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与教育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70798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发展与教育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认知发展与教育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认知发展与教育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认知发展与教育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认知发展与教育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知发展与教育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发展与教育概述(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模块,教育综合的四大模块,1.教育学(35%) 主要考查应聘者教育理论素养和运用教育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2.心理学(35%) 主要考查应聘者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心理学知识和理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综合的四大模块,3.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20%) 主要考查应聘者对主要的教育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的掌握程度及其师德素养水平。 4.时事政治模块(10%) 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以及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但实际上截止到2012年7日左右。重点是国内政治、经济的大事、

2、福建大事,与教育相关的值得关注。多关注成绩,少关注问题。,二、备考策略,(一)紧扣考纲,全面撒网,重点捕鱼 考试大纲是命题、复习和应试的依据,要从熟悉考纲入手。 把握学科的基本框架(基本概念、原理、原则、方法)。 关注不同版本教材中的共性内容。 把握教育与心理的基本规律与基础知识。 关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及当代教育的新理念(尤其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二、备考策略,(二)识记、理解与应用相结合 记住最基础的知识 理解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 例: 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制约与促进 教育与人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制约与促进 很多问题都可从这两个宏观规律进行解答 重视理论的应用

3、 识记30%、理解30%、应用40% 易40%、中40%、难20% 考题趋向于理论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关注传统教育存在的典型弊端与改革动向(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10年与该文件有关的题目超过10分),二、备考策略,(三)复习与练习相结合 复习要系统 复习要全面,知识要融会贯通 要抓住重点,但不能仅靠抓题 练习要同步 练习题往往反映重要的知识点 能进一步巩固复习过的内容 尝试做几套真题 真题能反映近年来考试的动向 检验自己复习的程度与答题的水平 积累做题经验,提升答题技巧,二、备考策略,(四)不同题型的应对策略 选择题能再认 填空题能再现 简答题能熟记(不能只答观点,需要稍作解释) 论述

4、题熟记+能联系实际 案例分析题能分析解决问题 案例分析题偏重于教育学模块、职业道 德、法规。,理解 + 强记 + 发挥 (主观题) + 技巧,三、复习的具体策略,(一)对照大纲,熟悉考试内容的基本脉络 记住目录:依次记住章、节名称,了解各章节间的关系,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帮助检索:检索试题所在章节及位置 画记忆树:当单调的语言或是文字被我们的左脑所遗忘时,看到图像的右脑可以及时发挥功效,进而连结到左脑去唤起被遗忘的文字 。(导学图、知识结构图),三、复习的具体策略,(二)运用精细加工策略,巩固刚性知识的记忆 有些知识是必须牢记的,但是由于知识点很多,死记硬背往往容易遗漏,而运用精细加工策略

5、就会减轻记忆的负担,提高记忆的效果。 1.记忆术 例如,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8种。这八种常见心理疾病可以记成故事:一个有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的高三同性恋(性偏差)学生由于考试焦虑,导致进食困难和睡眠障碍,心情抑郁,强迫他人,恐怖极了。,三、复习的具体策略,2.联想 最早系统研究心智技能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 这个人名不容易记,我们可以联想为:在“家里陪您”的人就是最早系统研究心智技能的心理学家。 3.提问 复习过程中不断自己提问,譬如“这一部分有没有可能考?”“如果考这一部分,那么会考什么题型?我应该

6、怎么应对?”,三、复习的具体策略,(二)运用复述策略,使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材料上 1.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复习 要记忆外部信息,必先接受这些信息,而接受信息的“通道”不止一条,有视觉、听觉、动觉、触觉等等。有多种感知觉参与的记忆,叫做“多通道”记忆。这种记忆方法效果比单通道记忆强得多。 “心到、眼到、口到 、耳到、手到”:思、读、听、写,三、复习的具体策略,2.注意将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材料放在一起对比,排除相互干扰。 “教育”与“学习”两个基本概念都是属于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二者有联系,但内涵不同,需要加以区别。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学习是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持久的

7、变化。人和动物都有学习。,三、复习的具体策略,3.根据材料的长短和内在关系,恰当选择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材料长,比较难记的材料,如可能考论述题的材料比较适宜运用分段识记策略。 材料短小,记忆难度低的材料,比较适宜选择整体识记的策略。,三、复习的具体策略,(三)运用组织策略,不断缩减学习的内容 做记号:划线、画重点号 缩减内容:划关键段、句、词,依次缩减内容 把书“变薄”:精选记忆内容,减轻负担,三、复习的具体策略,(四)注意运用元认知策略 合理计划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果。 不断反思自己的复习方法、复习效果。 (五)巧用社会人力资源,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四、备考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几种心态,(

8、一)老师讲的很多东西我都懂,听课没意思 教师招考培训主要是对考生以前学习过的教育学、心理学或专业课程知识进行培训,有一些知识甚至有很多知识你都懂,这是很正常的。说明你原来学习过的知识还没有还给老师。 如果老师将的内容对你而言是全新的,只能说明你以前都白学了。 培训老师对那些基础较好的同学而言,就是进一步提升,也许只有那么几分,但是也许就那么几分,能够成就你的梦想。,四、备考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几种心态,(二)老师的课件如果流入未参加培训的人手中,我们花钱不是白花了? 无论是书还是课件,一旦面世,就难以防止其外传。就是奥斯卡金奖电影也有盗版。 参加培训不仅仅是买培训老师的课件,更重要的是跟随老师加深

9、对考试内容的理解。 你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永远不要指望别人考试失败而成就你的梦想。你只有用你的努力和汗水去换取你的好成绩。牢牢记住:靠人不如靠自己。,四、备考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几种心态,(三)过度焦虑的心态 适度的焦虑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但是过度焦虑则会降低复习的效果。 你的真正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只有战胜自己,才有取胜的可能。 策略: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四、备考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几种心态,(四)浮躁或无所谓的心态 想学习,却静不下心来。 我很厉害,能身兼数职,家教、顶岗实习照常进行。 策略:闭上眼,让心平静下来。摆脱眼前的各种诱惑,向着幸福的方向飞。,四、备考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几

10、种心态,(三)矛盾、煎熬的心态 目前市场上各种版本的复习材料很多,但是可能会存在不同的观点,我该相信谁? 老师课堂上讲的与别的教材好像不同,我既不敢相信书上说的,又对老师说的有些排斥。 策略:果断作出抉择:相信老师或相信你手中的书,二者择一比在煎熬中浪费时间强。 温馨提示:很多知识是属于软知识,这种知识不同学者(书)归纳的要点不同。改卷时不会因为要点的多少而决定分数。主要看最主要的方面是否回答,以及回答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因此,多注意不同版本所共有的部分。,四、备考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几种心态,我们建议考试以老师的课件为主,同时购买一本书作为参考。 注意:不仅要把老师的课件背下来,而且要适当理解。因

11、为知识点是固定的,但是考题却是非常灵活的。,第一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1.本章是考试的重点,牵涉的面很宽,尤其要注意概念、特点及其应用。 2. 2010年本章选择题考6分。 3. 2011年本章的比重超过10分。,一、感觉与知觉,1.感觉概述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填空或选择) 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刚刚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成为差别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即感受性越高,感觉阈限越低,反之,感受性越低,感觉阈限越高。 (2)感觉的种类 (了解即可),

12、一、感觉与知觉,(3)感觉规律(重点) A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填空、选择) 注意明适应和暗适应两个概念,可能会考选择题。,一、感觉与知觉,B后像 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现象叫做感觉的后效。 如眼镜盯住发光的灯泡,当关闭电源时,会感觉灯泡发光点慢慢变小,慢慢熄灭的。 C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选择题),一、感觉与知觉,D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产生的变

13、化,即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先吃了甜的东西,再吃苦的东西,会觉得特别苦。这是继时对比。 把相同的灰色小方块放在白色的背景上,小方块显得较暗,把相同的灰色小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小方块显得较亮,这是同时对比。 E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如联觉,尖锐的声音会使人起鸡皮疙瘩。 红色给人以热烈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的感觉。 红、橙、黄等颜色使人产生温暖,白色、绿色、蓝色、黑色等给人产生冷的感觉。(2011年考选择题),一、感觉与知觉,2.知觉概述 (1)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

14、正确的知觉,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包括形状错觉、时间错觉、空间错觉等。 (3)知觉的基本特性(重点)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选择、填空,注意理解),一、感觉与知觉,知觉的选择性 当面对众多刺激时,人们将刺激区分为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并将知觉对象从知觉背景中区分开来。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以下几点: A刺激物绝对强度的影响。 阈限范围内越强烈的刺激,越易被知觉选择。 B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对象与背景差异越大,越容易知觉。知觉对象和背景不是固定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C对象的活动性。 如夜空中的流星、霓虹灯广告、有动画的幻灯等容易引起人们的知觉。

15、 D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也容易引起学生优先知觉。,一、感觉与知觉,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表示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理解有助于知觉的选择性,帮助人们区分对象和背景,能清晰、精确迅速地知觉对象,理解有助于人们整体地知觉事物。 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知觉就越完整、精确。,一、感觉与知觉,知觉的整体性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在整体知觉中,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们在知觉过程中虽然事物的个别部分发生了改变,但各部分之间

16、的关系不变,人们仍然把它当做一个整体知觉。如同一首曲子由不同的人演唱或用不同乐器演奏,仍然被认为是同一曲子。,一、感觉与知觉,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就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 知觉的恒常性包括颜色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亮度恒常性等。 注意:人们在知觉过程中以上四种规律是同时存在的,在同一知觉现象中可能会存在多种规律,但可能以某一种为主。,一、感觉与知觉,感知规律在教学中运用:(可能考简答) 1.根据感知的强度律,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地感知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板书、挂图、实物模型的大小,还是教师讲课声音的高低,都必须适当,以便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得清听得明。 2.根据感知的组合律,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知。因此,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教师讲课应恰当停顿,板书注意空间布局和排列顺序。,一、感觉与知觉,3.根据感知的差异律,对象与背景间的差别越大,越容易感知。因此,教师要增加感知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使学生获得鲜明清晰的印象。如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