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 教学课例研究教学设计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451523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藤萝瀑布》 教学课例研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紫藤萝瀑布》 教学课例研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紫藤萝瀑布》 教学课例研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紫藤萝瀑布》 教学课例研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藤萝瀑布》 教学课例研究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紫藤萝瀑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人生感悟,引导我们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紫藤萝瀑布是当代女作家宗璞1982年创作的一篇语言精练、蕴涵哲理的优秀散文。作者宗璞在写景的基础上,渗透了主观的情感体验,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从而呼唤人们珍惜生活、珍爱生命,这是一幅精细的工笔画,也是一首深

2、沉的歌。学情分析 1、心理学告诉我们:七年级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因此,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够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能体悟出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并能获得对人生的情感体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3、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胆小、怕羞、自卑。 教学目标 (过渡)依据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点为我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迸溅、伶仃、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等词语。 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

3、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能力目标: 1、体会文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 2、用比较法分析文章描写紫藤萝瀑布的曼妙笔法,感受紫藤萝瀑布之美。德育目标: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体会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揣摩字里行间作者流露的思想情感,对生命真谛的思考和感悟。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 朗读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精神美。2、 提问法: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和理解。3、 讨论法:同学们相互讨论课文内容,提高探究、合作能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收集作者宗璞的相关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时间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体现课

4、题研究说明一、导语设计2分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东坡达观的人生哲学启示我们: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乃自然常理;生活有悲欢、人生有起伏,在所难免。同学们,当挫折和不幸与我们不期而遇时,我们该如何面对?现在让我们跟着现代女作家宗璞走近“紫藤萝瀑布”。 学生倾听激趣二、课文朗读8分钟初读课文,正字正音并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紫藤萝的内容和体现作者情感体验与思考的语句。学生小声跟读,并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紫藤萝的内容和体现作者情感体验与思考的语句。朗读指导,识记字词,并启发学生感知课文,筛选信息三、标题解读,精段赏析12分钟1、在课文中找到作者把紫藤萝比喻为“瀑布”的句子,说说两

5、者的相似点2、启发学生思考:第2-6段作者写出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什么特点?用什么手法来写?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收集观点培养学生对景物描写的鉴赏能力四、情感体验感悟生命15分钟1、启发学生思考:第8段与第2、6段的景物特点有什么不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2、背景介绍3、明确主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明确提示讨论的思路:由花及人,从生命个体到生命的长河。探究文章主旨,深化课文理解五、布置作业3分钟请先仔细观察你所喜欢的某一种植物,发挥联想,想想产生哪些感悟,然后写成一篇小短文。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六、总结课堂3分钟生命中会有磨难,但磨难终会过去,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朵朵小小的紫藤萝花,努力张满自己的风帆,绽放自己生命的异彩,为人类生命的长河增添光彩和芳香。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体会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板书设计 景之美 生机勃勃 灿烂辉煌美文托物言志 意之美 生命的美好、永恒(借景抒情) 珍爱生命努力进取 情之美 焦虑悲痛 宁静喜悦 振作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