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贸易理论6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390494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6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6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6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6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6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国际贸易理论6(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8/25,1,第五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2019/8/25,2,第五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第四节 产业内贸易 第五节 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 第六节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2019/8/25,3,第一节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2019/8/25,4,一、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背景,二战以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展。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遇到挑战,国际贸易中的许多新现象无法用传统的贸易理论来解释,甚至与传统贸易理论相悖 。,2019/8/2

2、5,5,传统贸易理论之所以出现危机,是因为其理论依据的前提假设在现实中发生了很大变化。 无论是古典比较优势理论,还是新古典的要素禀赋理论,都是以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但是,这些假设条件使这些理论对于当今国际贸易中的许多问题无法给予科学圆满的解释,而且如果改变其中的某一些假设条件,就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论。,2019/8/25,6,在上述前提下,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出现已成为必然。,2019/8/25,7,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轨迹,从20世纪50年代里昂惕失的质疑开始,60年代的林德和维农从动态角度提出了不同于比较优势的新的贸易基础。 到70年代末,国际贸易理论出现重大突破。 80年代

3、初,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新贸易理论”。 新古典学以一般均衡分析为基础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完全竞争理论模型”,新贸易理论则可称之为“国际贸易的不完全竞争模型”。,2019/8/25,8,新贸易理论的产生渊源主要有两个: 一是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传统贸易理论已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许多重要的国际贸易现象; 二是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为新贸易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19/8/25,9,三、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关系,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是在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取代了传统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两者的区别是: 首先,从

4、解释对象上看,它们分别解释的是不同的贸易现象,前者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而后者则着重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2019/8/25,10,其次,从理论基础上看,前者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而后者以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 因此,两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它们共同丰富和发展了国际贸易理论体系。,2019/8/25,11,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2019/8/25,12,一、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规模经济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增加,每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会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下降。微观经济

5、学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也称规模经济。,2019/8/25,13,规模报酬不变:在最佳的生产规模中,产品的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平均成本不会再因为产量的增加而减少。这一阶段就被称这“规模报酬不变”。 规模报酬递减:当生产规模继续扩大时,平均生产成本会因规模过大、管理和合作效率下降等原因而上升。这种在最后阶段出现的现象被称为“规模报酬递减”或“规模不经济”。,2019/8/25,14,成本下降,成本不变,成本上升,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产量,成本,O,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与规模经济,2019/8/25,

6、15,二、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拥有内部规模经济的,更多的是处于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地位的企业。 在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中,内部规模经济的实现与市场容量有着密切关系。 一般而言,如果两国国内市场存在差异,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则大国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规模经济的产品,小国将只能生产完全专业化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2019/8/25,16,内部规模经济、垄断竞争企业与行业内贸易,如何解释发达国家之间工业产品的“双向贸易”?或者说行业内贸易为何存在? 下面以美国和日本的汽车贸易为例进行说明。,2019/8/25,17,LAC,LAC,0,100,200,2.0,1.5,C,P,C,P,2.0,10

7、0,卡车产量,卡车产量,0,出口到美国,日本,美国,规模经济与工业品的双向贸易,2019/8/25,18,LAC,100,0,2.0,轿车产量,C,P,C,P,LAC,2.0,1.5,100,200,出口到日本,轿车产量,0,规模经济与工业品的双向贸易,2019/8/25,19,美国和日本产生贸易前,两国各自生产部分卡车和部分轿车:日本生产100辆卡车和100辆轿车,美国也如此。 由于各自市场规模狭小,两国的产品生产成本都高居2万美元。 美国和日本如果开展贸易,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使成本下降。,2019/8/25,20,比如,日本将卡车的生产规模扩大到200辆,价格下降至1.5万美元;美

8、国的做法是将轿车的生产量扩大至200辆,同样可以使价格下降,比如说1.5万美元。 这样比美国和日本什么车都生产更有利。 双向贸易的基础是规模经济,而不是技术不同或资源配置不同所产生的比较优势。,2019/8/25,21,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2019/8/25,22,一、国际贸易中的不完全竞争环境,完全竞争:指没有任何干扰和障碍的自由市场竞争。 完全竞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没有一个买者或卖者能够单独影响价格,均为价格的接受者; (2)许多厂商生产同样的产品,任何买者都不会对一个卖者的产品产生偏好,从而排除了卖者垄断; (3)所有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厂商可以自由

9、进入或退出。,2019/8/25,23,完全垄断:一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全由一个厂商控制。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而非价格的接受者。,2019/8/25,24,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是同时包含竞争和垄断因素的市场状态。或者说是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状态。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千差万别,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统一的理论框架去描述它。但有两种具体市场形态常常成为不完全竞争理论研究的对象: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2019/8/25,25,二、价格歧视和国际贸易,价格歧视指对虽然出售的是同样的产品,但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国际贸易中的这种价格歧视行为通常称为“倾销”。“倾销

10、”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是一种出口激励,可以解释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出口动力和贸易原因。,2019/8/25,26,价格歧视的三个必备条件:,不完全竞争 市场分割 不同市场上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弹性不同,2019/8/25,27,倾 销,定义:以低于“正常价格”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的行为称为倾销。 “正常价格”可用以下三种方式确定: 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 出口到第三国的价格; 结构价格即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行政费用及合理利润之和。,2019/8/25,28,这三种确定“正常价格” 方式的重要性递减,只有第一种方式不适用时才适用第二种方式,第二种不适用时才采用第三种。 倾销是一种价格歧视。 在

11、价格方面国内与国外的市场价格分别为Pd和Pf,且PdPf。这种国外销售价低于国内价格的情况就是倾销。倾销的幅度(marginal of dumping)为Pd-Pf。,2019/8/25,29,第四节 产业内贸易,2019/8/25,30,一、产业内贸易的定义及计算,同产业贸易或称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定义为在同一时期内既进口又出口属于同一产业的产品。,2019/8/25,31,通常用产业内贸易指数( IIT)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0=IIT=1,IIT=0 不存在产业贸易 IIT=1 进出口价值相等 IIT值越大,表示行业内贸易程度越高。,2019

12、/8/25,32,二、产业内贸易是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作用的结果,1.相同产品的同产业贸易 2.差别产品的同产业贸易 3.同质产品同产业贸易,2019/8/25,33,第五节 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 国际贸易,2019/8/25,34,要素禀赋理论在考察国际贸易的原因时,假定两个国家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但在现实中各国使用的技术确实存在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是动态变化的。,2019/8/25,35,为了解释在技术变化基础上的国际贸易的起因和贸易模式,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Posner)提出了技术差距原理率先给出了解释。 该原理认为,大量发生在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

13、是基于新产品和采用新工艺生产的基础上的。,2019/8/25,36,由于对专利和商标的保护,新产品和新工艺使得技术创新国在世界市场上暂时居于垄断地位,成为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等到新产品技术成熟并且被进口国的生产者获取后,他们就会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进行模仿生产并出口该产品,甚至出口到技术先进的发明国。,2019/8/25,37,与此同时,最早的技术发明国也许已经开发了更新的产品,采用了更新的工艺和技术。于是新一轮的技术差距又产生了。 1966年,维农在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发展出生命周期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一个新产品的技术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及标准化阶段。,2019/8/25,

14、38,第一阶段:技术处于发明创新阶段 产品新颖,除发明国外,其他国家对这一技术知之不多。发明国垄断该产品的生产,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 新产品实际上是科技知识密集型产品,往往首先出现在少数发达国家(如美国)。,2019/8/25,39,第二阶段:技术逐渐成熟,生产过程已经比较标准化。 由于成熟的生产技术会随着产品出口而转移,所以与此同时,国外的生产也会增加,发明国的出口开始下降,一些产品进口国能够通过迅速地模仿而掌握技术并进而在本国生产,随后出口到其他工业国(如欧盟、日本)。 该产品也从知识密集型转化为技能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2019/8/25,40,第三阶段:技术已不再新颖和秘密,许多技

15、术已包含在生产该产品的机器(如生产线)中了。任何国家只要购买了这些机器也就购买了技术,技术本身的重要性已经逐渐消失。 因此,技术和资本资本逐渐失去了重要性,劳动力成为决定产品是否有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该产品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此时,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显示出不可比拟的比较优势,成为主要生产和出口国。,2019/8/25,41,动态的理解:,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变化,影响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也在变化。 即使各国仍然拥有原来生产资源的储备比例,其生产和出口的比较优势也会由于产品要素密集性的变动而转移。 因此,不同类型的国家能够在不同的阶段上具有比较优势。具体情况可以用下图表示:,2019

16、/8/25,42,2019/8/25,43,第六节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2019/8/25,44,一、决定需求的因素,决定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实际需求; (2)喜爱偏好; (3)收入水平。,2019/8/25,45,二、需求的收入弹性和恩格尔法则,1.需求的收入弹性 人们对收入变动所作出的需求反应称“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需求变动的百分率与收入变动的百分率之比: =对A需求变动的百分率/收入变动的百分率 1,表示A需求量增加的比率超过收入增加的比率;,2019/8/25,46,1,表示对A需求量增加的比率低于收入增加的比率; 0,表示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对商品A的需求量反而减少。 经济学家根据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的值,即根据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将商品分为“奢侈品”( 1 ),“必需品”(1 0 )和“劣等品”( 0 )。,2019/8/25,47,2.预测需求的变动情况 对在各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作出估值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