新的不老实也不过“就那么回事”,也不深入追究。当他了解到韩常新所写的“麻袋厂发展工作简况”不真实时,他大笑起来,说:“老韩这家伙真高明”从笑声里可以看出,他并认为韩常新的行为是对的,但他认为这也不过“就那么回事”,一笑置之。这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消极怠惰,另一方面渗透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漠视。作品塑造这个形象的深刻之处还在于揭露了刘世吾有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论:如“领导艺术论”:“成绩基本论”:“成绩是基本的,缺点是前进中的缺点,我们伟大的事业,正是由这些有缺点的组织和党员完成的”;“条件成熟论”、“职业病理论”等等。他的缺点是溶化在他的工作成绩里头的:“就象灰尘飘散在新鲜美好的

15、空气里一样,能看见,能感觉到,但抓不住。”B、理想对现实的妥协然而,一旦跳出了那个特殊的历史语境,我们会发现,刘世吾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并不是“官僚主义者”这一概念可以概括的,即使是主人公林震本身,对刘世吾的态度和看法也始终都是复杂而矛盾的。如果说林震对韩、王两人的态度是明显的反感和对立,那么他对刘世吾的态度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既有疑惑、质疑和批判,也包含了理解、同情甚至钦佩的成分,他的内心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体现在这里。一方面,他对刘世吾的处世态度、工作作风抱有审视和批判的意识,但另一方面,刘世吾身上所具备的许多东西,如处事不惊的沉着、观察分析的冷静理智、传奇般的经历、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等等,都是林震并不反感甚至是钦佩的。甚至在对于韩、王这样的干部问题上,刘世吾和林震一样,在心里也很反感,相反对林震则认为“你这个干部好,比韩常新强”。但他又对林震的工作热情和主动精神,却是抽象肯定,具体否定。小说中的所有人物中,除赵彗文外,林震与刘世吾之间有着很深入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在小说中,林震与刘世吾的对话主要有四次,每一次出场,作者都没有把刘世吾这个人物作单一化处理,尤其是第四次在小饭馆的夜谈,使刘世吾的性格心理及其演变轨迹获得了较为完整和深入的体现。作者反复强调的刘世吾对文学作品熟悉与喜好,正表明这个人物的内心深处仍拥有一块理想的田地,这种理想的激情也曾经使他冲动,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