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思路与方向【英语教学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9735233 上传时间:2017-10-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思路与方向【英语教学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word论文】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思路与方向【英语教学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word论文】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思路与方向【英语教学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思路与方向【英语教学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思路与方向【英语教学专业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思路与方向【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补充,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育了大量的人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加深,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首先对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然后按照总体改革思路的方向,具体提出了一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 教学 改革 1 引言 英语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明文规定必须开设的课程,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高职院校目前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改进,如何更好的发挥高职院校英语

2、教学的功能与作用,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本文拟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条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并具体探讨如何进行改革。 2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2.1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全民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前一些中专、职业技术学校转变为高职院校,根据 2008 年教育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高职院校 1169 所,在校学生约 400 万人,其中职教师资队伍约 20 万人,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在硬件教学设施上与以前相比也有很大改善,不少高职院校配备了网络多媒体语音教室,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虽然近年来国家已对高职院校

3、教育比原先重视程度已大为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师资队伍在数量与质量上也与大学等高等学府有一定差距,教育资金投入与大学相比也相对不足,而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块,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也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2.2 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英语教学问题 2.2.1 教学模式已有改进但仍受各种条件的制约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已对英语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教学模式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比如许多高职院校在英语课程教学上引入了英语视听课,开始注重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但这种改进仍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例如,由于扩招等原因,高职院校一般采用的是大班教学的模式,很多班级达到60 人以上,而且水平

4、参次不齐,虽然教师努力给大家营造各种锻炼口语、听力的机会,但很难兼顾,班级里的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各不相同,想有效开展口语教学有一定困难,很难按要求满足教学目标。 2.2.2 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社会人才流动等原因,相对大学等高等学府而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师资水平相对较低,教师的学历以及各方面的文化素质不高。虽然这些教师很多也有专业的英语背景,很多也是从专门的师范类院校毕业,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但他们并不熟悉语言教学方法和理论,不懂得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愿意改变固有的被动教学模式,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2.2.3 选用的教材落后,脱离社会应用实际 目前各省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是高职高

5、专院校推行的实用英语或大学英语 ,教学上采取了让学生依据自身英语基础进行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学习,2但这些教材的内容很多并未结合社会需求实际,很多学生觉得学到的英语知识很难运用于今后的实际工作,而且高职院校培育的很多是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在英语的教学中更应突出实际应用,口语与听力以及专业英语应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教材的重点。 2.2.4 不考虑学生实际水平,采用统一授课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由于学生生源的原因,学生的英语基础往往各不相同,而高职院校目前的教育一般都是仿照大学等高等学府,统一进行授课然后通过考试来测评学生的学习质量。这种统一授课的教学模式结果是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感到学习越发吃

6、力,而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却学不到更多的内容。 2.2.5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还没有有效的途径 现在不少高职院校把专业英语列入了学生必修的课程,并且认识到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但对如何有效提高高职学生专业英语素质却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课程变成了公共英语课程的拓展,仅仅教会学生一些专业词汇,但对专业英语应用上却没有有效的方法。 3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3.1 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兴趣教学 随着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发展日益成熟,现在已越来越多的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运用于教学当中。英语课作为一种语言课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上应偏重于学生的听力与口语等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

7、在高职院校内更需要这些网络与多媒体的教辅工具。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可视性强,而且可以有互动。对于高职院校的视听课,建议多开设一些英语动画片视听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选用动画片而不是英文原版片是因为英语动画片往往用词简单、发音清晰而且简单有趣容易吸引学生。3.2 建立适当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首先要确定评价的标准,而这一标准应以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为导向进行确定,现在很多学校没有适当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仅把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 AB 级考试的通过率作为高职英语教学是否成功的指标,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笔者认为,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光考虑一些英语考试的合格率

8、,而且还要考虑评价模式是否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以及评价的方式是否符合学生今后工作的需求。 3.3 考虑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次的教学原则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英语基础不同,绝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因此学校高职生入学后,应对其进行水平测试,尤其是口语与听力能力的测试。在测试之后,应对按照测试的成绩分班,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进行教学。学校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行分组教学,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最终适应社会不同需求,达到培养目标。 4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途径 4.1 教材与课程改革的方向 高职院校使用的英语

9、教材应以培育符合社会实际英语需求的学生为导向,同时结合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重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听力、口语以及专业英语技能的培养。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很多学生是定向培养的,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注意突出今后学生的岗位特点,刻意的安排一些今后学生可能遇到的场景与专业文献资料阅读,例如英文的仪器说明、技术标准等等。教材更多是给老师一种教学上的导引作用,老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来设计教学内容。 34.2 师资改革的方向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师资队伍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应注意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育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学会如何把自己的所学教授给学生,如何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

10、学与今后学生踏入岗位后英语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如何把教育理论运用到语言类的教学中去。其次,应注意调整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知识面的培训。很多英语教师由于本身是英语专业毕业,对其它一些专业领域了解较少,而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更多的应和学生未来的岗位与专业技术联系起来,因此专业英语教学应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重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注意结合学校专业设置,具备相应的专业英语知识。再次,学校应做好骨干教师选拔、培训和深造工作,高职院校对于一些由突出教学业绩的老师应鼓励其继续深造,比如给予其免费的培训和深造机会。 4.3 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应由传统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记的形式,改变为老师与学生

11、双向互动的形式,比如把讲授的内容作为专题,由学生分组讨论,分组进行对话练习,或者搞一些场景演练,把今后学生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让学生用英语进行演练,老师则进行点评,把课堂还给学生。 4.4 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的方向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的方向应坚持多元化和系统化,评价的指标不能仅仅是考试的通过率,而应包括是否能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是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是否能够使学生掌握应有的英语技能,是否切合学生实际基础。 5 结论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做出努力使之完善,国家教育部应更加重视高职院校的建设,进一步加大高职院校教育资金的投入,督促高职院校搞好各

12、项教辅手段建设,高职院校管理者应交流探讨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更好的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不仅要把英语课的课堂还给学生,还要让学生在英语课学习的乐趣,并且要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符合今后工作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沐卫萍.论高职院校英语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可行性J.镇江高专学报,2004,(1). 2卫岭.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A.面向 21 世纪深化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任宝贵.多元智能评价观在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中的运用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6):55-58. 4Black P,William D. 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J. Assessment in Education,1998, 5(1):72-74. 5Lambert D, Lines D. Under standing Assessment: Purposes,Perceptions, PracticeM.New York: Routledge Falmer,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