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志-浅析哲学视角下的地理现象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348287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修志-浅析哲学视角下的地理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杨修志-浅析哲学视角下的地理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杨修志-浅析哲学视角下的地理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杨修志-浅析哲学视角下的地理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杨修志-浅析哲学视角下的地理现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修志-浅析哲学视角下的地理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修志-浅析哲学视角下的地理现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哲学视角看地理现象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 ()杨修志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从哲学的概念可以看出,哲学与具体学科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普遍与特殊、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本文将从哲学的相关角度,浅析地理现象。一、联系与地理现象1 哲学认为联系具有多样性、普遍性,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在地理学中,不论是大到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或是地球不同圈层间的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各种地质地貌,还是小到由于城市与郊区存在温差而引起的热岛效应,或是由于地形带来的降水的变化,都表明地理事物间存

2、在普遍的联系。工业区位的分布除受原料、市场、动力、劳动力、技术等因素影响外,还受环境的影响。本文通过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进一步说明地理事物间存在普遍联系。如图1所示,污染空气的工厂,如水泥厂、酿造厂等多分布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下风向;对水源有污染的工厂如印染厂、造纸厂等,主要分布在远离水源及河流下游;有固体废物污染的工厂主要分布在远离居民和农田的地方。图12 哲学认为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物质世界普遍的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系统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整体性,即整体是由部分组成;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的功能,部分离开整体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部分和整体是一个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地理现象中,整体

3、与部分关系非常普遍。就温度带的划分,全球可以划分为一个热带,两个温带,两个寒带,中国境内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5个带。就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现在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其中,湿润地区,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降水量1600mm和800-1600mm的区域,干旱地区又可进一步划分为降水量在50mm 和50-200mm的区域。整体的功能强于各部分的功能。三圈环流是由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共同组成,其中每个环流圈都是一个子系统,三个纬度的环流圈彼此依托,相互补给,实现了全球物质与热量的平衡。这充分说明整体功能的实现,需要整合其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功

4、能,以实现功能最大化。若单提出任何一个纬度圈,或者说如果三个环流圈彼此孤立,都将无法实现物质与能量在全球范围内的动态平衡。二、质变、量变与地理现象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发质变。本文分别以台风、沉积岩和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为例加以说明。台风是一种破坏力较强的热带气旋,其最初的“胚胎”只是弱小的热带涡旋,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从而使已形成为低气压的旋涡继续加深,并进一步使四周空气加快向旋涡中心流

5、,流入愈快时,其风速就愈大。这一演化过程是连续的,而后达到或超过一个“度”(此处指达到台风等级的“临界值”),最终形成破坏力极强的台风。当台风登陆后,由于海水潜热能源供应被切断,台风的动能大量消耗,新的量变开始,当超过一定的临界值,必然出现新的质变,即台风势力减弱并最终消失。沉积岩的形成也体现出地理事物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不论是岩浆岩、沉积岩还是变质岩,从最初受到风化作用时就开始了量变,在经过一定程度的风化作用后,变成碎屑,胶体和疏松沉积物,经过流水或风力作用的搬运,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由于沉积物不断堆积而与上层水体隔离,内部环境发生变化,在压缩胶结的作用下,最初的被风化的岩石,在经历一系

6、列量变后出现质变,即固结成岩,形成新的物质形态。唐代以前的黄土高原地区,既有松柏等针叶树,也有多种阔叶树大乔木。而今的黄土高原呈现出的却是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其原因可归结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黄土土质本身疏松且夏季暴雨集中,人为因素主要体现为对植被的破坏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两大因素长期作用于该地区,致使水土不断流失,并最终呈现为今天千沟万壑的形态。从本质上讲,这一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三、过程论与地理现象过程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地理现象也不例外,本文以城市化过程和我国经济版图的变化加以说明。图2作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产物,城市犹如生物一

7、样,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功能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成熟。图2所示的(一)到(四)的过程是城市化发展进程示意,反映出城镇面积由小打到大,数量由少到多,由孤立城镇发展到城市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1984年,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推动城市化阶段。这个阶段的城市化带有恢复性性质,“先进城后建城”的特征比较明显。第二阶段为1985-1991年,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双重推动城市化阶段。这个阶段以发展新城镇为主,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兴的小城镇。第三阶段为1992-至今,城市化全面推进阶段,以城市建设、小城镇发展和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为主要动力。在今后一段时间

8、内,我国城市化过程还将持续下去,城市化水平还将不断提高。再就我国经济区域规划来讲,自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形成了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四大板块”。如今,我国区域经济规划已做到全面布局的阶段。其中2009年相继出台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0.7.22号,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也进入了报批程序。现在已有13个区

9、域规划升为国家战略。 我国一系列规划的出台,充分体现出哲学中的过程论,即通过一个“小圈圈”的促动,进而带动一个“大圈圈”,“大圈圈”与“小圈圈”之间串连成片,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随着旧版的区域规划被强化和扩容,越来越多的新版图被提出,这充分体现出各个区域内部的整合、提升、嬗变的过程。四$ N! W+ n; W7 A9 A z1 j S- 四、矛盾与地理现象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本文主要述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矛盾的主次所反映出的地理现象。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指的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以农业生产为例,我国东北平原的

10、商品粮基地与美国的农业生产均具有专业化生产特点,但有所不同的是,两地经营方式不同,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一个城市的功能区均应具备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但是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空间布局,如东京为同心圆模式,烟台为扇形模式、重庆为多核心模式;鞍钢和宝钢同为钢铁企业,有所不同的是,鞍钢的区位选择为资源指向型,而宝钢则为市场指向型;同为大规模渔场,北海道渔场的成因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而秘鲁渔场则是由上升补偿流形成。 2、任何事物都是有诸多矛盾构成的系统,其中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气候、水文、地质地

11、貌等自然地理现象的存在与变化,工农业的出现与发展,人口的分布与迁徙,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文化的交流融合等人文地理现象,均能体现出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以人口数量的增长为例,人口增长模式共有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三种模式,如图3所示,每一阶段的特点均是由其主要矛盾即生产力水平决定。如原始社会的主要矛盾为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人过着极端分散、闭塞的流动生活,靠采集植物、昆虫、狩猎、捕鱼卫生,人类的饮食营养不良,抵抗力差,再加上疾病流行,从而使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体现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随着农业生产以及工业革命的相继出现,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类营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更能抵抗

12、疾病,从而使这一阶段的人口增长体现出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升高的特点。处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阶段的国家主要是西北欧等发达国家,它们最早实行并完成了工业化,经济增长促使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和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并使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平稳的缓慢下降。图3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矛盾为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差异。清末出现了闯关东现象,主要矛盾是山东地少人稠,农村人口过剩。进入近代,人口压力更大。同时,山东地区天灾与人祸并行,民不聊生;而东北地区,土地肥沃,且可以开垦的土地面积较大。光绪年间全面开禁,接纳大批关内移民,流民“如怒潮一般

13、涌到满洲”,垦荒种地。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益省份之一,经济增长迅速,人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东北地区,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已超过1.2亿,其中流向珠三角地区的占了35.5%,之所以形成流向珠三角的民工潮。原因在于内陆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经济差异较大,珠三角地的制造业需要大量劳动力。但是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却频频出现了民工荒,主要原因在于内地与沿海收入差距缩小,并且随着很多沿海企业德逐步内迁,企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和财政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当地就业人口的收入。综上所述,不管是清末的闯关东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雁南飞及民工潮,或是近几年的民工荒,这些现象的出现,均是由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矛盾-地区经济差异的变化在发挥作用。本文仅就个别地理现象,从哲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由于哲学与具体学科的关系为一般和个别、普遍与特殊、指导与被指导,所以万千地理现象均可从哲学角度进行剖析。作者:杨修志,电话:;邮箱:yangxiuzhi2001163.Com;通讯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凤凰村;邮编:。 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深化年各项工作和“三乐两校”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搭建具有时代特征大学生特点的文化艺术活动平台,促进学院间师生的友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