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王巧霞 张晶 王菲菲 王瑜 孙梦珍 陈银宁 徐烨莹 吴敏超,简介,发展历程,代表人物,目录,1,2,3,在西方,翻译以前从来也不是一门独立学科 1. 作为外语教学的手段 2. 附属于文学(比较文学 / 比较诗学) 3. 附属于语言学 直到今天, 是不是独立学科还未达成共识 在西方,更多的人已逐渐接受把翻译看做是独立的学科 翻译学成名的标志:1976 洛文会议的召开 (Gentzler, 1998) 1990s (Baker) 将翻译看做一门独立学科的是 文化学派,这一名称在西方学界使用 不如中国翻译界更普遍 较长时间以来, 文化学派在西方学界被称为翻译研究派, 该名称 是由该学派早期的开拓者霍尔姆斯提出来的文化学派 / 翻译研究学派理论,翻译学早期是从荷兰、比利时和以色列兴起的 Gentzler认为与它们的社会、历史和历史条件有关: 1. 这些都是小国,人口少,说的是小语种, “民族”文学深受大国的 影响 2. 更重要的是,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这些国家的整个文化依赖于 翻译 以色列人认为,翻译的界限不但要突破语言学,还要突破文学, 把翻译 纳入整个文化的范围, 不但要研究不同文化间的文学和翻译的联系,研究 同一文化系统内部不同文学间的关系,还要研究翻译作品引起的语言和文学 的演变。
荷兰等国的翻译学家认为,接受一方的文化决定了翻译家的美学观点, 从而影响其翻译决定过程中的策略文化学派 / 翻译研究学派理论,翻译之形成学科,与翻译研究派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该派创始人霍尔姆斯Holmes从一开始就以把翻译学建成一门学科为己任 1972年,发表划时代作品《翻译研究的名与实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 该文献着重探讨了翻译学科的名称、性质、宗旨、范围等内容,同时在 历史上第一次勾勒出了翻译学学科的结构框架,标志着翻译研究派的开始文化学派 / 翻译研究学派理论,霍尔姆斯及其赞同他主张的一批学者被称作翻译研究学派该学派还有 一系列小的分支,如多元体系派、 描写学派、文化学派、系统研究派、 操纵学派和综合学派等 翻译研究派的共同特征: 从文化层面进行翻译研究,将翻译文学作为译语文学系统的一部分, 并采用描写性的研究范式 核心研究范式:描写 / 系统 / 操纵,文化学派 / 翻译研究学派理论,1. 发轫阶段(60年代至70年代初): 标志:霍尔姆斯发表《翻译学的名与实》, 划分了翻译研究的范畴 2. 形式主义阶段(70年代): 学者借助于形式主义概念发展自己的研究路径: 埃文. 左哈 Even-Zohar--- 多元系统理论 图里Toury --- 实证研究 朗贝尔José Lambert --- 大型翻译史研究计划 勒菲弗尔Andre Levefere --- 哲学科学关注 3. 鼎盛时期(80年代): 标志: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 赫曼斯Hermans 《文学操纵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Studi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4. 巩固扩展期(90年代); 勒菲弗尔与巴斯奈特: 《翻译、历史与文化Translation History Culture: a Sourcebook 》,《文化建构Constructing Cultures 》 指出了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趋势,并认为翻译研究已 从形式主义 阶段走出,从而应该开率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语境,翻译像 其它各种“改写”一样,创造出文本的新形象。
翻译研究派的发展历程,霍尔姆斯 (1924 - 1986)早期翻译研究学派创始人 1972年发表《翻译学的名与实》这一划时代作品 霍尔姆斯着重讨论了研究翻译的学科名称、性质、范围等内容,同时 在历史上第一次勾勒出翻译学科的结构框架 首先, 他提出研究翻译学科的命名问题比较了各种对翻译学科的 命名,包括“艺术”、“手艺”、“科学”等,还有Goffin创造的新词 traductologie (英语transtalogy) 其次,霍尔姆斯拟定了翻译研究的性质和范围 霍尔姆斯确定了翻译研究的两大目标:a. 描写经验世界中表现为翻译 行为和翻译过程的种种现象;b. 建立可以赖以解释和预测这些现象的 普遍原则 霍尔姆斯明确了翻译研究学科的性质是一门经验学科,并且将与经验 现象紧密联系的描写翻译分支放在学科整体构成相中的首要地位霍尔姆斯,文化学派代表人物,图里将霍尔姆斯的译学构想描绘成图形(1995, 《描写翻译研究及其它》),,文化学派代表人物,霍尔姆斯,霍尔姆斯认为, 描写、理论和应用是翻译研究的三大分支,它们之间的 关系是辩证的、平等的:任何一方都在为另两方提供资料,也都在吸取和 利用另两方的研究成果。
霍还指出,在三大分支中还有两个重要的方面尚未提及,那就是翻译史 研究和方法论(元理论)研究元理论研究关心的哪些方法、那些模式最 适用于哪个方面的研究(如翻译理论如何构建才最有效;用哪种分析方法 才能取得最客观、最有意义的描写结果等) 霍尔姆斯在早期的翻译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提出了翻译学科的构架,为翻译研究派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霍是第一个关注到翻译过程的受Levy的影响,他认为翻译过程是 做决定的过程,一个决定紧接着一个决定,到了摸个点之后,翻译就 产生出了自己的一套规则文化学派代表人物,霍尔姆斯,第三,在诗歌翻译研究方面,霍也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观点,丰富了诗歌 翻译理论1970年发表《诗歌翻译形式和诗歌形式的翻译》,他运用 了新颖的词语和方法描述了翻译过程和诗歌翻译的对等问题在1988年 的论文集《文学翻译和翻译学论文集》里, 他的一些论文也谈到了 诗歌翻译问题,观点新颖独特他谈到翻译中的历史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规划和异化的关系,以及原汁原味和再创造的关系等 霍氏的译学架构是开放的、尚未完善的 巴斯奈特对翻译研究的分类从某种程度来说弥补了霍的不足他在 《翻译研究》(1980)一书中,将翻译研究分为四类: 1. 翻译史的研究。
翻译史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 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理论、翻译评论、翻译授权出版的具体步骤, 特定时期 翻译的作用与功能、翻译方法的发展和翻译作品分析 2. 翻译与译语文化的关系研究 对具体的文本或具体的作者的作品进行 研究,包括具体文体、作者或学派本身所在的文化习俗、翻译在译语 语言体系中对译语文化的影响、以及译语文化对翻译取舍的原则文化学派代表人物,霍尔姆斯,3. 翻译与语言学研究研究在音位、词素、词汇和句法等层面上原语与 译语的比较、等值翻译的问题、语言本身的语义研究、语言不可译性、 机器翻译以及非文学作品的翻译问题 4. 翻译与诗学研究涉及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整个领域的研究,可以是 一般研究,也可以是具体文学领域的研究,还可以研究具体译者的风格、 研究风格的形成、风格对比研究,还可以研究原文与译文的关系以及 作者-译者-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自霍的《翻译学的名与实》发表至今已近30年,翻译研究已经发生了很大 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翻译研究范围的扩大 2. 理论研究更加深入文化学派代表人物,霍尔姆斯,多元系统派与左哈 左哈: 以色列当代著名的文学家及翻译理论家,是特拉维夫大学文化研究 学院教授。
但严格说来,他是文化理论家而不是翻译理论家,但他 从观察翻译对社会的影响而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研究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 在20世纪70年代 ,左哈在研究希伯来文学的过程中建立了多元系统假说 该假说主要反映在收集了他从1970年到1977年间撰写的论文的论文集 《历史诗学论文集》 他认为,文化、语言文学、社会都不是由互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 而是由相关的元素组成的系统这些系统,又不是单一的系统,而是由 多个交叉相叠的系统组成,所以他创造了“多元系统”这一术语文化学派代表人物,1. 多元系统论对文化和历史文化因素的强调,扩大了翻译学的研究范围, 令翻译研究摆脱了应用导向,提高了它的 理论性和学术性; 2. 在多元系统理论指导下所做的描述性翻译研究,证明了翻译对文化发展的 重大贡献,改变了文学界对翻译作品的轻视; 3. 多元系统理论反对以价值判断作为选择研究对象的准则,主张对中心和 边缘系统一视同仁,在意识形态的层次上直接提高了翻译的文化地位,并且 间接提高了翻译研究的学术地位;,文化学派代表人物,多元系统派与左哈,描写学派与图里 西方翻译研究, 从一开始的归纳式的经验总结,到后来的演绎式的科学 研究,都是规定性的。
规定性研究的显著特点:定出一个规范,让所有译者,不分时代,不分工作 对象, 不分译者、读者的认知环境,在他们的翻译 实践中一律遵照执行 这些研究 的缺陷:没有认真分析和研究大多数译者究竟在干什么,究竟是 如何翻译,翻译的过程到底如何 规定性的翻译理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一直是翻译界不可动摇的 指导方针,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文化学派代表人物,描写翻译理论,就是在研究翻译的过程、产物以及功能的时候,把翻译 放在时代之中去研究广而言之,就是把翻译放到政治、意识形态、经济、 文化之中去研究其最大特点就是宽容 图里将翻译定义为“在目的系统之中,表现为翻译或者被认为是翻译的任何 一段目的语文本,不管所根据的理由是什么” 描写性翻译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按照翻译活动和翻译在我们经验世界中表现出 的状况描述翻译 描写翻译理论根本不关心直译或意译,它们关心的是把翻译语境化,也就是 从宏观的角度去研究翻译 描写翻译理论家关心的两个最基本问题: 1. 什么因素促使译者选中了这篇著作并把它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2. 译文在译入语文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文化学派代表人物,描写学派与图里,图里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描写翻译思想。
图里(Gideon Toury)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 他不仅继承了霍尔姆斯的译学构想尤其是描写翻译分支,而且发展了左哈提出 的多元系统理论,探索若何接受译语的文化背景条件与特征,研究文化交际 的规则及翻译现象的规律 图里的描写翻译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翻译理论探索》(1980)和《描写 翻译研究及展望》(1995)两本专著里 图里的描写翻译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提出的关于翻译研究的三点论述: 一、描写性研究至关重要 二、以译入为导向研究方法 三、翻译常规,文化学派代表人物,描写学派与图里,首要常规:说明译者要么以原文为依归,遵守原语的语篇关系和常规,要么遵守译语以及译语文学多元系统的语言和文学常规 (最重要) 初步常规: 在翻译开始前发挥作用,关涉某一文化在特定的时间里一些足以影响翻译选材的翻译“政策” 操作常规: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影响译者种种决定究竟应该依附于原著还是遵从于译入语文化中的准则,翻译常规,,文化学派代表人物,描写学派与图里,除了讨论翻译准则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外,图里还进一步讨论了 如何从翻译的结果即译文入手来研究翻译常规 他认为,研究翻译常规有两大资料来源: 1. 语篇, 即译文(可供研究两种常规)和一个译文目录(供研究初步常规) 2. 语篇意外的资料,主要是半理论或批评文章,如规范性的翻译理论或 观点、译者、编辑、出版者或其他与翻译有关的人公开或私下的说明等。
图里提出的关于翻译研究的三方面论述之间,存在着相互贯通的内在联系文化学派代表人物,描写学派与图里,翻译研究学派所采纳的图里的理论研究是关于社会文学常规决定译语文化, 并且直接影响翻译过程的部分 图里的理论对翻译研究领域的贡献是: 1. 摈弃了翻译中一比一对应观念以及文学、语言方面对等的可能性; 2. 提出了任何疑问的产生都涉及译语文化系统内的文学倾向; 3. 动摇了原文信息固定不变的观念; 4. 提出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