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4.1、月光启蒙 ▎长春版

上传人:笑傲****01 文档编号:95424837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4.1、月光启蒙 ▎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4.1、月光启蒙 ▎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4.1、月光启蒙 ▎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4.1、月光启蒙 ▎长春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月光启蒙教学反思 月光启蒙是一篇蕴涵丰富的散文,月光启蒙讲述的则是诗人孙友田回忆自己童年时,在诗意的月光下,母亲搂着他,唱起动听的歌谣、童谣,讲故事、猜谜语,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文学的种子,点亮了心灯,一颗混沌的童心变得豁然开朗,得到了有益的启蒙。课文以“民谣、童谣、故事、谜语”的形式,充分展露“母爱、童心、智慧”这一主题。读过本课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浓郁的诗情美,流淌着的亲情美,蕴涵着的意境美,在字里行间无不流露。本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形象再现歌谣意境。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民谣、童谣的深远意境,从而深刻解读母亲丰满的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

2、怀念感情并感受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作为教学重点。而将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特殊词语的含义;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理解编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作为教学难点。因此,我将教学设计围绕“一条主线,三种体验”展开。以母亲对作者的启蒙为主线,一读感悟月夜之美,二读感悟歌谣童谣之美,三读感悟母爱之美。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营造月下启蒙的情境,直观展示母亲动听的歌声,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理论与现实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距。在月光启蒙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方方面面的不足,教学后,我进行了如下思考:一、教学要找准切入点。为什么作者

3、的记忆里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是谁给了“我”启蒙教育,大家都知道是母亲,但课文的重点是体会“启蒙”,所以我这样导入: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给了我哪些启蒙的?然后学歌谣,唱歌谣,品歌谣,在歌谣中体会母亲给我的“诗”的启蒙和“爱”的启蒙。二、教师不要“教教材”,而应“用教材”。教师不光要自己读懂教材,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这就要求教师思考通过文本要教给学生什么,如何站在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课中,母亲是怎样给我启蒙的?学生知道是歌谣故事等。可是,歌谣故事为什么能给我启蒙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理解并不到位。因为我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却反复的朗读、吟唱这样歌谣,没有让他们的朗读吟唱中体会到歌谣带给我的启蒙,歌谣中包含的母亲的爱。教师,不是将自己阅读感悟灌输给学生,而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从而有自己的理解,并在教师的帮助之下,让学生的理解有所提升。我们的课堂不能剥夺了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更多地是要考虑让学生通过这篇教材的学生收获些什么。月光启蒙的教学结束了,但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一系列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思索。有思才有所得,发现不足才能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认真面对这些不足,努力改善之,竭力超越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