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十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7069710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十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十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十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十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十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十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十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十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题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孔子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史记孔子世家),这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即军事始终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强化军事史研究,对于推动整个历史研究,深化人们对历史现象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确实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就中国范围而言,军事往往是历史演进的最直观表现形态。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某种意义上便是一部军事活动史,抽掉了军事内容,就谈不上有

2、完整意义的中国历史。在中国历史上,军事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成为历史嬗变的指针。具体地说,最先进的生产力往往发源于军事领域,军事技术的进步在科技上呈现引导性的意义。国语齐语记载的“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斸,试诸壤土”就表明军事技术的发展程度是整个社会生产力最高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尺。秦汉以降,军事技术的标尺地位仍没有丝毫改变,所有军事装备都是该历史时期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都起着带动其他生产领域工艺技术水平进步的重要作用。历史上中央集权,首先是对军权的集中,这从“虎符发兵制”杯酒释兵权”,到朱元璋以“五军都督府”代替“大都督府”,清代设置“军机处”等制度的设置和

3、行政措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国家的法律制度与规章,也往往是在军队中首先推行,然后逐渐向社会推广。从这个意义上说,军队是国家制度建设的先行者,军事在国家政治发展中起着引导的作用。至于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也几乎无一例外以军事为改革中的主要内容,如商鞅变法中“尚首功”的措施等,更是完全以军事为中心的全面改革运动。就世界范围而言,军事史作为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无可怀疑的。西方早期的历史著作大都是军事史著作。与此相对应,军事史在历史学界,甚至整个学术界都拥有较高的地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国军事学术思想,用比较规范与传统的概念来表述,就是中国古代兵学。所谓“兵学”,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探讨战争基本问

4、题、阐述战争指导原则与一般方法、总结国防与军队建设普遍规律及其主要手段的思想学说。它起源、萌芽于夏商周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独立的学术理论体系,充实提高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丰富发展于两宋迄明清时期,直至晚清让位于近代军事学。概括而言,中国古代兵学主要包括历史上丰富的军事实践活动所反映的战争观念、治军原则、战略原理、作战指导等内容,其主要文字载体是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书、其它文献典籍中的论兵之作以及唐到清朝诸多文集中有关军事的论述、“汉中对隆中对”等由史籍所记载的历代政治家、军事家的军事言行等,它们共同构筑起中国古代兵学思想的瑰丽宝库。(选自黄朴民军事历史与兵学文化,有删节)1. 下列关于原

5、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国历史上,与军队、战争有关的事情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焦点,是历史演进的外在表现形式。B. 中国历史发展中军事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先进的工艺技术、优良的资源配置等往往最先使用在战争中。C. 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的强化、法律制度的完善、改革举措的推行等往往会与军事相关联,这说明军事与政治关系密切。D. 中国古代兵学是一种军事学术思想,是善于征伐的古代军事学家对战争基本问题、指导原则、治军原则等研究出的思想体系。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中华文明史与中国军事活动史不可分割,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

6、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有军事生活的渗透。B. 中国古代军事技术的发展程度自秦汉始体现出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该时代的最高技艺都会在战争中使用。C. 军队是国家制度建设的先行者,国家制定的法律制度等往往会先在军队中实施,总结经验教训后推广到社会其他群体。D. 夏商周时中国就出现了与兵学密切相关的内容,但此时兵学没有形成独立的学术理论体系,在宋明清时兵学得以丰富。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军事往往能最直观地反映中国历史演变发展的历程,如果没有军事内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变得残缺不全了。B. 在战争中使用的军事技术客观上带动其他领域工艺技术水平的进步

7、,体现了战争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C. 西方早期历史著作和中国的历史文献、典籍等大都涉及军事史,说明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军事史都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D. 中国古代的兵学研究和兵学思想很丰富,兵学研究涉及战争观念、治军原则、战略原理、作战指导等,对它们的文字记载十分丰富。【答案】1. D 2. B 3. C.【解析】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D项,“善于征伐的古代军事学家”错误,范围缩小,原文有 “由史籍所记载的历代政治家、军事家的军事言行等”,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对兵学的研究还有政治家等,不限于军事学家。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

8、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B项,“自秦汉始”错误 ,原文有 “秦汉以降 ,军事技术的标尺地位仍没有丝毫改变 ”,这说明秦汉之前也有,同时前文引用的国语齐语也说明先秦时期军事技术就是社会生产力的标尺。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C项,“中国的历史文献、典籍等大都涉及军事史”中“大都”错误。另外,这些文献古籍等涉及的兵学问题 ,未必就是军事史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

9、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

10、心、更大力气。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选自2016年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二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 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

11、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材料三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

12、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

13、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来自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有删改)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B. 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C. 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D

14、. 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A. 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B. 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C. 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D. 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

15、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E. 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6. 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答案】4. C 5. AC 6. 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烈愿望。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从而因造出的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解析】4. 试题分析:A 项,第三则材料没有指出“海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B 项,“海归”回国并非只为 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D 项,不 是体现文化吸引力,而是体现文化归属感。5. 试题分析:B 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 因;D 项,老科学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E 项,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 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考生要注意把握住全篇文章去找“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要从客观和主管两部分原因考虑答题。点睛:分析概括作者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有两类,一类是先概括然后分析,一类给出文中的观点进行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