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策划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391342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剧策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电视剧策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电视剧策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电视剧策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电视剧策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剧策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剧策划(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电视剧策划,2,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一、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制播状况 二、这一时期的电视剧种类 三、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创作回顾,3,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一、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制播状况 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现为中央电视台),建立于1958年5月1日。同年6月15日该台播出了我园第一部直播电视刚一口菜饼子,这是中国电视剧的发端。,4,一口菜饼子,讲述一位母亲将仅有的一口菜饼子留给女儿,在饥寒交迫中死去的故事。当时的演播室里搭起一个简陋的小布景,两部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拍摄画面,正是这部20分钟的“直播电视小戏”,开启了中国电视剧的序幕。,5,

2、中国电视刚初创阶段前后近8年,所有插出的电视剧均采取黑白图像的直播方式。 在此8年中,北京电视台共播出电视剧90部 。,6,1958年9月4日,当时的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电视剧党救活了他。这是根据上海广慈医院抢救被烧伤的炼钢工人丘财康的真实事迹而创作的纪实性电视剧。由此以后,这种“真人真事”类型的纪实电视剧,成为中国主旋律电视剧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类型。 这年10月,新成立的上海电视台播出了第一部电视剧红色的火焰。1962年1月13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电视剧莫里生案件,它是根据美国作品改编的,用来揭露非美活动委员会对美国进步人士的迫害性审判。,7,1963年8月17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电视剧火种,它是一部

3、反映美国种族和阶级矛盾的电视剧。1965年,适应当时“抗美援越”形势的需要,北京、上海、广州陆续播出了根据越南民族英雄阮文追事迹改编的电视剧。 这一时期根据柯岩同名独幕剧改编的电视剧相亲记,是一部比较贴近生活的作品。由于广受欢迎,相亲记连续演播4次,并曾赴广州演出 在直播时代,这意味着整个剧团搬迁式的巡回演出。,8,从全国范围看,8年中,共生产直播电视剧200部左右。1966之前,8年时间里,全国只播出了80余部这种“一条主线,两三个场景,四五个人物,七八场戏,三十分钟,二百个镜头”的“直播电视剧小戏,9,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二、这一时期的电视剧种类 这些电视剧,从

4、内容上看,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10,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三、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创作回顾 (1)长达8年的直播电视剧阶段,为我国培养了第一代电视剧创作人才。 (2)直播电视剧的剧目,大多贴近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情绪,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这给后来中国电视剧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直播电视剧有时也采用电影胶片拍摄作为辅助手段,但由于成本较高,只在极数剧目的少量外景中使用。,11,第二节: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

5、 (19661976),一、社会政治背景 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的“坏节目”的八条内容,这就是: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 “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

6、,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12,第二节: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 (19661976),二、状况 1967年5月10日,江青的谈京剧革命公开发表。从6月开始,八个“革命样板戏”在北京舞台会演一个多月,并从此占领了电视荧幕-轮番播出舞台演出及其后拍摄的影片。 北京电视台仅仅在1967年用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 上海电视台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扎根农村的故事。,13,从1967年到1977年,其间多数时间处于文革时期。这一时期,电视剧“为政治服务”的色彩更为明显,且创作成绩极为寥落,几成空白,

7、乏善可陈。 值得记入历史的有这样几部作品:反修防修主题的考场上的斗争(1967),学大寨主题的架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主题的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1975)、神圣的职责(1975)。其中,考场上斗争,是中国电视史上唯一一部用黑白录像设备制作的电视剧,它也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生产此后脱离直播时代,跨入录像制作时代和彩色时代。,14,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一、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的发展背景 1.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终于以“四人帮”的粉碎而宣告结束,新时期也正是伴随着“文革”梦魇的渐渐消逝而开始的。以1978年5月播出的彩色电视剧三家亲为起点,中国电视剧迎来

8、了全新的发展。 2. 1979年8月18日至8月27日,中央广播事业局为解决电视节目的来源问题,召开了首次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号召全国有条件的电视台都大办电视剧,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举办全国电视节目大联播做好准备,并决定立即进口国外的电影电视片。 3. 1981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电视剧理论研讨会全国电视剧编剧经验总结会。,15,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一、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的发展背景 4. 1981年4月,第三次全国电视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1980到1981播出的电视节目进行评选,这一全国性的电视剧评奖活动从此坚持一年举办一次,原名“全

9、国优秀电视剧奖”。 1983年开始正是命名为“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是中国电视剧最高“政府奖”。,16,5. 1983浙江大众电视杂志社举办了第一届电视剧大众电视“金鹰奖”评选。 1980年,大众电视在杭州创刊。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浙江省广播电视厅主办。1983年,大众电视设立“金鹰奖”,发起人为时任浙江电视台台长的林辰夫先生。它刊登优秀电视剧导演、演员的专访及拍摄花絮;连载根据国内外的优秀电视剧本改编的故事,评介国外著名导演、演员;报道最新拍摄消息及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为各电视制作单位及导演们推荐演员;为电视文艺工作者提供电视信息和切磋技艺的园地。1992年被列为影视艺术类核心期刊。 “中国金

10、鹰电视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电视艺术综合奖,其前身为“大众电视金鹰奖”,是国家级的唯一以观众投票为主评选产生的电视艺术大奖。第16届起改名为“中国电视金鹰奖”,从2000 年第18届开始, 经中宣部批准,“中国电视金鹰奖”全面升级为规格更高的“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 每年在长沙举行。自2005年起,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17,6. 1982年1月,中国电视剧艺术委员会成立,委员会做了大量促进电视剧生产的实际工作。 7. 1982年5月,广播电视部成立。,18,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二、1978年到80年代中期

11、电视剧制播状况 国外影视片不断被引进,为中国电视的发展提供了养料。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伟大的曙光、难忘的1919、乡村女教师、望乡这些来自南斯拉夫、苏联和日本等国的电影1978年后陆续在国内电视荧屏上播出。经历了严格筛选的国外影片在不涉及意识形态冲突下,顿时打开了国内观众的眼界,也让数十年来一直处在封闭中的中国的电视工作者抽了一口凉气。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台。这一年播出三家亲、窗口、教授和他的女儿等电视剧8部;,19,20,1979年播出电视剧19部,有影响的有体现年轻人奋发图强的有一个青年,表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祖国的儿子、反映张志新烈士事迹的永不凋谢的红花

12、和反映家庭关系的爸爸病危等。其中中央电视台6部(如岳云传有一个青年),上海电视台5部(如玫瑰香奇案永不凋谢的红花),广东电视台3部(如神圣的使命小哥俩),其余几部是浙江台,天津台,河北台和湖南台各一部。 。,21,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剧131部,数量急剧增长,这是1979年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号召“大办电视剧”的结果。这些电视剧里,引起反响的有凡人小事、女友、乔厂长上任、何日彩云归等,作品的题材迅速扩大,风格上也向多样化发展。 1980年是电视剧复苏以来的第一个大丰收年,这一年中央电视台共播出电视剧131部。 1980年,我国还制作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并于198

13、1年2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22,23,1981年,浙江电视台录制的电视剧为奴隶的母亲得到的一种评价是:“春宝爹酗酒、溺婴以至出典妻子,是丑化了贫下中农。” 同是在1981年,中央电视台和丹东电视台联合录制了电视剧新岸。新岸根据报告文学走向新岸改编,讲的是文革中失去家庭温暖的小姑娘刘艳华走上盗窃犯罪道路,被抓捕坐牢,在狱中得到管教干部的改造,出狱时决心重新做人,不料重返社会后受到包括家人在内的人等的百般歧视;苦闷的刘艳华一度寻死,后加入上山下乡队伍,投入艰苦劳动,默默守卫自己的尊严;此期间她得到农村青年高元钢的爱情,在爱情的感召下,她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终于走向了光辉的新岸。,24,1982年

14、,全国制作电视剧348集。这些作品中,被热议的有表现文革一代青年苦闷与追求的4集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改编自古典名著的武打电视连续剧武松,反映当时青年面貌的3集电视连续剧赤橙黄绿青蓝紫,反映解放前上海小市民和知识分子悲惨生活的3集电视连续剧上海屋檐下等。,25,1984年5月6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香港亚洲电视台的武打连续剧霍元甲,在中国大陆轰动一时,这带动了后来中国一大批武打动作电视剧的出现。 1984年,以家庭伦理和血缘关系为题材的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巴西电视连续剧女奴、墨西哥电视连续剧诽谤等在中国相继播放,也对后来中国的家庭情节电视剧带来了明显影响。,26,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

15、978年-80年代末),三、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电视事业在这一时期有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1979年全国仅有电视机485万台,而到1985年初,全国就已有电视机5千万台,是6年前的10倍。观众人数也增加至两亿人。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仅有19部,而到1986年,全国电视剧年产量就己达1500部(集)左右。,27,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从1978年文革之后一直到80年代中期,这几年是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时期,这种复苏不但表现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也有了很大提高,直接进行宣教的剧目很少,而带有

16、现实主义和反思色彩的电视剧却出现很多。 从创作题材范围看,农业战线,农村生活,军旅生活,青年风貌,儿童生活,知识分子生活,商业活动等都有展现;在剧作风格上 可谓:“百花开放”,有正剧、喜剧、也有悲剧、讽刺剧;从整体上看,这几年的创作体现出较强的现买主义创作倾向。,28,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从电视剧题材类别来看,这几年具有代表性的电视剧主要有以下几类: 1. “伤痕电视剧” 2. 改革题材的电视剧 3. 塑造新时代英雄形象的电视剧 4. 反映农村新面貌的电视剧 5. 展现军警风貌的电视剧,29,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