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6127144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东省滨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期末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第I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纸选择题答题区,第卷的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区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区分布十分广泛的一种新石器文化。据考古发现,黄河中游的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与仰韶文化有一定的源流关系;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仰韶文化的影响。这说明A. 中原地区率先迈入文明时代B. 新石器时期各地文化平衡发展C. 各种文化相互影响中发展

2、D. 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各具特色【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黄河中游的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都与仰韶文化存在一定的关系,这说明各种文化在相互影响中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原地区与其他地区迈入文明时代的时间,无法得出中原地区率先迈入文明时代;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新石器时期各地文化的发展程度,无法得出各种文化平衡发展;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这些文化都和仰韶文化存在一定的关系,并未体现其各具特色。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在大汶口一些富有的大墓中,既有棺椁,又有大量的随葬品,最多的达180多件,包括精美的彩陶、黑陶等,这与葬在

3、同一墓地而几乎一无所有的墓葬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反映出当时A. 出现财产私有现象B. 处于母系氏族社会C. 发明陶器制作技术D. 阶级社会已经产生【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大汶口墓葬出现了“富有”和“一无所有”的差别,由此可判断出此时期出现财产私有现象,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C选项错误,中国古代先民至少在1万年以前就已掌握了制作陶器的技术,不是大汶口文化时期。D选项错误,大汶口文化时期阶级社会尚未产生。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

4、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材料反映的信息是“一个农夫可以养活5口甚至9口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促进了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这反过来又会强化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经济,从而促进个体小农经济在战国时期形成。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农业收益增加”不会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农业收益增加”的原因,不是结果,故C项错误;这里的“大土地所有制”指的是当时的地主土

5、地所有制,战国时期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个体小农)和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都较为迅速,小农经济不会阻碍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个体小农经济4.公元前635年,周襄王因内乱而奔汜(地名)。晋文公打着“勤王”的旗号,恢复了襄王的地位,但就在襄王为他举行的宴会上,晋文公公然向周襄王请“隧”(“隧”是天子死后下葬的墓道),要求自己死后享受天子规格的葬礼。可见A. 天子以“共主”的名义控制诸侯B. 各诸侯国利用王室旗号发展势力C. 天子共主地位名存实亡礼崩乐坏D. 周襄王已确认晋文公为中原霸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晋文公要求自己死后

6、享受天子规格的葬礼,可见他是有意要僭越周礼,这使得天子的地位受到挑战,说明春秋时期天子共主地位名存实亡礼崩乐坏,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天子以“共主”的名义控制诸侯;B选项错误,材料中仅涉及了晋文公,并未涉及各诸侯国的信息,也无法体现利用王室旗号发展势力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周襄王对晋文公此举的态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5.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者认为人与禽兽不同之处就在于人要靠劳动生活,只有努力生产才能生存。他还认为不劳而获是不仁不义的行为。据此推断,该学者属于A. 儒家B. 墨家C. 道家D. 法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强调劳动的重要性,主张

7、劳动自养, 反对不劳而获, 体现了墨家对劳动人民苦难的同情,对统治者不劳而获行为的批判,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儒家贵道贱器,鄙视生产劳动;C选项错误,道家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主张脱离生产劳动;D选项错误,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并未同情广大劳动人民,批判统治者的不劳而获。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6.陈胜、吴广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首举义旗,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其“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削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据此可知,这一农民战争A. 启迪了后世反封建的抗争精神B. 使农民起义成为社会发展主流C. 直接推翻了秦王朝的

8、黑暗统治D.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斗争【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体现的首义精神、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主流不是农民起义;C选项错误,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最终推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D选项错误,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但不是第一次反抗斗争。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7.汉高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应对严峻的经济局势,包括复员军队、招抚流亡还原籍、“十五税一”、释放奴隶、商人子弟不得为官、不得拥有私田等。这些措施旨在A. 限制土地兼并B. 恢复农业生产C. 增加赋税收入D

9、. 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汉高祖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以达到恢复农业生产、解决严峻的经济局势的目的,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与土地兼并无关;C选项错误,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田赋税收的目的是恢复农业生产,不是增加赋税收入;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汉初实行的修养生息政策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8.司马迁在整理历史材料时,“采经摭传”“涉猎者广博”,有书本的,有档案的,有自己采访的,对这些丰富的史料,他尽可能地进行选择和考订。其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

10、恶”。这体现了A. 司马迁是历史研究的开创者B. 只有多元化的史料才有价值C. 历史研究必须摒除主观意志D. 司马迁严谨求真的治史态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司马迁在整理历史材料时,“采经摭传”“涉猎者广博”,有书本的,有档案的,有自己采访的,对这些丰富的史料,他尽可能地进行选择和考订。其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这体现了司马迁严谨求真的治史态度,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司马迁是历史研究的开创者;B选项表述过于绝对,错误;C选项错误,历史研究必然会牵扯主观因素,不可能完全摒除。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9.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不少

11、菜肴的做法来自外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 政权更替频繁B. 封建国家分裂C. 经济重心南移D. 民族交融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汉人的饮食融入了外域胡人的饮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民族间交流融合的加强,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此时期胡汉饮食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原因是民族交流融合的加强,不是政权的更替频繁;B选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并非完全处于分裂时期,这不是此时期胡汉饮食文化交流融合的原因;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北方汉族的饮食融入了外域胡人的饮食,与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无关,结合所

12、学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0.资治通鉴载:“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己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材料论述的政治制度A. 体现专制皇权的独断性B. 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C. 扩大了门下省的决策权D. 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己见”、“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由是鲜有败事。”等信息可知,三省六部制使得各部门分工合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三省六部制

13、分工合作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并未体现专制皇权的独断性;C选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下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没有决策权;D选项错误,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不能体现民主性。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1.唐代元稹估客乐诗载:“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据此可以判断出当时A. 商帮活动范围广泛B. 市场不受地点限制C. 海上丝绸之路兴盛D. 民族经济往来频繁【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党项马”、“吐蕃鹦”等各民族商品都在长安城销售,由此可以判断出唐朝各民族经济往来频繁,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商帮兴起

14、是在明清时期;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城中东西市”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市场受到地点限制;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唐代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经济往来,与海上丝绸之路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2.算经十书是指汉、唐一千多年间的十部著名的数学著作,书中用过的数学名词,如勾股定理、开平方、开立方、正、负、方程等等,都一直沿用至今,有的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这反映出汉唐时期中国数学A. 领先于同时期的西方B. 注重理论总结且影响深远C. 引领数学研究的方向D. 得益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算经十书中有很多沿用至今的数学名词,这说明汉唐时期中国数学注重理论总结并且影响深远

15、,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同时期西方的数学发展情况,无法比较得出此时期中国数学领先于同时期的西方;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汉唐时期中国数学引领数学研究的方向;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汉唐时期中国数学与农耕经济的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3.宋代中央名义上的司法部门是刑部,但实际上大理寺、御史台甚至开封府都拥有复核的司法权,皇帝也经常参与诉讼案,另外还设立登闻鼓院、登闻检院、理检院等机构受理直接诉讼。这一诉讼制度A. 有利于司法审判的客观公正B. 强化了君主对司法权的控制C. 根本目的是彰显法律的权威D. 有力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宋代有多个机构和部门参与司法审判过程,这有利于司法审判的客观公正,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对司法权的分散,除了皇帝之外还有多个机构和部分参与司法审判,直接受理诉讼,不是强化君主对司法权的控制;C选项错误,这一诉讼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强化皇权,并非彰显法律的权威;D选项错误,这一诉讼制度近乎繁琐,容易导致诉讼迟延、司法腐败等问题,不能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4.辽国把许多汉文化的特征整合进了自己的社会里,耶律氏先后接受了祖先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