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和种群知识点填空(含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450239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三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和种群知识点填空(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物必修三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和种群知识点填空(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物必修三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和种群知识点填空(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物必修三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和种群知识点填空(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三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和种群知识点填空(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三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和种群知识点填空(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2课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向光性是指在 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2发现过程: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实验探究:达尔文实验: 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此种刺激对下部的伸长区产生影响,造成 侧比 侧生长快,而出现向光性弯曲。詹森实验: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 传递给下部。拜尔实验: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 造成的。温特实验: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命名为 。其他实验:科学家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 。(3)得出结论: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 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 向光侧,而引

2、起两侧的生长素含量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3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能从 运送到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力的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产生: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分生能力较强的部位。2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 的部位。3运输(1)方式为 。(2)方向 运输生长素只能从 向 单方向地运输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的 通过筛管运输。横向运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背光一侧;在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从远地一侧运输到近地一侧。第13课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作用表现及特点(1)表现:既能 生长,也能 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

3、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 。(2)特点: ,即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2具体实例:顶端优势(如图)(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2)原因生长素的运输方向AB(用图中字母表示),A处生长素浓度低 生长。B处生长素浓度高 生长。(3)解除措施:摘除顶芽。(4)应用:棉花打顶。根的向地性(如图):生长素的运输方向AC,A处生长素浓度低 生长。C处生长素浓度高 生长。3生产应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用于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 、获得无子果实、促使扦插枝条的 等。二、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1常用方法(1) 法:此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2) 法

4、:此法用时较短。2在探究实验中的自变量为药液浓度,无关变量有处理溶剂剂量、温度、光照等。第14课时其他植物激素一、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除生长素外,植物体内还存在 、 、 、 等植物激素。1赤霉素:(1)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2)主要作用:促进 ,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 。2脱落酸:(1)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2)主要作用:抑制 ,促进 。(3)分布: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3细胞分裂素:(1)合成部位:主要是 。(2)主要作用: 。4乙烯:(1)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2)主要作用: 。5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

5、多种激素 共同调节,如 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 的合成,使其含量增高,反过来又 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1概念: 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作用的化学物质。2优点:容易 、 广泛、 稳定。3具体应用:(1)用 催熟;(2)用 溶液处理芦苇可增加纤维长度;(3)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简化酿酒工艺、降低成本。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15课时种群数量的变化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2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1)数学方程式:优点是科学、准确。(2)曲线图:优点是直观。二、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和下降1种群增长的“J

6、”型曲线(1)含义: 条件下的种群,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图,大致呈 型。(2)数学模型:模型假设a条件: 和 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b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表达式为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含义:在 条件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呈“S”型。(2)产生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 种内斗争加剧 出生率降低有限,种群密度增长 天敌增加 死亡率升高达到平衡(3)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 值”。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

7、)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2)数量变动: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 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3)研究意义:对有害动物的 、野生生物资源的 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液)来培养。(2)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 、温度等因素有关。(3)在理想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型曲线;在有限环境下,其增长呈 型曲线。2目的:初步学会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计数及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绘制。3步骤(1)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

8、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2)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中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3)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采用 方法。(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4注意事项(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 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 ,减少误差。第16课时群落的结构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 的集合。2研究的问题3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种群。二、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1物种组成(1)研究

9、物种组成的意义:群落的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 数目的多少。规律:一般来说,热带地区群落的物种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物种丰富。2种间关系(1)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2)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3) :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来维持生活。(4)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探究原理调查方法:常用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 法;二是 法。取样采集小动物观

10、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三、群落的空间结构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 。第12课时一、1单侧光2单侧光 背光 向光琼脂片不均匀生长素吲哚乙酸(3)单侧光 多于3产生部位 作用部位,微量有机物。二、2生长旺盛3 (1)主动运输(2)极性 形态学的上端 形态学的下端非极性 韧皮部。第13课时一、1 (1)促进,抑制,疏花疏果。(2)两重性2促进 抑制 促进 抑制二、1(1)浸泡法(2)沾蘸法第14课时一、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1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2细胞分裂,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3根尖,进细胞分裂。4促进果实成熟。5相互作用,低浓度,乙烯。二、1人工合成2合成、原料、效果。3乙烯利,赤霉素第15课时二、1理想,“J”(2)食物,空间,NtN0t。2有限,“K值”。3波动,防治、保护。三、1pH、 “J”; “S”。3抽样检测方法4. (1)相邻两边及其顶角。(2)均匀分布第16课时一、1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二、1物种组成 (2)物种2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3取样器取样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三、1空间 光照强度 水平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和现金使用范围,遵守银行结算制度,现金银行存款按时间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结出余额现金当日核对,银行存款月终必须与银行核对,做到日清月结。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