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98418903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趣味探究1、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被称为铁针。请问,如果真有金箍棒的的话,真是用铁做的吗?提示:不是,金箍棒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定海神针,当时没有铁,当时有青铜。最有可能是青铜做的。2、诸葛亮的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里的布衣指什么?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金属冶炼业1、青铜时代:时间是从夏朝到春秋末期的15个世纪;特点是数量多、规模大、种类齐、技艺精,展示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2、铁器时代:铁器在春秋战国大量开始,西汉普及; 炼钢:春秋出现块炼钢,南北朝发明灌钢法,钢产量和冶炼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一直保持到16世纪(人教版)。3、冶炼燃料:煤始于西汉,普及于北宋

2、;焦炭始于南宋,普及于明朝。二、纺织业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丝织开始于原始社会;2、汉代发明提花机,丝织品远销欧洲,中国被成为“丝国”;3、唐代发明缂丝技术,丝织业重心转移到南方;4、宋末元初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元朝黄道婆全面改进生产技术,江苏的松江元明时期成为全国棉织中心;棉布在明朝普及为民众的主要衣料。三、陶瓷业1、陶器:新石器时代手工业最大的成就是彩陶生产,工艺水平闻名于世,发明了彩陶、黑陶和白陶;商朝中期至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人民版)。2、瓷器:东汉晚期发明青瓷;魏晋南北朝发明白瓷;唐朝制瓷业发展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出现“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瓷器取代丝绸

3、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出现青花和釉里红;明代出现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出现粉彩和珐琅彩。四、手工业生产组织形式比较项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专业私营手工业经营方式个体小农的副业官府管理征役制雇募制家庭小作坊、唐代时商品化大大加深,明中后期雇佣劳动产品特点自给、交税水平高不计成本,不进市场水平高,商品生产生产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分工细,规模大,效率低集中,分工协作,规模大,效率高发展情况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中西周到明前期居于主导地位春秋产生明中叶居于主导作用稳定小农妨碍市场和商品经济有利于提高技艺缺乏竞争工匠不满有利于技艺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冲

4、击自然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产生资芽第二部分:重难点解析及问题探究【问题探究1】想一想:为什么把夏商周时期称作“青铜时代”?提示: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造了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它相当于我国的夏商周时期(即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之所以称为“青铜时代”其主要依据是:第一,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第二,生产数量大,品种多,价值高。第三,青铜铸造是商周时期的主要手工业部门。【问题探究2】想一想:棉纺织技术作为一个新兴部门为什么得到了迅速的推广?提示: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很难在民间推广;而棉布柔软、保暖

5、,并且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穿着,社会需求量大;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的推广,为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棉花加工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问题探究3】从生活需要出发,想一想,陶器为什么恰好在农业生产出现的新石器时代被发明出来?提示:农业的出现,使人们的食物来源更有保障,人们要求提高生活质量。人们迫切需要煮食物、盛食物、盛粮食、汲水的器具,而石器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求,于是陶器应运而生。【问题探究4】春秋战国时期,工、商与士、民并称国家的“四民”说明了什么?唐代开始出现“和雇匠”(即官府手工业和营造工程中出资雇用的工匠和夫役),其积极意义是什么?提示:工、商与士、民并称国家的“四民”,说明

6、从事工商业的人增多及工商业者地位的提高。唐朝“和雇匠”的出现,说明了官府手工业中工匠的身份逐渐自由,对官府的依附关系有所松弛,其结果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问题探究5】为什么在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提示:1、官营手工业的陈旧的管理模式,压抑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2、民营手工业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手工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大大加深,生产范围、规模也日益扩大,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3、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为民营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雇佣劳动力,因此民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4、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问题探究5】古代手

7、工业的基本特征1、整体地位:手工业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但是生产高度发达,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广受欢迎和赞誉;2、发展趋势:部门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进步,分工不断细密,发展重心随国家经济重心由北而南转移;3、经营方式: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长期并存。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明清时期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4、历史局限:明清时期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转型与发展。【学习拓展】中国古代外销的商品以丝绸最为著名。从史料上看,出访西方国家的第一位中国元首,可能是公元前十世纪的西周首领周穆公。当时

8、他从中原出发,驱车西游到西北,抵达中亚的一些氏族部落,以丝绸作为国礼,赠送给所出访的国家。这大概是丝绸西传最早的历史。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中亚的贵族葬墓里,就已发现了中国的丝织品。直至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才开通了从新疆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希腊人很早就已开始使用丝绸,并称中国为“赛里斯国”(Seres,即产丝之国)。据说公元前53年,古罗马执政官、“三头政治”之一的克拉苏追击安息人的军队到了两河流域。酣战之际,安息人突然展开鲜艳夺目、令人眼花缭乱的军旗,使罗马人军心大扰,结果遭到了惨败。这就是著名的卡尔莱战役,那些鲜艳的彩旗就是用丝绸制成的。有学者认为,一些著名的古希腊雕像身上透明

9、柔软的服饰,也是中国丝绸制成的。中国的丝绸在罗马世界很快流行开来。据记载,凯撒大帝和被称为埃及艳后的克里奥帕特拉都喜欢穿中国的丝绸。一次凯撒大帝穿着中国丝袍出现在剧院,光彩照人,引起全场的惊羡。此后,身着中国丝绸锦绣,成了罗马上层人物高贵和权力的象征。开始丝绸的价格很贵,每磅要黄金12两。后来销售日增,以至平民百姓也纷纷穿起丝绸。著名地理博物学家普林尼曾抱怨说,罗马每年至少有一亿罗马金币在与印度、中国和阿拉伯半岛的丝绸与珠宝生意中丧失。公元一世纪,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其博物志中提到“赛里斯国”,称该国“林中产丝,闻名世界。丝生于树上,取下湿一湿,即可梳理成丝。”可见当时的欧洲人认为丝是从树上

10、来的。大约在公元六世纪,几个印度僧人把中国蚕种藏于行路杖中,从中国西部走私到东罗马拜占庭,此后,欧洲有了蚕丝业。这时他们才搞清楚“产丝者乃一种虫也。丝从口中天然吐出,不须人力。虫以桑叶养之。”公元六世纪之后,“赛里斯”这一称呼也逐渐消失了。【学习感悟】也说中国为何被称为China中国使用“China”这个英文名称始于1912年,可是西方人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认知这个东亚国家的名称了。关天中国为何被称为China,学术界争议不休,主要有以下几中说法。一说china最初是昌南地名译音,在东汉时期,古人就在昌南(现在的景德镇)建造窑坊,烧制陶瓷。到了唐朝,由于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又吸收了南方青瓷和北方白

11、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青白瓷晶莹滋润,有假玉器的美称,因而远近闻名,并大量出口欧洲。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还不会制造瓷器,因此中国特别是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受欢迎。在欧洲,昌南镇瓷器是十分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就这样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却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了。二说来源于中国的秦朝名。美国遗产大词典的解释是,China一词与公元前三世纪的秦朝有关,China是秦国的“秦”的译音,这一观点首先是罗马传教士卫匡国(MartiniMartin)在1655年最早提出

12、来的。我们所说的表示瓷器或陶器的词china是chinaware或者可能是china dishes的缩写形式。虽然china这个词拼写上与中国的国名是一样的,但16和17世纪时也有chiney,cheny和cheney等拼法,表明英语借用了波斯语中表示这种瓷器的词,chini。这个波斯词,还有梵语中cinah一词(“中国人”,英语中中国的名称即从这个词而来),都来自汉语里的Qin字,这是从公元前221至206年统治中国的秦王朝的名称得来的。三说China起源于古梵文。据有关专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考证,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一词的词源,最早来源于公元前10世纪(有的学者提出是公元前5世纪和公

13、元前15世纪)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出现的“Cina”一词;在公元前4世纪的古印度乔胝厘耶的政事论中,也曾提到过“Cina”。文僧苏曼殊(1884-1918)通英、法、日、梵诸文,曾撰有梵文典。他认为China起源于古梵文“支那”,初作Cina,用来指我华夏。他研读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发现支那一词最早见于这两部著作,其原义为“智巧”。他认为,这是三千四百年前印度婆罗多王朝时彼邦人士对黄河流域商朝所治国度的美称。“智巧”与慧苑所说之“思维”内涵略有不同,想系词义因时代而演变所致。四说China起源于外邦对我华夏称呼。最早曰华夏为支那Cina,其后曰拓跋Tabac,最后曰契丹Kitai。今之China即支那,先是国名。明代中期葡萄牙人贩瓷器到欧洲,称其商品名曰Chinaware,若汉译应该是“支那瓦”。陶瓷产品,古称瓦器。此处ware应是瓦之译音。支那瓦者,中国瓷也。China放在ware之前,可知China国名,初无瓷器一义。后来省掉ware,简称为China,才小写其字头,获得瓷器之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