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水族的公民 湘教版(1)

上传人:doc****iu 文档编号:99537808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水族的公民 湘教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水族的公民 湘教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水族的公民 湘教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水族的公民 湘教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水族的公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思想】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探究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科学课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本课活动的设计根据课标要求,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把实践体验落到实处,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起“导”和“扶”的作用,让学生在为了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培养科学探究兴趣。【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湘教版四年

2、级上册科学水族的公民第一课时内容“观察鱼”,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动物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鱼为例来具体研究它的身体结构与水中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点。教材呈现的顺序是:首先通过观察典型鱼(鲫鱼)和多种鱼,使学生认识鱼类的外形特征,再讨论哪些特点与水中生活有关,并对这些特点在水中生活的作用提出猜想和假设性解释,为第二课时“研究鱼”提供探究基础,至于假设的验证将在第二课时的探究活动中解决。【学情分析】学生学本课内容时,已经初步了解了动物的基本特征,并对鱼类的特征非常熟悉,大部分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认识和初步归纳出鱼的外形特征,但少数同学可能不能准确地运用文字表述出来,当学生在记录遇到困难

3、时,教师应相机点拨。另外,大部分同学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鱼的外形和水中生活的相关提出猜想并做出假设性解释,但讨论结果可能不一样,不管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老师允许学生的意见保留,鼓励学生课后自己去求证,并将通过第二课时“研究鱼”的活动来解决。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认识鱼的外形特征,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描述。 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鱼的外形与水中生活的相关提出假设性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探究水生动物的秘密,感受水中王国的多姿多彩,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 1、认识常见的鱼及鱼类的外

4、形特征。2、初步认识到鱼类的身体构造是与水中环境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1、能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认识鱼的外形特征,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描述。 2、初步认识到鱼类的身体构造是与水中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鱼的外形与水中生活的相关提出假设性解释。【教学难点】 对鱼的外形与水中生活的相关提出假设的教学组织和引导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以学生的发现式探究为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学生实践体验,讨论归纳,认识鱼类的外形特征,然后老师点拨导思,学生讨论和辩论,对鱼的外形与水中生活的相关做出假设性解释。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5、搜集水生动物在水中生活的影像资料,搜集多种常见鱼的影像资料,准备好和流线型外形作对比实验的演示材料。学生分组实验材料:鲫鱼、玻璃水槽、放大镜、毛巾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经过剪辑的影像资料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水中王国的多姿多彩:有各种淡水鱼类在水中觅食的,有各种海洋鱼类在水中游弋的,有深受学生欢迎的海豚和海狮等,还有一些不太起眼的其他水生动物 2、板书课题,交代本节课学习内容:在浩瀚的自然水域王国,生活着众多的水族公民,鱼类是其中一个庞大的家族,今天,就以我们熟悉的鱼作为水族公民的代表来研究。 二、探究活动过程1、活动一 观察鲫鱼的外形特点( 提供给

6、学生观察的鲫鱼,适择稍大一点,外表特征明显且没有受到损伤的,事先将装有鲫鱼的水槽盖上毛巾,以免学生分神。)(1)观察前提出目的和要求师:今天老师特意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水中朋友鲫鱼,它的身体外表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观察时一定要做好记录,记录的形式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简笔画等,但人人要观察,个个要记录。(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鲫鱼观察时,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先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摸,接着才能借助工具观察,例如用放大镜观察鳞片、侧线甚至翻开鳃盖看看鳃等。当学生在记录遇到困难不会描述时,教师相机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本活动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自主探究,认识鱼的外形

7、特点。)(3)观察情况交流和评价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展示组内某个学生的文字记录,然后以它为“靶子”,大家都来发表意见。展示组内选优的画作小组互评。 (这个阶段的交流,意在使鲫鱼的外形特点能够得以凸显,并且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促使那些观察得不够了仔细,不够全面的学生作进一步地观察。)2、活动二 观察多种常见的鱼 (1)师:除了鲫鱼,你还认识哪些鱼?(学生举手回答。) 那么,这些鱼的外形和鲫鱼有哪些相同点呢?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并在观察记录纸上作好标记。(2) 归纳概括师:我们观察了典型鱼(鲫鱼)和多种鱼,你能从中归纳出鱼类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将结果填入已设计好的表格中。

8、此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从中归纳出鱼类外表的共同点)3、活动三 讨论鱼的以上特点在水中的作用(1)组织学生讨论鱼的上述特点在水中有什么作用,并将讨论结果填写在设计的表格中(2)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进行辩论,教师相机点拨导思,要求学生从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不能瞎蒙,但对于讨论的结果并不要求都统一,允许学生存疑,允许学生将自己的保留意见也写在表格中,鼓励学生去搜集资料或用实验去求证,并将通过第二课时活动“研究鱼”来解决。(意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3、 探究拓展 实验演示,验证“鱼的身体是流线型,可以减少水的阻力,最适合游泳。” 1、师:鱼的身体是流

9、线型最适合游泳,前一课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还没有做过实验呢?你认为可以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实验呢?(让学生试着说出大体思路,引导学生注意控制好实验的变量。)2、老师演示,学生观察(这个活动为第二课时“研究鱼”的实验设计做些铺垫,进行方法引领。如果学生还想研究其他问题,教师趁机提出实验设计的要求,让学生课后思考。)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5、 课外延伸课后搜集有关水生动物资料,并制作资料卡片。【教学评价设计】水族的公民“观察鱼”学生学习情况评价表自我评价内容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仔细观察鲫鱼的外形特征,并做好了记录。3种以上13种没有通过观察多种鱼,认识了鱼类的共同特征。3种以上13

10、种没有能对鱼的外形特点在水中的作用提出猜想,并能作出假设性解释。3种以上13种不能乐于探究,乐于合作与交流,重证据,敢于质疑。是一般不是老师评价家长评价【设计意图和设计特色简述】首先,在导入的环节播放一段经过剪辑水中动物生活的录像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水中王国的多姿多彩,引人入胜,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水生动物世界的乐趣。接着,组织学生观察典型鱼(鲫鱼),并做好记录,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认识鲫鱼的外形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及与人合作的意识。再通过观看多种鱼的视频,让学生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从中归纳出鱼类外表的共同特点。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鱼的这些外形特点在水中的作用并提出猜想

11、和假设性解释。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进行辩论。此活动旨在让学生明白鱼的这些外形特征是与水中相适应的,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敢于质疑,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最后通过实验拓展为第二课时“研究鱼”的实验设计做些铺垫和方法引领。通过课外作业搜集有关水生动物资料,第二课时的探究和交流做好准备,培养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整堂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教师只起“导”的和“扶”的作用,让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体验学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附:板书设计鱼的特点在水中生活的作用鱼鳍游泳鱼鳃呼吸鱼鳞保护学生记录单设计观察鱼的记录鱼的特点在水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