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1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 人民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049637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0.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1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1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1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1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1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1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1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 人民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1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考纲考情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一、罢黜百家 1.背景 (1)中国的“ ”局面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2)以 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3)儒家学说整合出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4)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并向其咨询治国方略。,抓主干,大一统,汉民族,2.过程 (1)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 ,实践 政等。 (2)董仲舒的“一统”思想得到 的认可。 (3)汉武帝采取重用儒生、设置 、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的地位由此开始提升。 3

2、.评价 (1)消极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 。 (2)积极影响: 地位上升,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二、太学的出现 汉武帝时期设立,是 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进一步推动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儒学,德,汉武帝,太学,自由发展,儒学,儒学教育,重理解,1.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 (1)“大一统”主张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禁锢了人们思想,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应该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3)“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了“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

3、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要一分为二地加以评价。 (4)“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应该扬弃;“五常”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专制等级成分,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受到重用的原因、主要表现及巩固手段 (1)原因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三纲五常。 (2)主要表现: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巩固手段:儒者参政、选官标准、教育内容。,3.儒家思想在历史上长盛不衰的原因 (1)内因 自身特点: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体

4、系开放:能不断吸取其他学派的思想。 适应时代: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造调整。 个人贡献:历代儒学家的创新发展。 (2)外因:历代统治者的推崇。,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主题一 儒学神学化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与特点 材料一 董仲舒在江都侯国当国相时,“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求雨”大获成功,也以此证明了“天人合一”理论的应验性。在此基础上,董仲舒在“天人关系”中树立“天”的最高权威:“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董仲舒装神弄鬼滑稽可笑,其行为的理论基础“天人合一”自然也是非理性的。可是

5、,包藏在其深处的政治意图却是现实的、理性的。然而,董仲舒装神弄鬼,想假神权限制君权,纯粹是异想天开。后来他因妄议灾祸触怒了汉武帝,差点被问罪开斩。 黄朴民迂得可爱:董仲舒装神,材料二 秦汉士人面对政治权势时,往往流露出程度不同的怯懦与奴性。这实在是政治大格局使然。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就此而贬低秦汉思想的境界与价值。思想家在时代所提供的有限舞台上,依然演出了精彩纷呈的节目,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 孙家洲中国古代思想史秦汉卷 【问题】 据材料一,分析董仲舒的主张。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主张进行评价。,【解析】 依据材料中有效信息分析“主张”:“证明了天人合一理论的应验性”反映

6、出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主张。“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反映出“天人感应”理论神化皇权,论证君主专制合理性;另一方面,反映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后来他因妄议灾祸触怒了汉武帝,差点被问罪开斩”反映出董仲舒妄图通过“天人感应”限制君权的观点未被统治者完全采纳。“流露出程度不同的怯懦与奴性”“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反映出秦汉士人面对政治权势时,虽有怯懦与奴性,但其思想依然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参考答案】主张:“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人君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评价:“天人感应”宣扬“君

7、权神授”,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但是中国古代是皇帝个人专制,汉武帝时,高度集权的专制政体已经定型,董仲舒新儒学假神权限制君权的设想未达到。,深化拓展 一、天人感应 董仲舒把“天”视为具有人格的神,认为“天”像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如果皇帝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皇帝勤政爱民,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资鼓励。天人感应一方面给予了皇帝至高无上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力,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皇帝的权力,使其不能为所欲为。,二、汉代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 1.区

8、别 (1)统治术的变化从“以礼理民”到“礼法并用”。 (2)人民性逐渐淡化从“民贵君轻”到“三纲五常”。,(3)浓厚的神秘色彩从“不语怪力乱神”到“天人感应”。 经过汉代儒家学者改造后的新儒学,大大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选择与统治者合作的儒家学派最终为统治者所选择。,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主题二 儒学的官方化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材料 汉武帝为封建帝国找到更为适用的政治理论。儒学的尊君、礼制等级和忠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君主的权威,儒家的德治教化则是束缚人们思想的重

9、要手段。儒家的德治仁政学说又能为君主政治进行某种修饰和补充。因此,武帝之崇儒并非以儒家政治学说作为全部政策的出发点,而是注重儒术的“文饰”的功能。 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问题】依据材料,说明汉武帝尊崇儒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尊崇儒学的影响。,【解析】依据材料中有效信息“武帝之崇儒并非以儒家政治学说作为全部政策的出发点,而是注重儒术的文饰的功能”分析特点。“影响”则要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等角度概括。,【参考答案】特点:注重儒学的“文饰”功能,而不是以儒家政治学说作为其全部政策的出发点。 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历代

10、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深化拓展 儒学官方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使中国古代士人地位较高,推动社会形成重视教育的普遍价值观念。 (2)使中国社会能有效地建立文官政治,避免了军人政权长期统治。 (3)儒学成功地哺育了无数豪气干云的民族脊梁,每每面临民族危难,总有士人挺身而出。 (4)儒学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5)儒学注疏章句之学培养了求证求实的学风。 (6)儒学创造了一套独特的思想传播系统,培植了古代教育的基本结构。,2.消极影响 (1)抑制其他学派的发展,使各个学派相互竞争、互补共荣的文化环境被破坏,导致战国时思想活跃、学术繁荣的局面在后世无法出现

11、。 (2)在君主和国家权力的干预下,后世儒学逐渐丧失了原典儒学民主性的一面,以及早期儒者的浩然正大之气。 (3)儒学的经学化形成了传统文化崇古守旧的特质。 汉代经学化的儒家形成从尧、舜、禹、汤、文武到周公、孔孟的一个天网恢恢、笼罩千古的道统。因此,两千多年来儒学的发展难出孔孟的框框,也难逾越他们的思想高峰。 (4)进一步强化了士人对政治权力的人身依附关系。士人成为权力系统的一部分,在体系之外道统制约政统的功能日渐削弱,其思维与行为特征日渐官僚化。,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角度一 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渊源 【典例1】 (2011课标卷,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

12、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答案:C,【试题分析】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故A项错在“有效控制”;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B项不符合史实;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故D项错误;西周实行宗法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13、培养统一意识。这是西周及以之为依托的制度文本周礼为以后历代所重视的原因,故C项符合题意。,角度二 汉代以后中国古代统治理念的特点 【典例2】 (2014海南卷,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答案:B,【试题分析】 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故A项错误;“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表现的主要是礼主刑辅、外儒内法的思想,反映的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B项正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该思想促使儒学地

14、位独尊,不是动摇,故D项错误。,角度三 秦汉以后政治的伦理化 【典例3】 (2014全国卷,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答案:B,【试题分析】题干陈述了秦汉以后“天”被尊为最高神、皇帝为“天子”主持祭天、百姓祭祀祖先等历史事实。皇帝祭天能证明专制权力合法,同时与百姓祭祀祖先又具有相似意义,二者共同的意义显示出“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这一中国古代政治的特色,

15、B项正确。而皇帝祭天、百姓祭祖虽具宗教意义,但本身并非宗教活动,也与中学生关于中国古代宗教的知识不合,A项错误;周代的宗法制便是以祖先血缘崇拜为基础而构建的,而秦汉以后宗法制度业已衰落,因而C、D两项错误。,角度四 汉代以后法律的伦理化 【典例4】 (2014全国卷,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试题分析】法律制度和伦理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两大基本手段,但各朝代的侧重点并不相同。相对而言,秦朝更加重视法制,

16、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法制建设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援儒入法”,相对于法律制度,“三纲五常”居于核心地位。汉代以后,各个朝代大体继承了西汉重视道德建设的做法,D项正确,B项错误。给定材料只说明父亲(养父、亲父)的权益,并没有说明养子、亲子权益有何变化,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宗族利益的信息,C项也是错误的。,答案:D,【教材补缺】 以礼入法 古代法律实行“以礼入法”,无论是在立法、司法、执法还是在守法、释法领域,无不体现着儒家思想。 1.古代立法纳礼入律。 “以礼入法”的直接表现就是在法典制定方面“纳礼入律”,即统治者制定和修改法律以使其符合“礼”的要求。,2.古代司法引经决狱。在中国古代,道德的精神已经渗透进法律,对法官来说,只须依照成文的法律规定行事,贯彻道德的精神要求,很多情况下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