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镇新农村建设规划.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04133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平镇新农村建设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太平镇新农村建设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太平镇新农村建设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太平镇新农村建设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太平镇新农村建设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平镇新农村建设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平镇新农村建设规划.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平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太平镇位于南平市东南部,距离南平市区38公里,福州120公里。境内316国道、外福铁路纵贯,闽江流经全镇。镇域面积225.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万亩,山地面积28.7万亩,全镇辖14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有4588户,总人口17325人。其中库区村(居)有8个,移民人口占全镇的66.68%。是福建省水口水电站库区的重点乡镇。 一、2002至2005年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一是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5年财政收入完成639万元,比2001年387万元(含农业税、特产税)增长65%,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二是经济发展快速健康。2005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7

2、亿元,比2001年增长37%;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3.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49亿元,比2001年增长43%。形成了以三山钢厂、南林木业、福达铅锌矿、荣鑫矿业、长国石材、德馨香厂、奥卡尼克公司、爱森宝钟表公司等为骨干的规模企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项目引资成效显著。三年来,全镇共新上项目101项,完成投资22199.8万元,其中农业项目41项,完成投资4588.8万元;工业项目40项,完成投资14990万元;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项目20项,完成投资2621万元。在项目开发的带动下,极大地提升了我镇招商引资水平,促进了我镇经济发展 四是农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农业总产值实现1.5亿

3、元,比2001年增长156%。林产业、种果业、养殖业、水产业等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山上林、竹、果,地里稻、禽、猪,水中塘坝、网箱、捕劳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五是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181元,比2001年增长22%。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我镇先后完善了西山、西后、杉岭等11个行政村人饮工程,全镇15个行政村(社区)基本通上自来水;全镇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了总里程约55公里水泥路硬化工程,全镇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加快了有线电视城乡联网建设力度,全镇已有11个村实现有线电视城乡联网;建设了集镇垃圾处理场和集镇农贸市场、南溪人行天桥、儒罗小学、电站技

4、改等“民心”和库区防护工程;农村基层组织得到进一步夯实,在全镇建立并推行村民事务代(带)办制、机关党员“底线跟踪”管理,并在全区得以推广,村帐托管、山场招投标纳入规范化管理;中小学“双高普九”工作顺利通过省验收;计划生育、社会稳定、社会保障等工作都取得较好成绩。 二、目前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三年来,我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全镇经济总量不够高,镇村财力比较薄弱;二是农民增收的途径不够多,增收缓慢;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较大。 三、“十一五”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 “十一五”期间是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承前

5、启后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期间,我镇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一主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库区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力争达到8.6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达6.4亿元,年均增长15%,农业总产值达2.2亿元,年均增长8%;财政收入达到1077万元,年均增长11%,其中地方级收入达400万元,的年均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660万元,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40

6、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43元,年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十一五”新农村规划建设项目共62项,计划总投资20130万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提高,健康文明新风尚基本形成;村镇规划建设水平显著提高,村容村貌美化整洁;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乡风文明和谐,农民安居乐业。 围绕上述目标,我镇继续按照“立足库区,促进增收;依托资源,发展特色;培植骨干,推动工业”的工作思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低调务实,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今后五年我镇主要抓

7、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发展产业经济 1、突出工业强势发展。一是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对我镇的一批龙头企业如三山钢铁厂、长国石材、德馨工艺厂、南林木业公司、太峰铁矿、爱森宝等,按照引导好、扶持好、发展好的原则,进一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的规模,从而带动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到2010年使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0家。二是推进工业平台建设,壮大工业园区规模。以南溪工业园区为抓手,创办刘家工业园区,通过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加快村自建工业平台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吸引本地及外地企业入园区发展,全力做大全镇工业平台的整体规模。三是抓好企业载体招商,加快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强

8、化服务措施,重点抓好杉湖岛的扩产项目、三山钢厂准高线技改项目、大峰山森林公园及奥卡尼克的增资扩产,有效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及时投产生效。继续通过“以商招商、以商荐商”方式,扩大与外商,特别是台商的交流和联动,争取一批新项目的落地。 2、抓好特色全面发展。以优势的特色农业和主导产业为突破口,全面壮大无公害果业基地、猪业基地、竹木加工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等四大农业产业化基地。一是种植业以南溪五风山无公害名优果业基地为主,加快无公害果业基地种植面积,使之上规模、增效益。果树面积每年新增1000亩,优果率达90%以上。二是养殖业在促进生猪等畜禽养殖健康发展的基础上,选准适合千家万户发展的项目,积极培育并推进

9、养鹅产业的发展。每年扶持培育2-3个养殖专业村和10个养殖专业户,生猪存栏达6万头,养鹅存栏5万只;三是水产业要充分挖掘库湾水面资源,扩大库湾网箱拦(坝)网养殖面积,并力争在养殖品种及效益方面有新突破。每年新增3000个网箱养殖,创办太平绿色渔文化节,打造品牌,形成渔文化产业链。四是竹木业以南溪工业园区为依托,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走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3、拓宽渠道促进增收。抓好一批能扩大就业面的项目落地。针对库区人多地少、就业门路窄等特点,积极引进一批能吸纳劳力的项目落地,重点发展制衣厂、养鹅加工、石材加工等项目。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多种

10、经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2010年,实现80%以上的农村适龄劳动力充分就业,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比例达到65%。(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提高村镇建设管理水平。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围绕年内使各项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标准,积极推进新村镇建设。首先,抓好太平集镇住宅小区开发建设,计划年内完成的所有村镇的规划,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其次,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水、电、路为重点,积极实施农田水利、农村道路改造、安全用

11、水、绿色家园等项目,通过扩建蓄水坝、改造主管道、管网、打井补充水源等工程,对全镇15个行政村及60多个自然村的人饮工程进行改造和扩建;对长万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农村候车亭、集镇客运站、库区北岸岳溪至刘家蛟坑大桥水泥路硬化、村居巷道水泥路的铺设等工程建设。积极实施“村村通互联网”工程,大力推进通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基本建起城乡一体化的信息网络。到“十一五”末,基本实现农村供水自来水化,饮水合格率达90%以上;镇村主要街道、巷道路面全部硬化;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85%以上,旱涝保收田达75%以上;50%的村庄实现村务管理信息化。 3、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逐步

12、改善村镇人居环境。加大农村“三改”建设力度,逐步使农村环境卫生基本达到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无畜禽乱跑和硬化、净化、绿化、美化标准。实施林业生态工程,通过水源地种树、禁伐等措施,加大对水源地涵养林的保护。全面实施镇村绿化工程,建设集镇移民文体公园,增加公共活动场所绿化的面积。加大畜禽养殖业污染的治理力度,重点抓好南坪溪畜禽养殖业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的实施,它的成功实施,将为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起到示范和推广作用。要加快对全镇32家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实现达标排放。稳步实施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工程建设,加大对杨厝、曾厝、西山、儒罗、太平、刘家等村户用沼气池建设,推进农村能源清洁化。

13、“十一五”期间争取新建户用沼气池5000个。加快集镇垃圾填埋场、集镇垃圾中转站、各村垃圾池等建设,使每个村子都建有集中处理垃圾的场所,实现村内无垃圾、无柴草堆。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0%以上。 (三)、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1、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教育救助体系和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规范中小学收费管理。努力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特别是女性学生的辍学率。加大教育投入,推进农村中小学“四有”建设和危房改造,力争23年时间,新建集镇学生公寓、音、美、体、电脑多功能教育中小学综合楼和综合性田径场,使镇中学和中心小学创建为区级规范化学校,实现农村中小学微机联网“校校通”成果。

14、2、完善镇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队伍建设,健全农村药品配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村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网络,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要在上级卫生部门统一部署下,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加快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2010年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3、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建立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新机制和乡镇计生行政、群众组织和技术服务队伍三位一体的管理和服务体系。继续深化计生协会“活力小组”的具体做法,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作用。建立健全农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农村领取独生子女父

15、母光荣证或者生育两个女孩并已绝育家庭落实法定奖励和优惠政策,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并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扩大“幸福工程”和“帮富工程”项目,帮助计生贫困户脱贫致富。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十一五”期间,全镇农村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4%以上。 4、繁荣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到“十一五”末,每个村(居)都有专门的为农民提供图书室、书报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体育健身的场所。开展“四进农家”活动,组织电影、文化下乡进村活动。开展创建太平绿色渔文化节为主题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活动,大力培育乡村文体队伍,加强对农村文体活动的组织指导,开展创建农村文化先进村(居

16、)。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5、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力争“十一五”末,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元,年均增长6.5%以上;农民医疗保障参保率达到85%以上;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99%以上。大力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全面实施残疾人生活、扶贫、康复、就业救助。完善灾害应急机制,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6、提高农村科技创新和服务水平。建立镇劳动力就业培训中心,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到2010年使全镇80%以上的农村后备劳动力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建立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机制,加大镇、村信息中心网络平台建设,推进农业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加快农业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