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534786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组织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社会组织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社会组织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社会组织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社会组织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组织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组织概述(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社会组织,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社会组织的要素、特征与类型,认识社会组织目标的意义,掌握社会组织的内在结构与外部关系,重点把握社会组织的不同管理方式,熟悉西方社会组织的管理理论,对中国转型期的社会组织状况有基本的了解。学会运用社会组织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转型期的社会组织形式。,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涵义与特征 (一)社会组织的涵义 社会组织是指追求特定社会目标、实现特定社会功能、有意识地组建的社会群体。 社会组织由初级群体或非正式群体演化而来。 在人类社会早期阶段,人们共同活动的群体形式最初是以原始群、血缘家庭和家族以及村社等为主。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完

2、成特定目标和承担特定功能的社会组织的大发展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社会组织的特征,1、特定的目标 2、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 3、复杂而正式的组织结构 4、普遍化的规章制度 5、组织成员的可替代性,二、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1、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成员 2、特定的组织目标 3、正式的规范 4、权威的领导体系 5、一定的物质设施与技术条件 6、组织环境,三、社会组织的类型,(一)西方社会学家的组织分类 、按照组织的功能和目标划分 帕森斯: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 、根据组织的目标与受益者的关系划分 PM布劳与斯科特 :互利组织;工商组织; 服务组织; 公益组织。 、根据

3、组织控制手段划分 艾兹奥尼 :强制组织;功利组织; 规范组织。 、根据组织规模划分 凯普勒 :小型组织; 中型组织; 大型组织; 巨型组织。 5、根据组织结构划分 梅约 :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二)中国常见的组织分类,1、根据产业标准分类 第一产业组织;第二产业组织; 第三产业组织。 2、根据组织机构的性质划分 国家机关编制的组织;事业编制的组织; 企业编制的组织。 3、根据组织的功能分类 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 社团组织。,四、社会组织的功能,(一)全面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 (二)提高社会活动的效率 (三)增强人类社会的整合程度,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结构与运行,一、社会组织的目标

4、(一)组织目标的涵义 组织希望并努力去实现的未来状态和事实。 组织目标是指向未来的东西,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方向和前途,也是组织活动的依据与动力。 组织目标的基本特性: 第一,组织目标的社会性 第二,组织目标的一致性 第三,组织目标的层次性 第四,组织目标的明确性,(二)组织目标的作用,1、组织目标是组织活动的合法依据 2、组织目标是确定活动路线的基础 3、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效率与效益的标尺 4、组织目标是不同性质的组织相互区别的标志。,( 三)组织目标的制定,制定组织目标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一,环境因素,特别是社会需求的影响和限制; 第二,组织内部成员的要求、能力、素质与技术; 第三,组织领导者

5、的水平和能力; 第四,组织的物质设备条件。 组织的性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意图 。,(四)组织目标的评估,组织目标的评估主要是对组织目标是否实现和实现程度与效果测量。 1、效益评估:指组织实现其目标的程度,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效率评估:指组织在实现其目标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 3、组织成员发展评估:关注组织成员的需求和愿望,,二、社会组织的结构,(一)什么是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存在于组织边界以内,是指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部分之间正式规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它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组织在其边界范围内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在组织整体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在组织运行中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

6、。 根据组织内部各种关系是否正式,将组织结构分为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二)组织的正式结构,组织的正式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职位、部门之间正式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经过精心设计并由组织制度明确规定的组织形态。 组织的正式结构具体表现为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其中权力、职位和部门是构成组织正式结构的基本要素。,1、权力 组织的权力一般是指为组织内成员正式规定的权力。管理者依靠这个权力,可以指挥别人、采取行动,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传统的社会里,社会组织多采取集权的形成,表现为组织的权力高度集中在最高领导者一个人手里,实行个人独裁,领导者的权力是没有限

7、制的。 现代社会组织由于分工细致,联系密切,效率要求高,组织规模大,集权制的结构是行不通的,一般采取分权的体制。组织的最高权力通常掌握在一个集团手里。同时还要划分权力,即根据职能,或根据专业或产品的性质,或根据地区划分权力,在划分出来的部门成立机构,在机构中设立各种职位。,2、职位 指按照分工的原则在组织内部正式设立的、从事某种特定活动的位置,是经组织规范正式确立并规定了具体行动模式的位置。 组织职位上的个人行为与互动以及与其他职位的关系都是一种正式关系,占有一种职位,就具有相应的权力和责任,并发挥相应的功能。 职位的数量、类别、职位对能力的要求是影响组织结构的重要因素。,3、部门是一种以目标

8、为导向,以组织规范为前提,以组织内部分工为依据,将若干相关职位正式联结起来的固定组合,通常表现为设置一系列机构。 部门设置取决于组织的规模、组织的具体目标、组织的运行模式等因素。,组织结构的主要形式: 1、直线制 2、职能制形式 3、直线职能制形式 4、事业部制形式 5、矩阵制结构形式 6、系统结构,(三)非正式结构,组织的非正式结构,指的是组织系统的成员以共同的观点、爱好、情感为基础自发形成的一种群体结构关系模式。 这种关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种是社会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一般是在血缘关系、地缘关系或故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也可能因共同的兴趣而形成。另一种是在正式的工作关系中衍生出来的,在日常工

9、作中经常性的联系可能会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感情沟通而形成非正式关系。因为这种非正式的关系不是由组织的制度规定建立的,也不受到制度的规范和保护,因此被称为非正式结构。 在组织的非正式结构中,通常有自己的自然领袖,有一系列的群体目标,有自己的群体规范,同时,也具有独特的沟通网络和互动关系。一般来说,非正式结构的目标比较短暂,组织原则相当简化,时间投入少,是一种纯属个人性的关系。,非正式结构的产生: 首先来自于人的情感性需要, 其次,人们的工作、经历的相同和相似,也易于进行沟通交流,发展成为非正式关系。 再次,组织内人们接触的经常性,易于发展共同的兴趣、爱好,形成共同利益,进而形成非

10、正式结构。 最后,由于正式结构缺乏应付环境变化的灵活性,有时不能根据实际需要变通。在此情况下,组织成员可借助非正式结构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非正式结构的作用: 使成员获得情绪上的支持 为成员提供工作帮助和支持 增强个人安全感,培养成员的群体归属感 可以弥补正式结构的不足 非正式结构存在着一些负向功能,特别当非正式结构目标与正式结构目标相冲突时,表现的较为明显,比如可能会削弱组织权威系统的有效性,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容易形成拉帮结派,造成内耗。,三、社会组织的外部关系,(一)横向组织体系 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各类社会组织系统之间彼此有机联系而形成的网络。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个区域或地区都有各类社会组

11、织,包括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教育组织等等,这些组织之间或属同一类型,性质相近,从而发生各种业务联系;或属不同类型但在功能上互补,进而发生各种组织联系。,(二)纵向组织体系 若干同一类型或性质相近的社会组织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组织网络。 纵向组织体系是社会分工以及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同一行业的组织开始总是比较单一、层次简单,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不断衍化、扩大,变得日益复杂,形成一个紧密相关的组织体系。 (三)综合组织体系 综合组织体系是横向组织体系和纵向组织体系交织复合而成的一种更复杂、庞大的组织体系。,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一、 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 组织的管理,是指组

12、织为了追求特定的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控制等手段,将人力和资源协调起来,顺利地进行各种活动的一套体系,方法和过程。 组织管理的直接目的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即以小的成本实现组织目标。 (一)家长制管理方式 组织的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者手中、以人为管理主体的组织管理方式。 最早出现,产生并发展于传统社会,是前资本主义阶段比较普遍的管理方式。 主要特点: 权力集中 分工不明、职责不清 因人设位、任人唯亲。 无章可循,办事随意 终身制,(二)科层制管理方式,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是建立在有系统地划分组织权力以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之上的。 韦伯最先提出,认为科层制指

13、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 主要特征: 分工明确 权力分层、职务分等 因公设职,照章办事 量才取用,按绩晋升 公文往来 ,科层制管理方式的优点: 科层制管理方式是由分权制权力体系、等级制职务体系和规范制责任体系构成的,分工清楚、职责分明、任人唯才,工作效率大为提高,是现代社会中正式组织的一种理想类型。 科层制的缺陷: 组织等级森严,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上下级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科室设置过多,容易造成机构的重叠 职权不明,影响工作效率 过分强调公文往来,易产生文牍主义 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二、社会组织的管理理论,(一)古典组织理论 形成

14、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泰罗、法国的法约尔和德国的韦伯等。 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认为只要给工人合理的报酬就能刺激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 “泰罗制”,(二)行为科学理论,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梅奥 、巴纳德 以及道格拉斯麦克格雷戈等人。 梅奥, 霍桑实验 实验结果发现:工人生产量的多寡是由社会规范决定的,而人的生理能力、物理因素、物质刺激仅居次要地位。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以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在影响效率的诸多因素中,人是最重要的。这项研究使管理理论开始转向对人际关系和非正式结构的研究。,(三)现代组织理论,现代组织理论出现在

15、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一种全面系统研究社会组织各方面内容的管理理论。 强调: (1)系统的观点 (2)权变的观点 (3)发展的观点,三、中国转型期的社会组织,(一)中国的单位组织 单位(unit)组织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社会组织现象,是对特定机构组织的指称。 单位制度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实行的、以企事业组织为单位,承担政府的社会分工并对其成员进行全面管理的制度,执行这种制度的企事业组织称之为单位组织,简称单位。 在单位制度下,单位被分为三大类型: 机关单位 企业单位 事业单位,中国单位组织的主要特征: 1、功能合一 2、资源的独占及非流动性 3、制度性依赖 4、行政等级性,改革开放以后,中国

16、的单位制度开始发生许多重大的变化: 1、组织的性质和作用开始改变 2、组织的自主性增强 3、单位与成员的关系发生变化 大,(二)中国的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英文原文为non-profit organization ,简译为NPO,这一概念来自西方社会,是自美国发源并向世界流传的新名词,其原义是指由私人为实现自己的某种非经济性愿望或目标而发起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机构或组织。 在中国,对非营利组织 代表性的定义: 一是广义的非营利组织,指在政府和营利的企业之外的一切社会民间组织,在外延上包括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国有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其它组织(含单位内部的、以企业形式登记的、未登记的社团等); 二是狭义的非营利组织,指严格符合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的社会组织,即官方概念里的民间组织,在外延上包括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三是中间的定义,指在广义的非营利组织外延上去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