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二 古诗词鉴赏ⅱ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291495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二 古诗词鉴赏ⅱ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二 古诗词鉴赏ⅱ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二 古诗词鉴赏ⅱ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二 古诗词鉴赏ⅱ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二 古诗词鉴赏ⅱ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二 古诗词鉴赏ⅱ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二 古诗词鉴赏ⅱ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专题十二 古诗词鉴赏, 真题研练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解考点考情,磨高考真题,探命题特点,解考点考情,总体要求 能阅读理解、分析鉴赏浅易的古代诗文。 简释:该要求有两重含义。一是阅读的诗歌的难易度:浅易。二是以鉴赏为主,伴随着理解与分析活动。,考点简释,分项考点 (1)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简释:该考点规定了鉴赏的内容。 形象。它也叫意象,包括景物、事物、人物三类形象。 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艺术技巧。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 (2)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简释: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

2、价。“评价”要求较高。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看,真正要求作出评价的试题不多,倒是分析概括诗歌思想感情的试题较多。,考情表览,1.选诗特点:多变 (1)从体裁上看,灵活多变。既有近体诗,又有古体诗;既有诗,又有词。 (2)从时代上看,跨度较大。既有唐宋的,又有南宋的,更有金、元的。总体上以唐宋为主。 (3)从题材上看,多元交替。既有传统的题材诗,如送别怀人诗、羁旅行役诗,又有新颖的赠寄诗、民生诗。选材富有浓浓的家国情怀。 (4)从难易程度看,难易适中,近几年偏易。 2.考点特点:稳定 主要考“意”(思想内容)、“情”(思想感情)、“法”(表达技巧),尤以表达技巧为最,每年必考。,数据密解,3.题型特

3、点:稳定 主要由一道填空题与一道简答题构成。填空题重点放在思想内容及情感上,答案简洁,多为2分,试题容易。简答题几乎全放在表达技巧上,答案完备,难度较大,多为6分。,磨高考真题,1.(2018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王昌龄 李 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注,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 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1)读标题,探内容:_,读懂文本,约5分钟,提示 一个“送”字,表明该诗是一首送别怀人诗。,(2)读正文,明主旨 该诗有两个明显

4、的“情语”,分别是“_”和“_”,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朋友远去的_之苦、_之情。,暮情,叹息,离别,依依不舍,鉴赏 这首诗属于送别诗,诗一开头,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既是记叙写景,更是抒情言志,以景衬情。先写洛水东流,后写送君情意,“送君多暮情”是全诗关键,领起全诗,点明伤别之情,表现中心题旨。以下十句则多角度、多层次加以铺写,全方位渲染这种离别之情。作者视点由近到远,“野寺”“孤山”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数千里”无蒲稗,又给人以空阔荒凉之感。夕阳下的舟楫微波,增添了离别的伤感。举酒于林月之上,醉卧于沙洲之边,也许只有在梦中你我才能相会。主体部分写景,竭尽铺陈之能事,从不同角度渲染“多暮

5、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伤感离别之情。最后两句照应开头,再次点明“伤离别”的主题,并以想象和联想营造更辽阔的意境,抒发无穷的思念之情。全诗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重在点染,有声有色,镜头感强,意境深邃,委婉蕴藉,给人以绵远悠长的审美体验。,(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_,体现出诗人_的心情。(2分)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久留(逗留) 依依不舍(每空1分) 答题提示:该题一题两问,一考词语理解,一考情感把握,而且都集中在“淹留野寺出”这一诗句中。第一问,可用两法解词,一是联系教材法,联想到教材离骚中“日月忽其不淹兮”即可理解;二是邻字释义法,“淹”与“留”是同义组合。第二问可以通

6、过对诗歌“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如标题、第一句中“送君多暮情”,再加上“淹留”一词即可答出。,真题训练,约6分钟,(2)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6分)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每条2分,合起来就是两“点”一“染”),答题提示: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知道什么是“点染”,而理解“点染”手法的关键又在于对苏教必修四教材雨霖铃课后练习的留心。所谓“点”,就是“点

7、明主旨”“点出情感”;所谓“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铺叙、描写或渲染。从这个角度入手,这首诗的“点染”,就可以分为“点”出“送君多暮情”。“染”:用“夕阳”“微波”“林月”“沙鸟”等意象加以渲染离愁。结尾再“点”:叹息此别离。形成“点、染、点”的结构。 该题命题用心良苦,关注教材,回归教材,呼唤学生对教材的重视。也体现了浙江卷古诗鉴赏第2题专考“手法”且“手法”不在常见范围内的特点。不过,该题有考查“术语”之嫌。,2.(2017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

8、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 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通“锸”。铁锹。,(1)读标题,探内容:_ 提示 标题交代了写作对象采地黄者,暗示他可能是一位下层百姓,隐含作者对他的同情。,读懂文本,约5分钟,(2)读正文,明主旨 该诗采用_的口吻叙述了采_、_地黄的故事,表达了对下层百姓的同情,批判了_的社会现实。,采地黄者,地黄,卖,贫富不均,鉴赏 这首诗作于元和年间,此时诗人退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内)。农民遭遇春旱秋霜之灾,无法维持生计,只得去田间采地黄,而富贵人家却用粮食喂马,诗人对此深有感触,写下了这首反映贫民疾苦的诗。开篇六句,诗人介

9、绍为什么会有采地黄这一行为。前两句交代了全诗的背景:辛苦劳作的农民遭遇天灾,春日没雨,夏粮绝收,秋天又降早霜,秋粮减收。第三至六句,交代了农民生活的境况。农民到了年底没有粮食,只好去采地黄,拿地黄换粮食。第七、八句写农民采地黄的艰辛,再次说明农民生活的不易。以上八句叙写的中心是农民采地黄。诗人虽然是以一种平淡的口吻和语言叙述的,却能够激起读者对贫苦农民不幸遭遇的同情。后六句叙写卖地黄的情形。第九、十句写把采来的地黄卖给富贵公子。而富贵公子买地黄是为了给马匹进补。“肥马”“照地光”说明即便庄稼遭遇了灾害,但富贵人家的马匹依然有粮食吃,而且是膘肥体壮,毛色发亮。由此可见,在这样的灾年里,富人过的仍

10、是一种奢靡的生活。结尾两句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将批判豪门奢侈、同情贫民的主题揭露得更加深刻。,(1)本诗前八句叙写_,后六句叙写_,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采地黄 卖地黄(每空1分) 答题提示:根据题中关键词语“叙写”得知,所空内容应是概括了的叙事内容,根据提示的答题范围,可在前八句中提取“采”字,后六句中提取“卖”字。,真题训练,约6分钟,(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叙述: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

11、刻的印象。 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叙述”3分,每点1分;“对比”3分,每点1.5分),答题提示:该题要求赏析的是这首诗的两个手法:叙述与对比。先思考“叙述”的赏析切入点:叙述角度、人称,叙事特点(是否主客观结合,是否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叙述的具体手法等,然后阅读该诗,找到对应的特点即可。再谈对比,按照“与对比,有效果”的格式阅读、表述即可。,3.(2016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

12、回答问题。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 东都:北宋都城汴梁。宣和:宋徽宗年号。,(1)读标题,探内容:_ 提示 标题交代了写作对象北来人,暗含“北来人”是什么样的人的悬念。,读懂文本,约5分钟,(2)读正文,明主旨 该诗中的“北来人”是指_,即_(用自己的话解释)。它是以_的口吻叙述了“北来人”_的悲惨故事,表达了_,流露出_之悲。,旧京女,逃到闽地的北宋遗民,北来人,家破人亡、饥寒交迫,对

13、北宋遗民的同情,亡国,(3)读注释,挖暗示 注释的暗示是:_。,“北来人”的身份、籍贯,鉴赏 北来人是刘克庄在北宋亡国后所写的感悟诗,诗中流露出亡国之恨与遗民之悲。将当时亡国后的心迹刻画得十分到位,“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是以物感人,触景生情,“胡运占难久”是一种美好的期望,作者将亡国之恨通过旧京女的妆髻还保留着宣和年间的发式,表达人民对故国的怀念。 此二首北来人是代一位从汴京逃归者抒发其愤慨与酸辛的。前一首二、四两联侧重叙事,一、三两联侧重抒怀。交错写来,显得跌宕有致。末句与陆游梦中所见“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事同情异,哀乐全殊。后一首写“北来人”南归后对现状的失望之情,结句又与

14、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同意。沉郁苍凉,在刘克庄的五言律诗中别具一格。,(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任答出对仗、拟人中的一种,得1分;答情景交融并分析,得2分) 答题提示:赏析题的基本思路先明确画线句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再结合诗句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明确手法优先从修辞方法考虑,对偶、拟人不难判断出来。再品味诗句中的“残”“废”等关键词,它们写出了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由此引出对其中思想感情的分析。联系题目与注释,画线句抒发的应是“北来人”的流离之苦、亡国之痛。,真题训

15、练,约6分钟,(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每点2分,手法与分析各1分,任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答题提示:该题问的是“叙事”“特色”,在诗歌中分析叙事特色,很陌生,难度大。不过,可以先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展开分析。第一首诗可以看出“北来人”关心国事的情怀,联系第二首诗“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两句,达官贵人歌舞升平,不问敌情,两者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构成对比的还有第二首诗的“同”与“独”,以及由“饥”“贫”推知流亡前后境遇的不同。再从叙事的视角(人称)、语言及内容看,情感的表达也是分析的角度之一,可扣住“凄凉”“独”“老身闽地死”等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