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57295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理想和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坚定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内容】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教学难点: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内容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辅助运用启发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明确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过程】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被称为三无科学家

2、2015年10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委员会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分享该奖项。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当时的媒体报道称为“三无”科学家。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选择药物学系生药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认为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获得拉斯克奖后,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科研默默无闻的屠呦呦一时间名满天下,当时已81岁的屠呦呦首次在国内公开亮相。在当时的采访中,屠呦呦表示,“青蒿素的发现,不是一个人的成绩,是团

3、队共同努力的成果,很多同志都参与这项研究,都做出了贡献。这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群体。青年关系祖国的未来。我们讲:青年强则国家兴。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来,党的领导人多次强调青年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话题】读书为了什么?讨论一:挣大钱娶美女讨论二: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小结】理想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读书可以为了物质层面的满足,更多的是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最终实现自我价值。西南大学“我为什么上大学”的调查活动(2007.4),问卷数据统计结果

4、如下:+ 实现和展现自我价值(19.1%);+ 找一份好工作(14.6%);+ 为了父母、家人的幸福(13.5%);+ 对国家、社会责任感(8.6%);+ 建立自我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平台(8.2%);+ 为了钱、为了房子(7.5%) 。一、 理想信念信仰的含义与特征 【导入】名人导言(幻灯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所谓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 (1)理想是一定社会

5、关系的产物时代性。理想不仅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里,还必然带着阶级的烙印。比如,中国古代儒家的社会理想,是一个君仁臣忠、父慈子孝、依礼而行的差序社会。封建士大夫向往的是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而劳动人民向往的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生活,“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的小农生活理想。而近代启蒙思想家的社会理想,则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社会。其次,理想不仅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欣赏】流沙河的一首描写理想的诗(幻灯片)理 想 饥饿的年代, 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 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 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 理想是繁 荣。 流沙河 这首诗反应了

6、人们在不同时代不同的理想目标。【讨论】保尔与盖茨(幻灯片)保尔柯察金和比尔盖茨是都是英雄比尔.盖茨便是一个与保尔有着巨大精神反差却又能同时被中国青年认可的时代英雄。他们一个是战士,以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而名垂青史;一个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杰出人物,为自己挣得财富和名声的同时,大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讨论】为什么保尔和盖茨在今天能够同时成为当代中国青年钦佩不已的理想楷模? a.保尔是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他以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崇高的道德风貌、高昂的革命激情、奇迹般的生命活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谱写着

7、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壮丽诗篇。b.比尔盖茨是美国著名企业家、软件工程师、慈善家以及微软公司的董事长。1975年,盖茨和童年伙伴保罗艾伦创建微软公司,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31岁成为世界首富,曾连续多年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榜首。2008年6月27日告别微软,之后致力于慈善事业。2014年2月,以4100亿元人民币成为2014胡润全球富豪榜首富。(2)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现实可能性理想是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映,理想也只有在现实中才有可能实现,如果不具有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就不是理想,而是空想或幻想。【比较】理想、空想、幻想理想在现实中产生,具有强实践性;空想尽管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想像

8、,但空想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不具有实践性,如嫦娥奔月;幻想和空想不同,有些幻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有些则是符合现实发展要求的想象,如科学幻想,只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根据和实现的条件,一旦条件具备,就有实现的可能,比如科学幻想“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理想不是脱离实际违背客观的空想,也不是还没有足够条件和根据的幻想,而是立足于现实基础上、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志向和抱负。预见性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它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已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正是这种预见性,才进一步指明了实践的方向。【案例】

9、导演张艺谋在陕北拍电影时见一孩童,夕阳西下骑在牛背上哼着陕北小调。张问:“娃,你在干啥?” 孩童答:“我在放牛!” 问:“为啥放牛?” 答:“放牛挣钱!” 问:“为啥挣钱?” 答:“挣钱娶媳妇!” 问:“娶媳妇干嘛?” 答:“娶媳妇生娃!” 问:“生娃干嘛?” 答:“生娃放牛!”3、理想的类型 由于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对现实的认知和对未来想象的多层次性,人们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理想又是多方面的、多类型的。理想的类型主要有:按性质划分: 科学的理想和非科学的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按时序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按主体划分

10、: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按内容划分: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小资料】有人发现,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在职业理想方面有巨大差异。中国孩子的职业理想都很大,不是科学家、音乐家,就是外交官、总经理,而一海之隔的日本孩子志向则似乎小得多,无非是司机、护士、售货员、加油站的加油员等等。【思考】这能否说明日本人没有职业理想?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这是到过日本的外国人对日本人的印象之一,这跟日本的教育不无关系。在超市或商场,服务人员主动跟顾客打招呼时,都在不停地忙碌着,从没有让人察觉到他们是在等时间着急下班。一旦出现顾客排队等候,服务人员会非常着急,一边收款,一边不停地在道歉:“让你久等啦

11、。”社会确实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作为社会的细胞,如果人人都去当科学家、医生、教授或军人,真难以想象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相反,在一种比较现实的职业理想观教育下,人们的择业观和敬业精神可能更理想一些,因为他明白自己适合干什么或者只能干什么。(二) 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2、信念的主要特征 (1)信念具有稳定性。对对象的一般认识由于认同而内化为信念,经历了情感的深入,不仅具有了理智上的坚信不移,而且得到了情感上的强烈支持,人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哪怕条件再艰难,环境再恶劣,

12、也是难以改变的。斯大林曾说过,手帕都不是轻易更换的,更何况人的信念呢!当然,信念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说,经过时间和现实变迁的考验,一个人的信念会变得更为合理和坚定。 【案例分析】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曼等集体自杀事件(幻灯片)1895年以前,科学界一直认为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如果宇宙是一座大厦,原子就是建造这座大厦的最小单位宇宙之砖。当时许多物理学家笃信这个理论。然而,科学上的一系列发现,很快将物理学界流行的观点打破。1895年X射线的发现,1897年电子的发现,1898年居里夫妇铀的发现等等。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查明,原子不是最小单位,原子之中还有原子核,周围还有电子

13、。对于这些新的发现,用原子论的观点是无法解释的,原来笃信原子论的科学家陷入彷徨、苦闷之中,其中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曼等因为无法改变自己的信念,竟然走上了集体自杀的道路。点评:科学家们的自杀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同时也说明树立科学的信念是极为重要的。人的理想与信念需要互相支持,有美好崇高的理想追求的信念才是有价值的信念,而有坚定信念支撑的理想才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2)信念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人生经历等方面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信念,比如,有人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人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还有人信奉“宁要我负人,不可人负我”,如此等等,然而也有人相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14、”。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在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信念。信念也有低层次与高层次,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脱离现实的信念往往是经不起现实变化的打击。信念的最高层次是信仰。 (3)信念的执着性 【案例分析1】 牛顿在后半生用25年研究神学,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案例分析2】陈果的悲剧(幻灯片) 陈果的悲剧 陈果,中央音乐学院的一名在读学生,学习好,也遵守纪律,在大家眼里是一名好学生。 1999年学校的领导老师发现她练“”后多次努力,想把她从“”的圈子里拉回来,她也曾有过转化,表示不再参加“”的活动。可是2000年寒假回到家里受其母亲影响,又出现了反复,2001年1月23日,在天安门广场和其母亲一道自焚,以求所谓的“升入天国”,走向“圆满”,被烧成重伤。陈果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请同学们说一说:一个大学生何以会成为李洪志歪理邪说的忠实信徒,以至于走上自焚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