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区姓氏源流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9556943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沧区姓氏源流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海沧区姓氏源流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海沧区姓氏源流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海沧区姓氏源流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海沧区姓氏源流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沧区姓氏源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沧区姓氏源流(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沧区姓氏源流2-1.古代入住姓氏1、入住海沧唐朝以前,今海沧地界内,所居人口、姓氏,史载无记。唐朝末年,交界于泉州、漳州两府的海沧,居民不是很多,据海澄县志文圃山条下载:“唐谢翛与弟谢修读书于此。南唐主簿洪文用与族人洪泽复偕隐焉。”谢翛,字升之,唐末南安县大同场(后设同安县)青礁人。文德元年(888年)进士。他文藻过人,其居之山因名文圃。从此文字中得知,唐末五代时期,青礁附近居住着谢、洪等姓。据渐美许姓族人言,渐美许姓开基祖为许均正,是漳南许天正裔孙,唐朝末年,许均正从龙溪马坪(今龙海埕溪)到渐美落户。根据海沧区现存各姓族谱,入住海沧的姓氏,按时代顺序叙述之。北宋年间颜氏入住青礁,依青礁颜氏

2、族谱,永春卓埔(今达埔)人颜慥在北宋庆历年间(10421048年),被蔡襄荐为泉州教授,后改教漳州,遂居住(龙溪)青礁,成为青礁颜氏的开基祖。随后,苏颂的第四个儿子苏颐(字宋杰,号碧溪)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从同安开基青礁,其孙苏竦、曾孙苏溥皆为进士。今青礁苏姓极少,裔孙繁盛于虎渡(龙海市东泗乡),东孚镇贞岱、凤山,温厝村山后社和灌口镇深青。到了北宋末年,李姓入住同安县仙店(今山边东坂)。李谕移居仙店后生君安、君怀、君博、君通、君迭。君安居吴店,君博居吴店内坑,君迭居南安浮桥。君怀传有五子:汝谆(居南安大盈雄山)、汝谨(居同安仙店南山)、汝诲(居同安兑山,今属集美区)、汝谟(居海澄已山)、

3、汝谦(居南靖水头金山),后人尊为“五山李”,苗裔广布闽南各地,人数多达上万人。南宋年间南宋初年,被朱熹尊为“理学名儒”的晋江人柯翰(字国材)开基同安后柯,为同安柯氏始祖。东埔的张氏是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到此居住的。龙溪张埭(今属龙海市角美镇崎巷社)张启綮8代裔孙张应凤先迁孚中央(今厦门市第一农场)再移居到东埔,为东埔张氏的开基祖。而海沧柯井张氏即属张埭苗裔,其始祖张宝庵于南宋末年迁来。古楼的张氏亦张埭裔孙,何时来此落户待查。据明代何氏族谱志记载,南宋中期,居于龙溪白石乡(今龙海角尾)的何氏裔孙何文宝迁居海沧,据说其孙国文、国贤、国俊皆为南宋嘉定年间进士。这支何文宝裔孙,宋末因兵祸子孙移

4、迁,在海沧守祖者因之衰零,有的迁往晋江,今海沧已难以寻觅。南宋绍定元年(1233年),谢伯宜七世孙(一说4世孙)谢铭欣(号东山)由海澄豆巷卜居石塘,为石塘始祖。南宋末年、元朝初年时元兵南下,社会动荡,百姓频繁迁徙,北来的人民或逃难,或谋生,或隐居南下。此时,先后移居到海沧的姓氏有陈、蔡、林、周、邱、柯、杨、胡、黄、刘、魏、何诸姓,这些姓氏成为海沧原住民的主力军。芸尾陈氏从泉州北门外分衍,宋末元初,陈宓之孙陈著(字梅隐)开庄江路乾(今芸尾)。鼎美陈氏始祖陈泰基为长泰人,官判州军事。南宋末年,元兵南下,隐居于陈墩(今鼎美)。今鼎美附近的社里多属此派。钟山蔡氏元朝初期,角尾的蔡景福先居鳌冠蔡岭,后以

5、养鸭为生到钟山定居。东瑶西园的陈氏为殿前派系,其26世孙于元代时期迁居西园。锦里林氏从漳浦移居而来。元朝初期,漳浦藩岭人林琼宗避乱携全家迁到现在的东孚镇山边村。看到乡民们常常因为渡河而来往不便时,便倾资建造一座石桥,受到乡亲们的赞誉。林琼宗三子林天福先居同安嘉禾石湖,后居漳州,其孙兴智迁居金沙(今海沧后井),其玄孙仙童明朝初年再迁锦里,但锦里林氏仍尊天福为始祖。后井周氏从龙溪县鹿石大井边社(今属龙海市莲花镇芦坑村新渡六口碑)迁来。开基鹿石大井边的周景清生子淑泽,淑泽生素庵,素庵生元朗、庭草、彦修、元鼎。庭草于元朝末叶迁金沙(今海沧后井)。新垵旺族邱氏原姓曾,据新江邱曾氏族谱载:居住在厦门岛曾厝

6、垵的曾光绰第5代裔孙曾明,元朝末年,避乱从鹭岛曾厝垵迁同安十八都山平洪(今东孚山边洪)入赘邱家,后再娶苏氏,生晚成。夫妻承邱氏业。2世晚成移居三都新垵郑墩社,生大发(为邱姓,被乱党害杀)、正发(为曾姓)。3世正发先以曾姓,为里役正式改为邱姓。东屿柯姓属莆田支派。裔孙祐立(名齐)在元至正年间迁漳州龙兴屿(今东屿),柯祐立为东屿柯氏始祖,其直接可信的依据见明顾起元的嬾真草堂集,是书中有一篇文林郎陕西道监察御史立台柯公墓志铭,文中的柯立台即东屿柯氏的9世孙柯挺,其墓志铭曰:“先世为莆人,至正间,祐立公始徙于漳之龙兴屿”。霞阳杨氏的由来,据霞阳杨家使头公杨氏支谱载:元朝末年,杨寺丞(名秩)全家从河南固

7、始经浙江丽水入闽,先居长泰,为碧溪派开基祖。不久,率全家定居后溪(今后溪溪西村),寺丞子生耕道、耕德。耕道有9子,其八子德卿居霞阳,为霞阳杨氏开基祖。鼎美胡氏从永定下洋迁徙而来。元朝末年,胡念八郎率子进福,进德外出打铁谋生,初住南坂湖社,后转入十八都积善里鼎美社定居,以养鸭为生,成为鼎美胡姓的肇基祖。后井欧垄魏氏始祖名失记。据族人口传,从龙溪玉州港内(今角美玉江)迁来,时间大约在元朝末年。芸尾埭头社有黄姓,元朝末年,黄振恩从锦宅(今属龙海市角美镇)迁居到此。温厝马垄刘氏元朝末年,始祖刘汝实从海澄内刘随军来到温厝村马垄开基。现居住在囷瑶村大埕自然村的何氏是元末明初从禾山(今厦门岛)何厝移居来此。

8、鳌冠林氏始祖乃莆田之林让,因时乱,林让于元末明初迁居鳌冠。明朝时期是原住民入住海沧的又一高潮。繁衍于此的姓氏有:江、欧阳、温、谢、庄、周、林、刘、吴、陈、杨、叶、康等姓。贞庵江氏源于同安嘉禾里汤坂里(现湖里区高林社区田里社)。南宋末年的江万载奉帝昺逃难,经福州、泉州港避居汤坂里。传六世江世昌生子五,明洪武八年(1375年),因避兵役兄弟五人分居各地:其中四子佛护迁于海澄前庵(现海沧区贞庵村)住焉。祥露欧阳氏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欧阳万一先居过坂杨厝,后移居鼎美乌屿(今祥露)。温厝温氏约在明洪武年间,平和芦溪温礼迁徙海澄县垅塘社温家庄(今温厝)。祥露庄氏青阳庄公哲南宋末年分居同安,先住东市

9、和潘土,再迁县城坊北隅(称祥露)。庄公哲5世孙庄仙福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因其外家周氏在鼎美黄林保,乐其山水之秀,复营居置业,规模与城西祥露相当,故其地亦名祥露。周山窑周氏明朝初年,周姓一支裔孙移居周山窑(今东瑶村周瑶)。渐美芦坑谢氏其开基祖为谢永瑞,是明朝初期到此定居的。囷瑶林氏明朝洪武年间,莆田北螺的林子源到囷瑶落户。其裔孙即为海沧的旺族。而后山尾(属囷瑶村)林氏是明朝期间从同安琼头到此生息的。凤山后埔刘氏明朝初年,刘四极从海澄南门外内楼迁居东孚后埔(时称玉塘)。其在东孚镇的后代布在后埔、乌石埔、下尾溪、林后各社。新垵林东据族人说,林姓始祖是书垫先生,名失考,明洪熙元年(1425年)

10、从今龙海东园迁来。鳌冠吴氏吴敏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从晋江灵水迁居到鳌冠落户。莲花汤岸谢氏依汤岸“皇明始祖景泰元年(注:1450年)考慎思谢公妣四德叶氏男邑庠生良立石”墓碑看,始祖可能是谢慎思,据说裔孙分衍过坂。贞庵村京口、岭上两社的叶姓为同宗。据族人口传,先祖可能在明朝嘉靖年间从浙江丽水迁此。今家庭人口130人左右。莲花陈氏明朝末年,角美石厝上店陈翿迁居东孚莲花。分莲花、南山、大溪(属过坂村)三大房。山仰(囷瑶村)陈氏大约在明朝末年,始祖陈罗曹开基山仰。东瑶明朝末年,长泰人林子用先居鼎美后迁其到灌口上塘。其一支裔孙居东瑶。贞庵杨氏依漳浦佛坛杨氏世隆衍系族谱记载,佛坛杨氏后裔加谊、加填和

11、国秩父子(10世)带领全家人到皇亭(今贞庵)开基,时代大约明朝末年。霞阳刘姓据族人口传,明朝时从南安迁来。新垵东社叶姓始祖叶公灿,据说明末从同安莲花迁此。东瑶下尾康姓明朝时,从同安禾山康厝来此。清朝时期入住海沧的原住民相对较少,主要有下列姓氏:陈、林、蔡、谢、黄、王、郑、卢、叶等姓。贞庵寨前据说,陈姓在康熙年间从后井迁来,始祖失考。霞阳林姓据族人说,先祖坐船而来,建老厝70年后才建祠堂。从祠堂内碑记确定,祠堂建于雍正二年(1724年),由此推测,始祖可能最迟在清朝初年迁此。渐美清朝中期,安溪龙门蔡某(名失考)落户渐美。东屿谢姓,其中部分是在清乾隆年间从大嶝岛迁居到此。青礁芦塘约在清道光年间,陈

12、国贤从同安松田村迁来侯堂(今青礁村芦塘社)。裔孙除芦塘外,散居在海沧村莲花洲、洪厝和龙海市角尾镇石美村。石塘排头黄氏从海澄锦宅田边分衍而来,其祠堂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由此推算,移居时间约在清中期。王氏分衍到海沧,有记载的是:康熙年间落户莲花村茂林社,乾隆八年(1743年)移居于山边村浦头社,祖源皆为白礁王氏。东屿村是海沧郑姓最多的村庄。其主流属大嶝派。但却分三次从大嶝田墘迁来的,清初顺治年间,10岁的郑某到东屿落户;清中后期,田墘的郑序搬家来东屿;民国初年,郑礼源家的上祖迁居东屿。古代居住在海沧的卢姓有鳌冠村庙兜社和渐美村芦坑社,这两个村庄的卢氏皆无族谱,其开基祖名字,何时何地迁来都

13、失考,今衍息几代裔孙全不知晓。古代居住在海沧的叶姓有贞庵村京口、岭上两社,新垵村东社和鼎美村。2、裔孙外迁宋、明、清王朝鼎盛时期,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人口蕃息迅速,为谋生计,各姓人口开始往外迁徙。宋、明两朝时,多往本省或广东移居,有为官者,携家眷迁往外省。查青礁重修颜氏族谱,颜慥裔孙在宋代就开始分衍各地。北宋末,4世颜实生师鲁、师邹,乔居龙溪西桥,为西桥始祖;南宋时,九世希孔居漳州府前坊之西桥,派术青溪,金田。元代,十一世鸣陆居漳浦白沙,为白沙的开基祖。到了明代,十四世伯乾、伯旭迁居龙溪县南门外凤塘、瀛店,伯乾为凤塘开基祖;伯旭为瀛店开基祖。龙海市霞宫村(凤塘)人口约1000人,颜厝前22

14、00人,港尾镇白沙800人。连江县颜崎村3000人左右。宁德市霍童村约3000人。在广东省,其裔孙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粤东地区,如兴宁、连平、潮阳、海丰、陆丰、普宁等县市,总人口约近十万人。仙店的李氏分衍祖国各地的裔孙众多,本省集中南安、安溪、晋江、龙海、南靖、金门、惠安、永春诸县(市),人数多达上万人。集美区兑山村为仙店裔孙移居的李氏村落,李氏人口约有3800人;同安区五显、汀溪、大同(小东山)的仙店李氏裔孙约有千人;翔安区马巷镇后滨村的李氏裔孙近3000人。据后井金沙周氏族谱家乘三房谱载,在明清两代,后井周氏迁居外省的有上海、宁波、绍兴、嘉定、海门等地。据说迁往广东合甲的裔孙近万人。集美区

15、杏林村的周氏裔孙(永乐二年6世点轩迁此)现已传至25世,人口有4000多人。石塘谢氏迁往外地者不少,据族人介绍,贵州省安顺地区石塘谢姓后裔人口达余人,为世总兵谢英之苗裔。东山县铜钵村谢姓,人口余人,为石塘世谢却所传;龙海市江东坂尾谢姓,人口余人。明朝后叶,时航海发达,冒险下澎湖,过台湾的闽南百姓不乏其人,据厦门市志载,崇祯元年(1628年)闽南大旱,郑芝龙与闽抚协商,以巨舰运载沿海饥民数万名入垦台湾,同安沿海饥民多附舰渡台;明末清初,郑成功踞厦门、金门抗清,厦门地区人民卷入其中,加上清政府的迁界政策,沿海百姓被迫背井离乡,加速人民各奔西东。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鼎定台湾,为开发宝岛,自乾隆年间以来,多次下诏召民前往台湾垦殖。致明末清初直延至清道光年间,海沧各姓裔孙蕃衍之地主要集中在台湾。开基台湾的第一人是青礁的颜思齐,时在万历年间(1573至1620年)。其发源地,为嘉南一带。据有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