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五元文化”--立德树人

简****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9KB
约12页
文档ID:97059694
“五元文化”--立德树人_第1页
1/12

五元文化” 立德树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沐浴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春风,在黔东大地上茁壮成长2007年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2008年被推荐代表贵州省参加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的申报答辩,2009年被列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建院以来,学院立足黔东经济社会发展,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成才规律,凝炼出“立德树人,以技立业,服务新农村”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逐步形成了“五元文化”德育工作特色一、立足职教,丰富“五元文化”德育内容我院立足职业教育,在深入分析高职学生思想、心理和知识状况的基础上,选择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职业文化、优秀传统文化、黔东文化这“五元文化”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是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指导,用丰富的先进文化引导人马列主义先进文化体现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其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为养分而不断创新发展,代表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总趋势马列主义先进文化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成果,是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最重要的文化因素,其指导地位不可动摇。

二是以长征精神为旗帜,用绚烂的红色文化鼓舞人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过程中的文化现象长征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的不朽精神铜仁是革命老区,有贺龙、关向应等革命前辈长征留下的光辉足迹,有周逸群、旷继勋等先烈可歌可泣的壮丽事迹,是培养师生的爱国情感、奋斗精神和创新品质的宝贵教育资源三是以爱岗敬业为核心,用良好的职业文化塑造人职业文化是人们在长期职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它的核心内容是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感、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自觉体认和自愿遵从立足职业岗位所需的品德,以爱岗敬业、诚信合作、勤勉创新为主要内涵的职业文化培养师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品质,为就业、创业奠定基础四是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感悟人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巨大的现代价值和优良成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素材,对于我们教育师生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用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师生,批判地吸收“亲仁”、“尚礼”、“贵和”、“忠信”、“善艺”等思想,引导师生修身诚化,让师生在认识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接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树立起担负民族责任的意识。

五是以地方人文生态为补充,用朴实的黔东文化熏陶人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是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是典型的农业地区,生态奇美、民风淳朴,人文生态文化渊源流长侗家风雨桥、苗家花鼓戏、土家摆手舞风韵多彩;明清才子陈珊、儒将徐如澍、“天下玉尺”张元臣、书法家严寅亮等文武将才贤德智慧用绚丽多姿的黔东人文生态文化培养师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增强他们扎根家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信心二、积极探索,构建“五元文化”德育体系学院积极开展“五元文化”高职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近三年的探索,其教育理论体系初步形成1、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将“五元文化”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专业课教学的各环节;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开发校本特色教材;把新农村政策、职业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黔东文化等内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近几年编写了《铜仁故事》、《文化笔记》、《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黔东当代作品选》、《社会知识》、《桃源铜仁》、《春秋文集》、《铜仁.五溪生界古文化》、《铜仁职院党团知识培训教材》、《邓小平文化观研究》、《校园文化学导论》、《校园文化略论》等专著、教材2、加强“五元文化”教育研究学院成立“五元文化”教育研究所,开展“五元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新农村建设政策与策略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

侯长林教授主持的《高职教育改革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被列为2009年中共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科研特助项目;侯长林教授主持的《高职教育与铜仁地区经济发展关系研究》、高级政工师李朝安副书记主持的《高职院校文化德育模式研究》、田银萍副教授主持的《铜仁地区人文生态文化的德育价值及开发利用》、彭明生副教授主持的《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邓川副教授主持的《高职院校员文化管理研究》、宫盛花讲师主持《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关系---以苗族、布依族为例》、杨敏讲师主持的《<周易>德育思想研究》、征玉韦讲师主持的《网络文化背景下的西部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研究》、吴慧倩副教授主持的《构建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研究——以服务贵州经济为视觉》、李萍讲师主持的《中高职学生流失现状原因及应对措施》、勾文明讲师主持的《思南土家族民俗整理与研究》等12项课题分别于2007年、2008年、2009年被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田银萍副教授主持的《“五元文化”高职德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和《铜仁职院护士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陈慕鸿副教授主持的《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贵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代亚松讲师主持的《铜仁乡村旅游开发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15项课题被列为院级课题。

其中,《“五元文化”高职德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田银萍副教授主持的《铜仁职院护士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分别被评为2009年度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92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6篇通过研究,初步形成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文化;以长征精神为典型代表的红色文化;以爱岗敬业为基本内容的职业文化;以孔子思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绚丽多姿的人文生态文化为重点内容的黔东文化的“五元文化”德育理论体系三、打造基地,营造“五元文化”德育环境学院以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丰富的德育资源,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校内人文氛围浓厚学院积极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通过修广场、筑长廊、建陶园、塑雕像、赋路名等方式,将“五元文化”展示在师生的眼前,渗透进校园的每个角落,潜移默化于师生心里学院设计了文化建设方案,建成了“孔子文化园”、“陶园”、“黔东红色文化园”、“中华诗歌文化长廊”(翰墨路),并对每一个楼场馆所进行文化命名,如教学楼被命名为“格物楼”、“致知楼”;学生宿舍被命名为“钟灵楼”、“毓秀楼”,还有“求真大道”、“笃行桥”等,让广大师生走过“笃行桥”,踏上“晨曦路”、“求真大道”,通向“明德路”、“自强路”,使师生顿悟重行之理;临河诗歌路,俯睨“坞泥河”,懂得出淤泥而不染;走进“格物楼”、“致知楼”,使学生“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闲游“照壁山”,怜古人勤学而无烛;栖身钟灵楼、毓秀楼、惜福楼,更惜堂煌楼宇快成才;聆听于“寅亮厅”,吸取科学与真理的智慧;静读于“孔子书屋”,品味“亲仁、尚礼、贵和、立志、笃学、善艺”的精髓;慢步科技馆,从简陋粗劣的器物中探视中国科技曲折迷茫而悠久灿烂的革新之路,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和开拓创新的勇气;驻立“逸群广场”,回首红色黔东的激情岁月,励志图强、不畏艰难、在逆境中求生存发展。

2、校外文化基地类型多——红色文化基地:如“周逸群纪念馆”、“旷继勋故居”、“石阡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印江木黄三•六军团会师旧址”、“印江沙子坡红军群众大会旧址”、“松桃石梁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松桃甘龙红军烈士纪念碑”、“石阡甘溪红军纪念碑”等——自然文化基地:如梵净山、九龙洞、铜仁十里锦江、乌江百里画廊、思南石林等——历史文化基地:如世界唯一的戏剧活化石-铜仁东山傩文化博物馆、苗王城、南长城和凤凰“沈从文故居”等——乡村文化基地:如印江团龙民族文化风情村、寨英古镇、江口云舍民族文化风情村、沿河南庄土家民族文化村等,这些都是我院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基地通过打造基地,营造了良好的校内外“五元文化”德育氛围,,让学生时时受感染、处处受熏陶、人人受教育四、创新载体,找准“五元文化”德育突破口1、围绕“五元文化”,突出“四项主题”教育第一、热爱生命教育,突出优秀传统文化学院关爱每一个生命,从观念的树立到具体的行动都突出对生命的关爱院长侯长林教授带头开设的《做一棵高贵的苇草》等一系列热爱生命讲座,强化师生对生命价值的认知;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各系开展了防火防灾演练及安全知识宣传,扎实抓好安全教育;从2006年起设立安全专项奖,对全年无事故的部门进行奖励,构筑安全防护体系。

由于安全工作制度完善,措施具体,学院几年来无一重大事故发生学院以学生为本,关爱生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2009年生物工程系学生蒋荣俊患尿毒症、经济与管理系学生丁丫患肾衰竭,学院领导带头捐款,职工慷慨相助,充分体现了全院师生的大爱精神和对生命关爱的拳拳之心第二、艰苦奋斗教育,继承和弘扬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下来的不朽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为搞好该项教育,在学生中开展“每天节约1元钱,每次节约一滴水”、“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勤工俭学”等活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尤其是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几千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杂物清理、路面平整、校园绿化等公益劳动第三、立志成才教育,倡导良好的职业文化针对高职学生起点低、就业竞争压力大等实际,我们注重立志教育,并从心理疏导和克服生活困难着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引导实践,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如护理系党总支开设的“心语信箱”,成为师生的交流窗口,排解了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很多障碍总务处、学生处、学生资助中心等部门,对生活贫困学生,不是施以简单的资金资助,而是给他们提供解决困难的办法。

如:通过介绍兼职,教会一门手艺,师生接对子帮扶等措施,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安心学习第四、感恩教育,渲染朴实的黔东文化为教会学生懂得感恩、自觉感恩,学院开展系列感恩活动感亲恩,通过给父母写封信、为父母生日祝福、与父母说说心里话等活动表达对父母和亲人的感激;感师恩,开展与老师促膝谈心,美化讲台,表达对老师的敬意;感友恩,开展“与你同行”、“今天我值日”等活动,培育学生互帮互学互进的风尚;感党恩,获奖、助、贷的学生带头做不少于七天的义务工,组织学生到社区服务,用奉献报答党恩,用知识回报社会2、紧扣“五元文化”主体,扎实开展“三节”活动学院每年3至5月举办“长征火炬节”,5至6月开展“技能展示节”,9至12月为“传统文化艺术节”,寓“五元文化”教育于“三节”活动第一、长征火炬节——传递先进文化和红色文化精神长征火炬节”期间,举办大型的启动仪式,组织党团员宣誓、红歌演唱、红剧展播等系列活动,开展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教育,培养爱党爱国的深厚情怀2009年6月,在纪念建国60周年举办的《桃源铜仁—多彩贵州为祖国喝彩万人红歌会》上,我院5000多名师生徐徐展开的3600平方米的五星红旗 震撼人心,也进一步激发了我院学生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激情。

  第二、技能展示节——突出职业文化教育技能展示节”是我院检验学生专业技能、展示职业形象、学习规范操作的重要载体学院有专项经费支持,学生人人有项目,个个都参与三年来,我院医学系的急救技能比赛、护理系“5·12”护士节护士礼仪表演和护理基本技能操作比赛、生物工程系的园林植物识别技术比赛、计算机应用系的网页制作竞赛、经济与管理系的株算竞赛等已成为传统的竞赛项目学生在活动中切身体会职业的规范要求,感受职业文化,培养职业兴趣,锻造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和心理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