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课件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7038631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PTX 页数:214 大小:3.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4页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4页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4页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4页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课件(2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一 古代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高考历史 (北京专用),五年高考,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A组 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1. (2017北京文综,37,10分)(节选)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 材料一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1)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的称谓有哪些? 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10分),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 (1)称谓:幼学、舞勺、束发、及笄、舞象、弱冠。 简析:先秦有严格的礼乐制度;贵族根据礼乐制度培养子弟;依据儿童年龄划分学习阶段;男女 要求不同;学习礼乐目的在于更好地维护

2、社会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第一小问旨在考查学生对礼乐制度概念的理 解,分析材料可知,孩提和孺子两阶段均不涉及礼乐制度;幼学、舞勺、束发、及笄、舞象、弱 冠则体现了礼乐制度对儿童的要求。第二小问,通过对第一小问的回答可知,先秦时期为了更 好地维护社会统治秩序,形成了较为严格的礼乐制度,贵族根据这套制度培养子弟,儿童不同阶 段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同时对男女的要求也不同。,知识拓展 先秦时期的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 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礼乐

3、制度主要 用来维护宗法制度和神权、君权、族权、夫权。荀子礼论中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 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 三本也”。所谓“礼之三本”,即天地代表神权,先祖代表族权,君师代表君权。后来统治者以 天、地、君、亲、师作为礼拜的主要对象就是根据这个理论。,2. (2013北京文综,37,8分)(节选)计时记时纪史 材料一 公元前431年,底比斯军队入侵普拉提亚。关于此事发生的年代,古希腊历史学家修 昔底德记为:征服优波亚后缔结“三十年和约”的第15年,即阿尔哥斯的克里西斯担任女祭司 的第48年,斯巴达的埃尼希亚斯担任监察官之

4、年,雅典的执政官皮托多鲁斯的执政任期内 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 襄子四十五年,等。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2分)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6分),答案 (1)特点:没有通行、统一的纪年方式。 历史状况:当时各区域政治分裂,邦国林立;经济交流范围相对狭小;文化发展相对多元。社会 缺乏对统一纪年的需求。,解析 第(1)问要综合中外纪年的方法归纳出共性的特点,不要分别归纳各自的特点。“历史 状况”要结合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整合归纳。,命题评审 本题首先要求考生概括材料所反映的纪年特点。今天通

5、行和为人熟知的“公元 纪年法”不是天然就有的,在它之前、甚至与之并行的还有其他纪年方法。这明显地体现在 两段材料中。其次,要求考生对材料中反映的纪年特点进行历史阐释。考生需要抓住古希腊 城邦林立、小国寡民的政治状况及战国七雄竞争的政治局面进行深入思考,开拓思维,联系当 时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缺乏对统一纪年方式的内在需求等进行回答。 本题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较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发现当下与过去 之间的差异是培养历史意识的重要途径,当下所使用的各种概念、工具、价值观念,往往具有 一个生成演化的历程,不是向来如此。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面,应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B组

6、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9课标,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 2位王。这反映出 (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 B 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 试题以商周时期王位继承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 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 从材料信息可知,商朝王位继承方式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 位继承方式以父死子继为主,这反映出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7、故选B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王 位世袭制,无法体现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中商周时期王位继承情况与君主寿 命长短无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兄终弟及体现了兄弟大家庭之间的权力继承,父死子继体现了 父子小家庭之间的权力继承,与前者相比,血缘纽带关系更加强化,故D项错误。,知识链接 夏商周时期创立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及礼乐制度,在选官制度上采用世 官制,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带有明显的血缘关系色彩,属于典型的贵族政治。,2.(2019课标,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 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 A.宗法制 B.禅让

8、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答案 A 本题考查宗法制,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 以古代思想家的主张为背景材料,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中国政治 文明包蕴的家国情怀。 材料“孝”“悌”“礼”表明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与宗法制有关,A项正确;禅让制是原 始社会末期的政治制度,郡县制是秦朝开始推行全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 度,均与题意不符,B、C、D三项错误。,3.(2019课标,24,4分)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 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 A.公田制度逐渐完

9、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答案 D 本题考查秦国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的影响,旨在考查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 结论的能力。试题以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旨在 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能够建造大型水利工程,主要是因为经过商鞅变法,强化了 中央集权,国家可以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型工程建设,即国家组织能力强大,故选D 项。战国后期,公田制度逐渐瓦解,故A项与史实不符;B项中的“普及”表述不当,排除;交通运 输网络通畅有利于大型工程建设,但并非支撑大型工

10、程建设的主要因素,故C项错误。,易错提醒 本题易错选C项,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导致失误。交通运输网络通畅可以为建造水 利工程提供条件,但并非支撑建造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因素。,4.(2018课标,24,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 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 记载意在说明 (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 A 商汤见猎人所设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会将鸟兽杀绝,“乃去其三面”,显示了他 的仁德之心,他从而得到

11、诸侯拥护,并最终取得天下。史记中的这一记载意在说明商汤成 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故A项正确。农业生产是夏商时期的主要经济活动,故B项错误。材料 主要强调的是商汤的仁德之心,而非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统治者的治国 理念是夏商更替的主因,故D项错误。,名师点睛 文献史料的主观性 司马迁编写的史记属于典型的文献史料。这类史料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反映了作者对 历史现象的历史解释。我们在阅读此类史料时,一定要理解作者在叙述这段史料时所要表达 的真实意图。,5.(2017课标,24,4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 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

12、);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 A 材料中分封的卫、鲁和燕都位于周的东部,原属于殷商文化的分布区。周将王室 成员分封到这些地方,推动了殷商文化与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这些地区对周文化的认 同。故选A项。周代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周王室并未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故C项错误;早在夏商时期,贵族世袭特权已经确立,故D项 表述不当,排除。,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选D项。对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不熟悉导致失误。随着早期国家的出

13、现,贵族世袭特权已经确立。,6.(2017江苏单科,1,3分)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 “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答案 B 材料信息显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是政治权力的象征,再联系材料中“祀,国之大 节”,可知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政治的权力”这一信息不 符,故均可排除。,7.(2016江苏单科,1,3分)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 体现的是 ( )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答案 D “长兄如父”“小

14、儿不及长孙”的说法,反映了“长子”“长孙”在家族中的地 位至关重要,这体现了宗法观念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家族和睦、等级秩序和贵族 世袭等信息,故排除A、B、C三项。,评析 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 度适中。解题时注意从“长兄”“长孙”在家族中的地位角度分析。,8.(2015江苏单科,1,3分)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 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 政治制度是 (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答案 A 从材料

15、信息看,贵族朝会时,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九夷、八蛮等都有 严格的列位礼节,这种礼仪规定体现了分封制下的等级特征,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材 料中的“贵族朝会”特征不符。,评析 本题考查分封制,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 中。可以从材料中“贵族朝会”时的礼仪规定的角度分析回答。,9.(2015浙江文综,14,4分)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答案 D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体现了分封制,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依托的,故A项

16、体现了 宗法制的影响;B项“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反映的是宗法制影响下的家谱意识;C项“父 死子继,兄终弟及”反映了统治权在家族内的继承,折射出宗法制观念。“内举不避亲,外举不 避仇”反映了一种用人观念,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故D项符合题意。,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6课标,24,4分)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 B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 用”,这表明西周时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因此B项符合题意。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 商代的甲骨文是继承关系,并非全新的文字体系,故排除A项;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C 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体现的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发生了变化,并不能说明青铜器的功用发生 重大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