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要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497199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要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4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要点)一、概述罪名概念构 成 特 征处罚认定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1、违反国家市场经济管理法规2、破坏国家对市场经济的管理活动3、(情节严重)致使国民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损害主要为一般主体并可由单位构成(逃汇罪只是单位),少数为特殊主体绝大多数为故意,且许多要求具有特定目的,少数为过失罪名概念构成特征认定处罚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国家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和市场管理制度1、违反产

2、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表现: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3、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结果犯)一般主体(自然人或单位)故意1、罪与非罪的界限:点燃目的物并使公共安全处于危险状态2、与失火罪的界限:故意/过失(如果过失引起火灾的危险能够及时消除,却故意不采取措施及时补救,而人其燃烧并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人主观已从过失转化为故意,从而使失火行为转化为放火行为,应认定为放火罪);危险犯/造成严重后果3、与以放火方法实施的其他犯罪的界限:若是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如针对特定对象的危害公共安全罪则产生法条竞合),则以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罪名论处;若是故意杀人等其他

3、犯罪,则看主观上和客观上是否具有“(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有则(成立想象竞合犯)认定为放火罪,否则认定为故意杀人等其他犯罪4、一罪与数罪的界限:放火行为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的结果作为放火罪的结果加重犯;毁灭罪迹而放火,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前所犯之罪与放火罪数罪并罚罪名概念构成特征认定处罚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爆炸罪故意引发或者制造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公共安全(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1、引发或者制造爆炸2、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危险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本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故意1、与以爆炸方法实施的其他犯罪的界限:若是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如

4、针对特定对象的危害公共安全罪则产生法条竞合),则以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罪名论处;若是故意杀人等其他犯罪,则看主观上和客观上是否具有“(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有则(成立想象竞合犯)认定为爆炸罪,否则认定为故意杀人等其他犯罪2、与危险品肇事罪的界限:故意/过失;故意制造爆炸/违反危险品管理规定发生重大事故;危险犯/必须造成严重的危害结果 投放危险物质罪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公共安全(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1、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指向公共饮用的水源,出售的食品、饮料或牲畜、禽类的饮水池、饲料等物品中投放)2、足以危

5、害公共安全(危险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本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故意1、与以投放危险物质的方法实施故意杀人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界限: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2、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界限:危害公共安全/国家对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管理活动;投放危险物质、足以危害公共安全/违规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造成严重后果;自然人/自然人、单位;故意/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罪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公共交通运输安全(侵犯对象: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1、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正在使用中

6、/关键部位或重要装置)2、足以造成发生侵覆或毁坏的危险(危险犯)一般主体故意1、罪与非罪的界限:犯罪对象/危害程度2、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盗窃罪的界限:是否危及公共交通运输安全3、与破坏交通设施罪的界限:犯罪对象罪名概念构成特征认定处罚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的行为公共安全1、组织、领导、参加2、恐怖组织一般主体故意1、恐怖活动组织与一般犯罪集团的界限2、一罪与数罪:犯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数罪并罚 区分积极参加和一般参加资助恐怖活动罪故意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行为公共安全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资助

7、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一般主体(包括单位和个人)故意劫持航空器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行为航空安全(即旅客和机组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及航空器的飞行安全)1、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2、劫持(强行控制)航空器(正在飞行中:舱到舱)一般主体故意1、既遂与未遂的界限:行为犯2、一罪与数罪的界限:其他犯罪行为是否是本罪的犯罪手段的表现致人重伤、死亡或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违反国家管理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法律法规,擅自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管理制度1、违反国家管理枪支、弹药

8、、爆炸物的法律法规2、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一般主体(包括单位和个人)(介绍买卖枪支、弹药、爆炸物的,以共犯论处)故意1、与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界限:罪名概念构成特征认定处罚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违反国家规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公共安全和国家对危险物质的管理制度1、组织、领导、参加2、恐怖组织一般主体(包括单位和个人)故意1、罪与非罪的界限:是否危害公共安全2、与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界限:犯罪对象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

9、罪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或者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公共安全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或者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一般主体故意(明知是枪支、弹药、爆炸物或者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抢夺国家机关、军警人员、民兵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1、违反枪支管理规定2、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一般主体(其中非法私藏枪支、弹药罪的主体是依法配备、配置枪支、弹药的人员)故意(直接)1、与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

10、寄、储存枪支、弹药罪的界限: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是否是为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罪名概念构成特征认定处罚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的行为交通运输安全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此发生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2、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结果犯)一般主体过失1、与意外事件的界限:有无过失和违反交规2、与过失致人死亡、过失致人人重伤罪的界限:是否危害交通运输安全3、与以驾车撞人的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以及以驾车撞人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是否危害交通运输安

11、全,过失/ 故意交通肇事后逃逸重大责任事故罪工厂、矿山、林产、建筑企业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公共安全1、违反规章制度:不服从管理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2、在生产、作业过程中3、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其他严重后果(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不足5万元但情节严重使生产、工作遭受重大损害)特殊主体:工厂、矿山、林产、建筑企业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群众合作经营组织或个体经营户的从业人员、劳改企业中直接从事生产的在押人员违反规章制度,或无照施工经营者强令违章作业,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也可成为本罪的主体)过失1、与一般责任事故的界限:是否造成严重后果2、与自然事故、技术事故、科学研究失败的界限:有无过失和违章3、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消防责任事故罪的界限:犯罪主体、客观方面4、与失火罪、过失爆炸罪、过失决水、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界限:特殊主体、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盗窃、抢夺国家机关、军警人员、民兵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和现金使用范围,遵守银行结算制度,现金银行存款按时间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结出余额现金当日核对,银行存款月终必须与银行核对,做到日清月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