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促进学校特色建设——铁岭市昌图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经验材料我校是一所集聋教育和弱智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28人,小学一级教师13人在籍学生124人,共设有十个教学班一切为了残疾孩子”是我校的办学宗旨,为了把我校办成残疾儿童学习基础文化的、补偿身心缺陷、培养职业技能的乐园,育残成才的摇篮,我们以校本课程为突破口,确立“以人为本促发展,以校为本创特色”的校本研究策略,培养“兴趣+能力”的特长型学生,塑造“特长+发展”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和谐、高质、特色”的校园文化,促使我校课改再上新台阶,发展得到新定位 我校在2006年承担 国家级科研课题“校本课程开发”实验,已历时三年,以地方性、校园性、趣味性、实践性为开发目标,经历艰苦漫长的探索,逐渐由初期的朦胧走向现在的成熟在校本课程的拉动之下,我校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涉及面正逐步拓宽,师生关系平等了,学生变得自信了,共性与个性也得到了协调发展了……总之,学生的兴趣、个性化的发展得到了满足,老师在实践中也品尝到了知识的养份,师生互利互惠,教学相长,促进学校特色建设。
下面就把我校在校本 课程开发的 粗浅做法作以简要汇报 一、深入学习,明确认识,构成校本课程体系 2006年3月,随着开发校本课程实验的开展,“校本课程”这一全新的课程进入校园,它为学校提供了发挥课程资源的优势,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怎样创办特色学校?这是一个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我们知道每一所学校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资源状况和文化品位,不可能模仿和照搬,必须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加以开拓和创新,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我们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入手,强化理论学习,领导亲自挂帅,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有关材料、文件、刊物,如《走进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示例与指导》等等,使广大教师初步明确了校本开发的意义,增强他们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随后,我们分析了学校的具体情况,八面城镇地处辽宁、吉林两省交界处,是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大镇, 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溃乏,开发难度挺大,怎么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自信、乐观、向上的特教人,没有资源找资源,无米也为炊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评估,又根据社区反馈意见和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我们决定从现有的条件、环境、设施等客观实际入手,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以人为本,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这一设想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同和支持,于是我们组建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的立足点是:一是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二是立足学校的特色,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三是 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使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四是尊重学生,要基于学生个体的经验和体会,把握好学生的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发了以下三类课程:1、德育与社会实践系列即“学会做人”和“学会生存”教育课学会做人”教育课,包括文明礼貌,行为习惯、法律,为人处事、前途理想以及爱家爱国等思想品德修养方面的培养训练;认识社会,立足社会的培养和训练;劳动能力、劳动观点的培养和训练等等如自我服务性的活动、家务劳动、校园日常劳动等等2、职业教育系列包括教会学生编织、刺绣、木工、计算机操作等技能,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生存的本领,学习一技之长,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3、艺术活动系列,通过舞蹈、美工、绘画及音乐等学科的培养,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多功能性,力求让学生在活动课中获得“练的乐趣、美的享受、理的教育、知的满足”。
这些校本课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目标单一,内容浅显,种类偏少,课程缺乏延续性等,根据这种状况,我们又在做以适当地调整,或增加或删减,使教学内容更系统,更完整,形成了我校现在的校本课程体系,分选修课和必修课两种,其中选修课又分五大类,包括职业教育类、艺术类、体育类、社会实践类、德育教育类共计10门科目 二、优化管理、科学实施,让教师在实践中感悟提高、施展才华 1、人尽其才,积极参与——学校上下动起来 校本课程的形成,引发了学生对新课程的极大兴趣对于教师而言则是新的挑战,教师是校本课本课程设计的主体,教师的兴趣、爱好、专业知识的拓展,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开发好校本课程的前提之一,而我校的教师队伍素质比较强,大专学历占85%以上,市、县骨干教师也比较多,业务素质过硬,人均年龄在36岁,在当地我校教师队伍应该称得上是一支比较年青,师资水平高、工作积极性强的队伍了 校本课程开发初期,多数教师持旁观漠视态度,加上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专业准备,缺少合作沟通等因素,他们对校本开发热情不高,为了转变教师的观念,我校采取“校本通识培训”、“校本话题讨论会”、“教师兴趣、爱好小调查”、“优点、长处”大轰炸等形式,来增强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理解。
校本开发要求我们的教师做到一专多能专”指专业课,“能”指除专业课之外能指导学生活动的能力,如:唱歌、跳舞、编织、绘画等,因为只有教师有了知识的源头活水,学生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甘泉在调查全校教师的特长后,我们发现教师有许多精彩的一面:有技术特长型的(音、体、美);有生活技艺型的(刺绣、编织、家政);基础培训型的(计算机)…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我们下设校本课程的选修课(五类10门),然后让每一位任课教师自由申报,承担一门活动课程,经学校审核后,方可确定这种自由申报,自己选择的方式不但增加了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兴趣,而且也让许多有专长的教师,才能得以展示和发挥,自信心大大增强,体现校本课程管理的科学化 在校本课程开展的实践中,为了让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感悟和体验校本课的魅力,学校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搭建舞台、创造条件上每学期提出有助于教师成长的“六个一”工程:(1)参加一项课题研究2)撰写一篇科研论文3)撰写一篇优秀教学案例4)撰写一份教学反思⑸撰写一篇教育叙事(6)上好一堂优质公开课 2、注重师能,加强教研——各种潜能凸出来 教师在校本开发的同时,校本课程的实施也正在悄然进行,开发小组在无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边实践、边反馈、边调整,在教学中,特别关注了它与学科间的联系,使它更好地弥补其他课程的不足,例如:绘画、剪纸、刺绣、编织这些校本课程与美术学科的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任课教师杨风、王秀卓、王凤、刘莹、这几位老师经常聚到一起,谈谈有关几门课程间的整合问题,使校本课程补充于国家课程,又使国家课程所学内容能在校本天地里有所施展,从而增强校本课程的实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参与校本课开发的老师一直以这句话鞭策着自己在教学中,边反思,边改良,教硬笔书法的孙悦、赵玉武两位老师提出硬笔书法课教学可以与语文学科联系起来,这样既练字又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既进行书法创作,又可以更好地熟悉诗词、短文,老师们这种边教边思的做法使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教学相得异彰,从而使教学效率大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尝试过程中,教师们能走进学生之中,以学生为小老师,听取学生意见,和学生一起研讨,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实践中,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老师摸索出了访一访、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学一学、做一做等丰富的学习形式,总结出交流型、表演型,展示型等不同的课堂类型老师们边教学、边探索、边反思,例如:担任“微机课”课程的武军、公证两位老师善于与学生们交流,通过询问得知学生对电脑绘图技巧很感兴趣,两位老师就及时调整了教学侧重点,这种调整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让学生们受到了被尊重的感觉,对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一个很大的触动 3、紧密部署,有条不紊,校本课程搞起来 为了加强我校的校本课程管理,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就连上课、下课秩序这些细微小事,我们也丝毫不放过,铃响前,我们让所有师生到操场集合,手持写有开发科目的牌子,站在甬路上,让学生到所选择的教师前面排上一行,这也体现了学生有自由选择课程、选择教师的权力,体现校本管理的民主化。
校本课的常规管理由教导处负责,每周四3:00—4:00是我校校本课的授课时间,教导处随时检查教师授课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听课,从而保证校本课的正常运作,与此同时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也经常与任课教师一起学习、座谈,揣摩校本课程的宗旨,一起说课、备课、检查校本课教案,鼓励教师备精品课,同时学校为每个教研组配备了一台电脑为教师提供信息资源,制作课件,从而保证了校本课的高质进行三、丰富的课程,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快乐的追求,健康的成长 校本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程选择权,甚至有了一定的课程决策权,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的专长得以突出,个性得以张扬 1、让校本课充满活力 自我校校本课程开设以来,学生学习方式最重要的改变就是一个字“活”,国家课程重在专门性知识,按一定逻辑顺序将知识分门别类,而校本课程则淡化了知识分割,淡化了学科间的界限,以兴趣为中心,将知识学习融于各种活动之中,因此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我校开设的校本课其中有一门就是手工编织,在设计编织图案方面,学生们就充分地发挥了自己在数学方面的空间能力,所设计的图案有层次,有立体感,并且在颜色的搭配上勇于创新,使数学与编织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教师节期间,编织班的同学们就充分发挥这一技能,大胆构思,亲自动手设计,编织出一件件精美的椅垫、围巾、手套、拖鞋等作品献给老师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课堂以尖子生为主的局面在校本课堂上再也见不到了,因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们的需求,让大多数学生都找到了自己学习的方向,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所以现在的课堂上,人人都是课堂的主人,人人都有施展的空间,原本那些在课堂上不愿学习的学生,在校本课堂上都学的兴趣盎然,例如:七年级的杜小星同学,他以前在课堂上不是搞小动,就是睡大觉,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但是他对电脑特别感兴趣,自从参加微机校本课以来他的特长得以发挥,他设计的动画常常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身为微机班的“尖子生”他找到了自信;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被表扬的幸福,于是回到班级课堂上,他不再睡觉和搞小动作了,认真听起课来, 可以说是校本课的开发,让这样一批所谓的学困生,发现了自身的闪光点,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校本课程——富有魅力的课程,是每个孩子的幸福乐园,在它的怀抱里,使多少语、数老师认为没有长进的孩子,如鱼得水地成长,如伯乐之马,在校本课程这块天地自由驰骋,他们饥渴的心灵得以安慰,他们平淡的人生掀开灿烂的篇章。
2、校园活动溢彩纷呈 校本课程开发与尝试以学生需求的满足为前提,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在校本课程的天地里,学生的个性有空间发展,有舞台展示,学校举办的作品展、是他们展示自己的平台,绘画作品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书法作品字字刚劲有力,龙飞凤舞,刺绣作品件件五彩缤纷,惟妙惟肖学校举办的各种庆祝活动更是他们一展才能的好机会,一段段优美的舞蹈,一个个滑稽的小品……令人无不为之赞叹,为之叫好 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发展,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以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我们注重多方位挖掘校园的途径,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适时组织一些活动,如:举办庆国庆书画展、助残日庆祝活动 、六一儿童节、作品展、运动会等极大的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热情,同学们积极参加,尽显风采,把校本课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营造高雅的校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