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整合课件(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073908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整合课件(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整合课件(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整合课件(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整合课件(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整合课件(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整合课件(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 第十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整合课件(必修2)(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 修 二,单元整合,时空坐标,体系构建,归纳拓展,纵向贯通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 (1)概况:美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2)原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大发横财。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 (1)概况: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

2、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2)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并超过美国。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1)概况: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作用明显。 (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二、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三、从全球化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横向比较 ,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西社会发展的对比,史学前沿 ,(一)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作用的争论 (1)清华

3、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总结了布雷顿森林系对稳定战后经济发挥的重要作用。吴晓灵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双挂钩”为世界经济提供了稳定的货币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功构建,也为当时各国通过合作协商的形式解决争议问题提供了典范。,(2)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也充分肯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至今仍延续的重要影响。朱光耀指出,布雷顿森体系在1973年结束,此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被牙买加体系取代,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个重要机构,继续发挥着全球性的影响。就这个意义而言,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经济金融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

4、仍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金中夏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从20世纪70年代后就已不复存在,但其影响非常大。它留给了世界三条重要理论,一是各国都认为应该避免货币的竞争性贬值。二是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应该进行多边合作,这种合作体现为国际经济关系的民主化。三是要建立有序约束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和国际收支的调节应从属于一种强有力的规则,而不是基于某国自愿。,(二)关于全球化的争论 尽管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最主要的时代潮流,但国际学术界在对全球化的认识上依然争论激烈。针对全球化,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 以弗朗西斯福山、大前研一、沃勒斯坦为代表的极端全球主义派,

5、充分肯定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客观事实,认为民族国家正在丧失存在的基础,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经济已经形成。 观点二 以赫斯特、汤普森为代表的怀疑论派认为,全球化只是一个神话,当今的全球经济是虚构的,自近代以来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国际政治体系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观点三 以吉登斯、罗伯逊为代表的变革论派认为,作为一个社会变革过程,全球化是推动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快速变革的中心力量,而这些变革正在重新塑造着现代世界。 观点四 全球化与多样化的统一。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全球化时代要求我们要有全球意识,承认不同民族拥有共同性,人类具有共同利益,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从全球的视野去观察思考问题。同时,世界各民族与国家之间

6、又存在很大差异。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各个国家发展水平不同,所处的国际地位不同,都有自身特殊的利益。因此,我们在推进全球化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多样化。全球化和多样化的协调统一,是时代发展的方向。,(一)开放探究型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开放探究类试题常常从新闻时事、社会生活、历史图片入手,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综合分析能力。和传统试题不同,其设问比较开放,考生可以结合自己平时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理解,从多角度选择自己的见解。要求考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分析和回答问题。并且答案是多元化的,命题者没有给出试题的明确答案,只是提出评分参考意见。

7、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一般属于“应用能力”层次,比较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此题型一般分类:一是提炼观点型开放题,其设问方式一般是“评析材料中关于的观点”“提炼一个观点(主题)并进行阐释”;二是提供观点型开放题,其设问方式一般是“(材料),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命题思想:开放探究型试题是通过对材料的研究、分析、探究,考查探究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创新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学科素养 ,第四组 中国国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摘编自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01999年12月采集),答案 主题1:国民经济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史实: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和恢复发展

8、经济,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制定实施了“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但五十年代末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却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国民经济处于不健康发展状态。而十年“文革”中虽有周恩来和邓小平的局部调整,但整体上中国国民经济走向崩溃边缘。“文革”结束后,党和政府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值不断增长,三大产业也协调发展,中国国民经济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主题2:生产关系的调整符合生产力状况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史实: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变革,但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形式简单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

9、下许多问题;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等。,主题3:产业协调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史实:“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但也一定程度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1960年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了产业结构,促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对经济整体发展产生的巨大推动,促使中国国民经济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解析 从材料中的表格、文字和柱状图可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情况

10、。可依据材料确定较浅层次的主题产业协调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可确定较深层次的主题国民经济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或生产关系的调整符合生产力状况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依据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点,任选一个主题,用过渡时期、探索时期(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革”时期、徘徊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主要史实来说明你所选择的主题。所选主题与所用史实一定要有密切的因果联系。,【策略指导】 1解题方式一:提炼观点型开放题的解题方法是: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进行论述。具体步骤是:(1)明确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2)提炼观点,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遴选出其中的主要观点,以备论证;(3)选

11、择观点(判断表态),从提炼出的观点中选出能有力论证的观点;(4)遴选史实,从所学的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论证观点的史实;(5)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2解题方式二:提供观点型开放题的解题方法: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具体步骤是:(1)选择观点,从题目提供的观点中选出可以有力论证的观点;(2)遴选史实,从所学的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出可以论证观点的史实;(3)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 特别注意:有的试题除了已经列出的观点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提出其他观点进行论证。 3开放探究性答案表述成文的

12、三要素 (1)揭示真相,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真相是什么?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2)精选史实,因为这是“评论”,不是叙述,所以论述不一定要全面,但语言绝对要精练。 (3)认识升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主观认识?上升到理论层次。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认识,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必然会受到阶级、时代、环境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与客观事实有所偏差。,即时巩固 所谓新政,是指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革新的运动。比较著名的如中国清朝末年的新政、美国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等,这些新政均对当时以及其后的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阅读关于研究

13、罗斯福新政的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下列是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仔细阅读目录,指出从20世纪中期到21世纪初关于罗斯福新政主流评价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案 变化:20世纪中期以前对新政的积极或正面评价占主流,21世纪初对新政的负面评价占主流。 原因:20世纪中期以前: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破坏巨大,人们希望尽快摆脱困境,对新政寄予深切希望;新政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或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来缓解和摆脱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开创了美国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二战后初期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模式,人们

14、对未来充满信心;对战后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产生深远影响。,21世纪初:新政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使人们对以往新政作用的评价产生了怀疑和否定情绪;学者希望从历史中借鉴经验教训,为政府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依据;新政的历史负面影响显露,相关评价更客观;历史研究视角的变化;多元史观的影响。,解析 第一小问的变化,主要从材料中概括即可。通过材料“塔格韦尔的为民主而战、伊克斯的新民主、戴格勒的超越我们的过去、比尔德与史密斯合著的未来的到来、珀金斯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时代、戈斯奈尔的竞选者的冠军:罗斯福”等信息可以得出20世纪中期以前对新政的积极或正面评

15、价占主流;通过材料“布兰茨的本阶级的叛徒、伯顿佛尔森的新政还是苛政:罗斯福的经济遗产如何伤害了美国、伯顿W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等”信息可以得出21世纪初对新政的负面评价占主流。,第二小问的原因,主要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中期以前,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给美国以沉重打击,为了摆脱危机,罗斯福实行了新政,缓解和摆脱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开创了美国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二战后初期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模式,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21世纪初,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使人们对以往新政作用的评价产生了怀疑和否定情绪;新政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