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415781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蒙古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蒙古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内蒙古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内蒙古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一中20182019学年度开学考试试题高二历史答题要求: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终了只交答题卡。5. 考试时长8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8分)1“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

2、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A巩固专制统治 B和谐人际关系 C维护社会秩序 D确立儒学独尊2中国先秦某位思想家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慈孝;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文饰)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据此判断,该言论体现的观点属于A法家 B墨家 C道家 D儒家3孟子主张“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保障;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上述主张的核心是A为政以德 B人性本

3、善 C推行“仁政” D克己复礼4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B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人自觉阶段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5有学者指出,西汉时期,儒学实际上并没有成为唯一的正统思想。汉书元帝纪中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这体现了A汉代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 B汉宣帝对儒家治国理念的无情抨击C西汉时法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D汉代统

4、治者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6“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A孔子 B董仲舒 C王阳明 D李贽7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8就整个宋代社会而言,宋代妇女再嫁者不是极少,而是较多。如大诗人陆游的妻子唐婉,在和陆游离婚后而改嫁;又如,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母亲谢氏,王安石的儿媳庞氏,岳飞的前妻刘氏等等。这从侧面反映出A理学尚

5、未影响到社会生活 B商品经济影响民众婚姻观念C宋代朝臣和名士的示范作用 D宋代社会生活相对较为开放9宋明理学思想包含了“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这说明宋明理学A以提高个人修养为根本目的 B注重培养经世致用人才C使儒学逐渐完整并走向成熟 D受到当时统治者的推崇10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危机 B王阳明主张“经世致用”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阳明心学对后世影响巨大11黄宗羲说:“夫儒者

6、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据此推论,他们都主张A改革科举制度 B“经世致用,学以济世”C加强理学文学的研究 D抨击封建君主专制12“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佛教传入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在中国,破布制成的优质纸约从公元100年就有了,并很快取代了书写用的笨重的木片和竹条。但是由于

7、纸不像木片那样经久耐用,而且它早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就有了,所以不能不有悖常理地认为,某些书的散失应归咎于纸。”材料反映了造纸术的发明A领先于欧美国家而且简洁实用 B对后世具有无可估价的重要性C造成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外流 D一度使部分中国文化典籍散失14西方学者认为自然现象应该是统一的,如法拉弟认为既然电能生磁,磁就极可能生电,沿着这一思路探索,他终于为人类找到了新的能源。而明清时期中国人的哲学观、自然观还停留在简单的“天人合一”,甚至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阶段,妨碍近代科学理论的发展。这说明妨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原因是A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B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C君主专制发展到

8、顶峰 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15宋人徐兢撰写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记载:“是夜,洋中不可住,惟视星斗前进,若晦冥,则用指南针,以揆南北。”对这段文献解读正确的是A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的首次记录B宋代人利用磁石指南特性发明了指南针C可印证在北宋时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D可证实中国是最早发明指南针的国家16清代的画作太平欢乐图其大致内容有市井万花筒、市井娱乐和浙江名特产三大部分,依次展现杭嘉湖地区百业兴旺、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景。该类绘画在清代大量出现主要是由于A文人山水画的兴盛 B绘画理论的成熟C城市经济的繁荣 D绘画题材的广泛17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

9、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 B皇权源于宗教祭祀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 D汉字是文明的载体18“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主要说明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19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璋主编全宋词及孔凡礼编全

10、宋词补辑录存作品达2万余首,可考作者1430多人。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宋词的繁荣A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 B导致诗歌走向了衰落C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 D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20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城市里“瓦肆”“勾栏”纷纷出现,到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A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 B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C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 D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21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

11、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22传统的经世思想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变化,“经世思想不仅包涵批判现实、倡言改革的振兴实学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关注夷情的新视角。”以下思想,可以归入鸦片战争后经世思想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世道必进,后胜于今”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变法之本,在育人才”231873年,总理衙门与英、法、俄、美、德五国公使围绕亲递国书的觐礼问题进行谈判,双方辩论往返持续三个月之久,最终达成协议:五国公使觐见时不行跪拜之礼,公使们将觐见本国君主的三鞠躬之礼改为五鞠躬。据此可知中国A外交主动融入世界 B外交艰

12、难向近代转型C近代外交的屈辱性 D奉行传统外交理念241895年,由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一书在上海出版后,几千册一售而空,三年间卖了两万到三万本,一时成为 “谈新学者,皆不得不备之书”,以致于盗版书更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该书内容适应了当时国人的需要 B清政府对教育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C翻译者采用了本土化的译书策略 D外国传教势力在中国获得迅速发展2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列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这主要是指A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 B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C激

13、进民族主义者宣传民主科学 D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26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吴虞强调:“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力亦散。”由此可见两人的真实目的是A否定传统文化 B遏制复辟逆流 C传播西方文明 D追求民主政治27张太雷在其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一文中写道:“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早夭的原因是A对传统文化绝对地否定 B对西方文化绝对地肯定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D仅局限于知识分子中传播28李大钊在北

14、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同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哪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A弘扬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 B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C推动中国思想界学习苏俄 D颂扬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29胡适说:“新思潮的精神是一种批判的态度。新思潮的手段是研究问题和输入学理。新思潮对于旧文化的态度,在消极一面是反对盲从,是反对调和;在积极一面是用科学的方法做整理的功夫。”据此,你认为胡适宣扬新思潮的目的是A学习西方文化,抵制外来侵略 B打倒孔家店C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D师夷长技以自强30孙中山在分析太平天国何以失败时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提出要实行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