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与岩土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固体矿床(重点是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开采现代科技知识,能从事矿床开采设计、施工、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并能从事岩土工程领域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经过系统的工科基础和专业理论与知识的学习,受到矿区规划、工艺设计、经济评价与计算以及相关试验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3、英语具有听、说、写和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的基本能力4、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的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6、了解国家关于采矿工程生产、设计、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7、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专业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从事采矿新工艺、新技术开发与设计的初步创新能力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9、了解专业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可跨学科专业、跨专业年级选修一定数量的课程,拓宽自主学习的空间。
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三、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主干课程:金属矿床开采技术、凿岩爆破工程、矿井通风与空调、井巷与隧道工程、矿山软件工程特色课程:矿床开采设计与评价、充填理论与技术、金属矿连续开采技术、数字化矿山技术、地下空间工程设计与施工、矿山环境与安全工程四、毕业合格标准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最低修满191学分(其中必须修满规定的必修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五、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学 位:工学学士六、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类 别性质最低要求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学时公共课程必修35.518.6560选修105.2160专业课程必修10655.51168选修31.516.5504课外研学必修84.2合 计1911002392其中集中实践环节必修3417.8七、课程设置及学分(一)公共课程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学分数备注18040011基础英语12必修课程2102002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2102001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2104002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10500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2103002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540000011形势与政策139000011体育439000021体育课外测试1.541000013军训2.541000023毕业教育0.5全校性选修课程10分散在全学程(二)专业课程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学分数备注13070011微积分ⅠA5.5必修课程09090011大学计算机基础2.508020061工程制图5必修课程02050011数据库技术与应用209090013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102010011C++程序设计基础302010073C++程序课程设计213070081线性代数Ⅰ214030011大学物理Ⅰ8.513070021微积分ⅡA313070031微积分ⅢA1.513070091概率论B213070101数理统计Ⅱ1.512070101理论力学Ⅱ412070131流体力学202050021矿山地质与工程地质2.509080151电工学Ⅱ212070121材料力学Ⅱ414040021物理实验Ⅱ304020531工程测量309080033电工电子实践Ⅱ102030022弹塑性力学2选修课程选修课程02040012工程机械202040022有限单元法及其应用(英)302040032地下结构可靠性202030052施工组织与概预算202010032矿业经济学202050032矿山环境与安全工程302030032土力学地基基础302010042工程CAD202020012采矿概论(英)202040052矿山生产辅助系统与装备2.502020062充填理论与技术202030042地下空间工程导论202010022工程项目管理202020042露天采矿技术202020052特殊采矿技术202020072金属矿连续开采技术202020082矿床开采设计与评价302030062地下空间工程设计与施工2.502010062数字化矿山技术202040062采矿工程学科发展动态102020021金属矿床开采技术4.5必修课程02050021矿井通风与空调2.502010051矿山软件工程202020093认识实习302030011岩体力学(英)302040041凿岩爆破工程3.502020031井巷与隧道工程2.502020103井巷与隧道工程课程设计202020113生产实习302020123采矿方法课程设计202020133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17(四)课外研学至少修满8个学分,时间分散在全学程。
八、其它说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城市地下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现代科学理论技术,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到地下工程设计、研究、施工、管理、投资、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及科学研究工作,也可到教育单位从事教学工作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城市地下规划与设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岩土地下工程结构设计、岩土地下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利用、施工和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发展方向2、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掌握地下工程勘察、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工技术、工程测量、施工组织和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知识3、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岩土力学试验和测试原理及测试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通过文献检索、调查研究等手段获取科技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4、了解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主要法规5、具有进行城市地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初步能力;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基本的科研动手能力和应用开发的创新能力6、掌握地下工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及工程管理的初步能力三、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主干课程:工程地质、土力学地基基础、结构力学、岩石力学、混凝土结构、软土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岩石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等特色课程:城市地下工程规划与设计、地下防护结构、地铁工程、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等四、毕业合格标准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最低修满 191学分(其中必须修满规定的必修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五、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4 年,学习年限3-6年学 位:工学学士六、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类 别性质最低要求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学时公共课程必修35.518.6560选修105.2160专业课程必修10957.11216选修28.514.9456课外研学必修84.2合 计1911002392其中集中实践环节必修3317.3七、课程设置及学分(一)公共课程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学分数备注18040011基础英语12必修课程2102002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2102001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2104002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10500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2103002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540000011形势与政策139000011体育439000021体育课外测试1.541000013军训2.541000023毕业教育0.5全校性选修课程10分散在全学程(二)专业课程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学分数备注13070011微积分ⅠA5.5必修课程09090011大学计算机基础2.508020061工程制图509090013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113070021微积分ⅡA313070031微积分ⅢA1.513070081线性代数Ⅰ214030011大学物理Ⅰ8.502010011C++程序设计基础302010073C++程序设计实践213070091概率论B213070101数理统计Ⅱ1.514040021物理实验Ⅱ302050211工程地质2.512070011理论力学Ⅰ4.512070131流体力学212070021材料力学Ⅰ4.502030091土力学(英)204020531工程测量302020122弹塑性力学2.5选修课程选修课程02020172建筑材料202010222工程CAD202010252房屋建筑设计1.502030182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发展动态(英)102030112岩体力学(英)302040022有限单元法及程序设计(英)2.502040182工程爆破302040172地下结构可靠性202030132砌体结构202030142钢结构302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