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37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672057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37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37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37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37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37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37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37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训练37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题组一基础小题1(2018豫南七校摸底)1956年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正式颁布,其内容是“按照可能和需要,把世界科学的最先进的成就尽可能迅速地介绍到我国的科学部门、国防部门、生产部门和教育部门中来,把我国科学界最短缺而又是国家建设所最急需的门类尽可能迅速地补足起来,使12年后,我国这些门类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可以接近苏联和其他世界大国”。这一规划()A是“大跃进”运动在科教领域的产物B表明国家重点发展国防科技的主要宗旨C与国家科技教育实际存在着一定差距D反映了科技教育落后局面下追赶的愿景答案D解析材料“1956年”“使12

2、年后,我国这些门类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可以接近苏联和其他世界大国”反映了建国初期,科技教育落后局面下追赶的愿景,故D项与事实相符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才开始的,故排除A项;材料中把科技、国防、生产、教育均列入其中,而且都要“迅速地补足”,并没有突出国防科技,故排除B项;规划充分考虑到国家的实际,并提出了追赶要求,故C项说法不正确,排除。2(2018江苏沭阳期中)温家宝曾在国家科学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能够体现我国在科技上领先世界的成就是()答案C解析材料“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反映的是该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结合选项可

3、知,1973年,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成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国家,故C项正确。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原子弹试爆成功的国家,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是第五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与材料“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不符,故D项错误。3(2019河北邢台月考)针对1963年美、苏、英三国签订禁核条约,1964年中国核试验成功后,亚非国家和英、法的與论普遍认为,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核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据此可知,中国核试验的成功有助于()A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B

4、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D实现两大阵营间的力量均势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核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可知,原子弹的成功研制有助于改善中国外部环境,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A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核试验的成功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尚未涉及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格局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两大阵营的信息,排除D项。4(2019辽宁阜新月考)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

5、功发射。究其原因是()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 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故“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科技工作者们主观努力拼搏,C项正确。20世纪60、70年代处于文革时期,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不可能存在雄厚的物质基础,排除D项。5(2019北京西城期中)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

6、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科技发展最终要靠生物工程技术B启发袁隆平成功选育“南优二号”C促成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制定D对“科教兴国”战略有重要影响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邓小平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强调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对“科教兴国”战略有重要影响,故答案为D项。材料认为农业问题要由生物工程解决,而不是科技发展,排除A项;袁隆平选育“南优二号”是在1973年,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制定是在20世纪50年代,均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

7、除B、C两项。6(2019河南联考)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和科学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十四大强调“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反映了()A科教兴国战略得到了落实B我国科技教育水平的落后C党对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视D高校改革促进教育的进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教育和科学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由此可知党把科技和教育放到了重要地位,体现了党对科技和教育发展的重视,C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不符合材料时间,A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我国科技和教育的

8、发展程度,且我国科技教育水平的落后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高校改革,D项错误。7(2019云南文山月考)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蛟龙号”下潜首次突破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开创了世界同类型的科学作业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这意味着“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自由行动。这说明()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答案B解析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随着也不断提高,因此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故B

9、项正确。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和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的说法错误,排除A、D两项;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夸大其词,排除C项。8(2019贵州航天高级中学月考)1956年,毛泽东表示不能同意“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的,摩尔根、孟德尔是资产阶级的,李森科、米丘林是社会主义的”这样的说法。他认为,把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帽子套到自然科学上去是错误的。这一思想()A正确分析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B反映了“百家争鸣”的主张C标志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始终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答案B解析1956年,针对社会主义建设经济需要,毛泽东在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材料中正是这种

10、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中共八大上正确分析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自然科学,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属于经济领域,故C项错误;文革期间“双百方针”遭到破坏,故D项错误。9(2018江西南昌十中月考)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 B国民经济恢复发展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二为”方针的提出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1、促成了文学艺术科技的繁荣,材料以评弹艺术为例,揭示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文艺繁荣发展的时代特征,主要原因在于“双百”方针的提出,故C项正确。“社会民众强烈需求”不是评弹艺术再度发展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是在1952年底,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二为”方针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背景时间均不对,故D项错误。10(2019江苏南京调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该时期我国()A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已经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C颁布法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D建立起新中国人民教育

12、事业答案D解析到1965年,我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国民教育系统,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并不等于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排除B项;我国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才颁布法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排除C项;材料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这就为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作出宪法保障,故选D项。11(2018江苏沭阳期中)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全国文盲占人口总数的80%。到1978年,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下降到185%。1949年全国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2人,1978年上升为89人。以上现象的变化得益于()A义务教育的普及 B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C希望工程的推动 D科教兴国战略的

13、提出答案B解析我国初步形成国民教育体系是1965年,“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下降到185%。1949年全国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2人,1978年上升为89人”主要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推动,B项正确。A项是20世纪90年代,D项是1995年提出,时间均不符,故排除;C项是支持西部教育方式,与材料不符,排除。12(2019四川仁寿测试)据统计,1977年中国有570万人报考大学,年龄最小的仅十三四岁,最大的则有三十六七岁,27万人荣幸成为“七七级”。“老少同学”成为这时期一种特别现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国家的考试制度从此稳定B考试的公平公正得以体现C国家的人才短缺得以解决D高考的年龄结构得以优化答案

14、B解析高考制度是我国当前最为公正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使考试的公平公正得以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1977年恢复高考的情况,无法体现A、C两项;“老少同学”现象并非是年龄结构优化,D项错误。题组二模拟小题13(2019山东济南一中期中)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一现象()A反映了我国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B适应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需要C说明我国高校教育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D反映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中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

15、增加,只反映出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代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增加,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需要,故B项正确;C项“我国高校教育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明显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工科毕业生总体数量增加,无法看出高校学科建设的均衡性,故D项错误。14(2019江西抚州月考)我们国家历来重视知识分子,早在1956年的全国知识分子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指出: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应该给知识分子以应有的信任和支持,给他们以必要工作条件和适当待遇。这一举措()A适应了过渡时期的需要B配合了国家的改革开放C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D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题中之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56年”“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周恩来的讲话是为了激发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故答案为C项。19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