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系全貌概述.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78490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体系全貌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金融体系全貌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金融体系全貌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金融体系全貌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金融体系全貌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体系全貌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体系全貌概述.ppt(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第一章 金融体系全貌,学习目标,1.了解金融体系的定义和发展 2.了解金融体系的发展 3.了解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了解资金在金融体系中的运行规律,1.1 金融体系基础,从狭义的角度看,金融体系是一个包含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以及用于交易的各类金融产品和监管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按规则运行的监管机构构成的系统。 而广义的金融体系是包含货币、资金交易的所有参与者、交易的市场、交易产品(工具)以及交易规则在内的复杂系统。 金融体系的基本任务是把稀缺的可贷资金从资金盈余者转移给资金需求者用以购买产品和服务,投资于新的设备和设施,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并提高居民的生活水

2、平。,金融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经济体系的基本功能是配置稀缺资源(土地、劳动力、管理技能和资本)到实用价值最高的地方,生产商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人们通过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换取要素收入;与此同时,企业通过雇用生产要素对要素组合进行加工,从而生产出各种产品来满足消费的需要。前者通过产品市场完成交易,后者则通过要素市场完成交易。这样循环往复,保证了国民经济不断地稳定运行下去。 在经济学上,通常把土地的收入称为地租,把劳动力收入称为工资,把管理技能收入称为正常利润,把资本的收入称为利息。,国民经济循环运行的简单模型,金融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增长,金融中介机构应运而生

3、,如同蓄水池,把家庭或居民用于未来支付的收入吸收积蓄起来,然后再注入企业,使其回到国民经济循环体系,保证了经济运行的稳定。 在宏观经济中,我们把货币流向金融机构叫做储蓄,而把货币从金融机构注回实体经济体系称为投资。这种交易是在金融市场中进行的。,基于国民经济两部门循环模型的狭义金融体系,基于国民经济四部门循环模型的广义金融体系,金融体系的作用,金融体系的基本任务是将稀缺的可贷资金从资金盈余者手里转移给资金需求者购买商品或服务,即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包括如何促进储蓄,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投资项目,如何实施监督,如何处理信息与风险,以及如何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等。 金融体系主要提供以下六

4、种功能: 清算结算服务; 资源积聚(pooling)和企业所有权分散机制; 为资源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主体之间的转移提供便利; 为经济体系中分权决策的主体提供价格信息; 风险管理; 解决激励问题或委托代理问题。,1.2 金融体系的特征与类型,现实中,有的人的支出小于他们的收入,这样他们就会有剩余的资金;有的人的支出要大于他们的收入,这样他们就面临资金短缺,金融系统执行的最基本的经济职能就是将资金从资金剩余的人手中转移到资金短缺的人手中。 根据资金配置的渠道和金融媒介的不同,资金流动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直接融资,直接融资加强了资金供求双方的联系

5、,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提高使用效益; 同时,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直接融资降低了融资企业的筹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收益。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讲,直接融资由于提高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度,因此提高了投资者对公司的监督力度,增加了筹资者的压力。 但是,直接融资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的限制比较多; 第二,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制约; 第三,对于资金供给者而言,直接融资的投资者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因此,投资风险更大。,间接融资,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比,在间接融资中,金融中介机构可方便迅速地获取必要的信息,使

6、交易双方获得低成本的交易服务,享受规模效益的好处。 同时,间接融资工具流动性相对高而风险小。 但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 第二,由于金融中介机构要从经营者利润中收取一定的利息,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 在实际经营中,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并行发展,相互促进。,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和以市场为主的金融体系,从直观上看,各个国家金融制度之间一个较为显著的区别体现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的不同,本书据此将金融体系分为 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bank-based system)(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 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主要是利用银行贷款融资,银行在将储

7、蓄转化为投资、分配资源、控制企业经营、提供风险管理工具等方面起着领导作用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market-based system)(以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则主要是利用金融市场(主要是证券市场)融资,证券市场在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承担了相当一部分银行所承担的融资、公司治理、减少风险的作用,资金通过金融市场实现有效配置,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优秀的企业中去,金融市场自发、有效率地配置资源,从而促进经济发展。,2011年各国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国际比较,20002011年各国银行与资本市场发展趋势的国际比较,美国与德国的金融体系比较,1.3 我国的金融体系,经过30多年的发展,

8、我国在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上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总体而言,运行稳健、健康发展的金融体系已经初步建立,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等均得到了迅速发展。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日益增强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按照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的步骤,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由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主导型金融计划体系逐渐发展到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股票与债券等市场正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一阶段:19791983年,第二阶段:19831990年,第二阶段:19831990年,第二阶段:19831990年,金融体制改革时期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融资过

9、程,第三阶段:1990年以后至今,此阶段是转型期的中国市场逐步完善金融体系阶段和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阶段。 1990年以后中国金融改革最重要的进展是开启了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 199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199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监会的成立,标志着资本市场的初步形成。 1997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建立,成为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转折。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外汇市场。,我国金融体系的结构,我国金融体系的结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已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以及比较完善的金融调控和监管体系。金融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其他

10、部门的改革和发展,日益满足经济高速发展中对金融服务的需要。 1.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机构并存的金融机构体系已经形成 2.金融市场规模和活跃度持续提升 3.金融监管体系稳定,各项金融法规日益健全,2000年后我国颁布或修订的重大金融法律法规,2000年后我国颁布或修订的重大金融法律法规,2000年后我国颁布或修订的重大金融法律法规,2000年后我国颁布或修订的重大金融法律法规,2000年后我国颁布或修订的重大金融法律法规,2000年后我国颁布或修订的重大金融法律法规,我国金融体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1.金融机构:从分业经营到有限综合 2.国民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间接融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特点和主要矛盾

11、 3.从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导过渡是我国金融体系转型发展的趋势,20022011年我国银行资产与GDP的关系,20002011年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1.4 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各有特点,但主要表现为两大类,一类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为主体,另一类以银行为主体,分别以美国和德国为典型代表。此外,日本、法国传统上是银行为主的体制,但是近年来金融市场发展很快,而且作用越来越大;加拿大与英国的金融市场比德国发达,但是银行部门的集中程度高于美国。,美国金融体系的历史变化,1.美国金融业分业管理的历史,美国金融体系的历史变化,从制度框架来看,商业银行经营证券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12、)完全混业型(full universal):这在德国最为典型,例如德意志银行中,存贷款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是在同一个银行的不同部门之间进行的。 (2)全能附属型(universal-subsidiary):商业银行作为母公司通过其下属的证券机构从事证券业务,这在英国(例如Barclay)和加拿大(例如Toronto Dominion)较常见。在美国,货币监理署1996年允许联邦注册的商业银行通过这种方式从事证券业务。 (3)银行持股公司型(holding company):这是美国一直存在的形式,日本近年来的金融改革也采用这种形式,允许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活动。 2.混业经营的重新确立,美国金融服

13、务业提供的产品(1950年v.2009年),20012011年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美国金融体系的历史变化,3. 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探索 美国独立投资银行转型为全能银行(或银行控股公司)后,其经营模式将发生重大改变: 第一,它们被商业银行收购或者通过银行控股公司并购后,可以利用商业银行机构吸收存款、利用美联储的贴现窗口等多种融资方式,使得融资渠道多样化,融资成本将大大降低,从而将改变其融资模式的缺陷。 第二,由于受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最低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其高风险的业务投资模式、过度负债的经营模式将发生改变。 第三,它们将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美联储等多家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管,保证其

14、稳健经营。,20012011年美国银行资产与GDP的关系,德国金融体系的历史变化,德国金融体系的一个特色就是全能银行制度。全能银行是“能够从事除发行货币和抵押债券以外的所有金融业务”的银行机构。换言之,与所谓的分业体制下的专业性银行不同,全能银行的特点不是局限于任何一种特殊的业务,例如吸收存款、提供信用贷款或长期融资等。相反,全能银行能够参与所有提供货币和资本的活动,包括吸收存款,发放各种期限的贷款,发行债券,参与企业业务活动,从事货币、股票以及各种有价证券的交易等。 1.德国全能银行制度形成历史,20012011年德国银行资产与GDP的关系,德国金融体系的历史变化,2.德国全能银行为主的金融

15、体系框架 德国混业经营制度是以全能银行对社会大众的服务供给为主,又通过一系列的专业性银行和特殊信贷机构加以补充为特点的。 全能银行是可以提供包括商业银行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在内的全套金融服务的综合性银行。全能银行又可以分成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三大种类商业银行,包括大银行、地区性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外国银行分行以及私人银行等。 较之全能银行,德国专业银行只能提供专项服务,包括抵押按揭银行、基建信贷联合会、投资公司、德意志清算代理处以及具有其他职能的银行。 同时还有特殊职能银行,比如复兴信贷银行、出口信贷银行等。 准银行机构包括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租赁公司、信用卡公司、投资顾问公司等,以及由

16、非银行机构主办的提供融资服务的公司。此外,还有邮政汇划和邮政储蓄机构等。,德国金融体系框架,德国金融体系的历史变化,3.德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的资本市场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在二战以后欧洲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欧洲的金融与证券市场也在不断整合。 其次,德国政府为了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分别在1990年、1994年、1998年和2001年颁布了四个资本市场振兴法案,第一次法案废除了有价证券交易税,促进了证券市场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二次法案强化了证券结算功能,并对内部交易等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从而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第三次法案对公司的组织形式进行改革,修订了公司治理的法律;第四次法案强调投资者保护和市场交易的效率,旨在从根本上增强德国在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对证券交易投资者大幅提高了税收优惠。2003年3月,德国联邦政府再度发布2006年金融市场强化方案,旨在将德国发展成为一个极具竞争力的现代化金融中心并重获投资人的信心,以吸引国际投资者。 从机构的角度看,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德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