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史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639400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史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教师用书(pdf,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通史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教师用书(pdf,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通史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教师用书(pdf,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国通史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教师用书(pdf,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国通史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教师用书(pdf,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史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教师用书(pdf,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史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教师用书(pdf,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六 世界现代史 专题十五 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真题多维细目表 真题涉分 考点 俄国十 月革命 两种类型现代 化模式的探索 选修 难度设题情境学科素养 课标,阿拉曼战役中背景、意义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课标, 第二战场 的开辟 中原因、意义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课标, 世纪 年 代大危机 难美国工人工资变化表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课标 , 中国共产 党对二战 性质的认识 难不同认识及其国际背景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课标 , 华盛顿与罗 斯福的不同 对外政策 中“中立政策”“睦邻政策”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课标, 英法对德 经济封锁 中措施和作用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课标 ,开罗会议中

2、领土问题与战后秩序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课标,欧洲联合中“欧洲联邦”设想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课标, 苏联社会 主义建设 中苏联受到美国人关注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课标, 罗曼罗兰 反战活动 中反战活动的变化及原因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课标, 威尔逊“十四 点”计划 中背景及受阻原因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课标,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难苏联粮食产量与出口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课标 ,罗斯福新政中养老金制度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课标 , 戴高乐“自 由法国”运动 中原因及历史经验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总计 卷均分 题 卷 题 卷 题 卷 占比考频常见考法 命题规律与趋势 考查内容 经济危机、苏联社会主义

3、建设、罗斯福新政。 反战运动、“十四点”计划、二战性质、美国对 外政策、大国关系、开罗会议、“自由法国”运 动、欧洲联合、阿拉曼战役、第二战场开辟。 考频赋分 属于低频考点。 一般为 题,分值 分。 题型难度 选择题、非选择题均有出现,非选择题皆 为选修内容。 涉及经济体制问题,难度相对较大。 命题特点 关注两种现代化模式。 侧重考查两种现代 化模式的探索,尤其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关注选修。 选修试题内容相对简单,从 一个主题切入,考查诸如背景、特征、影 响等常规问题。 如( 课标,)。 解题方法 表明说明类。 如( 课标,)。 提炼材料主题(主旨)。 本题主题是粮食 产量出口增加。 回扣

4、课本知识。 苏联粮食出口是为了换 取工业资金。 点出问题实质。 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 了贡献。 考查趋势 比较考查中俄经济体制。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 中国改革开放、苏联经济模式与中国经济等。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成败得失、互相借鉴 也可能成为考查的重要切入点。 专题十五 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 一、背景 俄国经济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 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 的环节。 年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俄 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列宁发表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

5、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 维埃”的口号。 年 月,临时政府镇压工人和士兵的示威游行,两个 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二、经过 年 月 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 命发生在俄历十月,所以被称为“十月革命”。 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告工 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大会还通 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前者呼吁停止战争,后者规定 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大会选举产生了人民委员会。 这次会议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无 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三、意义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

6、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 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 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 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革命理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 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 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革命历程: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形成 了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 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夺取政权。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比较 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相同

7、点 都是由俄国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社会矛盾 尖锐而引发的 领导者都有布尔什维克党,都是发生在彼得格勒的武 装起义 不 同 点 任务不同 推翻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的沙皇政府 推翻 资 产 阶 级 的 临 时 政府 性质不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不同 两个政权并存:工兵代表苏 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 影响不同结束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实现了社会性质的变化,走 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指导纲领无“四月提纲” 考点二两种类型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国内外 敌对势力的进攻。 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

8、、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 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作用: 年,苏俄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下,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二、新经济政策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执行 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年高考年模拟 版(教师用书) 内容 农业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 由自己支配 工业 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 商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分配制 意义: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 复,

9、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三、“斯大林模式” 内容 ()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 资金。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 庄里。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建立相 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评价 ()作用: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国家可 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实现 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 化;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 后状态;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 高;

10、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后来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背景 ()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社会实 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造成了市场的虚假繁 荣。 资本家被眼前的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 ()盲目的股票投机,造成股票上市量猛增,股价大幅度 提高。 () 年 月 日,美国华尔街股市股价狂跌,经济危 机由此爆发。 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 业人数激增,人

11、民生活水平骤降;农民濒临破产。 特点 ()范围广:从美国爆发,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 ()持续时间长:从 年一直延续到 年。 ()破坏性巨大: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 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影响 ()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示威游行、罢 工等抗议活动不断;法西斯主义趁机抬头。 ()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国际 市场上的争夺,矛盾和摩擦日益尖锐,它们还进一步加紧对殖民 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 ()“自由放任”政策失败。 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 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导致危机不断恶化。 美国人民期盼

12、 出现新的强力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克服危机。 五、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上台: 年。 内容 整顿财政 金融体系 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 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加强对工业 的计划指导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 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企业关系 和劳资关系 调整农 业政策 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 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社会福 利方面 加强救济工作;提供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 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社会立法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13、,提高工 人的政治地位 作用 ()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得到恢复和发展。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在不触动资本主 义制度的前提下,形成了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 制,国 家 垄 断 资 本 主 义 开 始 出 现。 从 此, 资 本 主 义 告 别 “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 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列宁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两种不同设想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生产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设 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 情况下,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

14、展商品经济,进而使社 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属于间 接过渡。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 特点: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以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即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在维护资本主义 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分析比较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这两种重要的经济 理论 自由放任思想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提出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 密在 年出版的国 富论中详细阐述了自由 放任主义经济理论 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 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 书,提出了一整套解释资本主义 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危机产生的 理论 内容 市场机制是只“看不见的 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 活动;社会经济事务最好 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 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 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应对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 求。 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 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 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 专题十五 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续表 自由放任思想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影响 世纪 年代的经济危 机表明:在市场机制的作 用下,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