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唐太宗论止盗》原文及翻译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5040730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9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唐太宗论止盗》原文及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9年《唐太宗论止盗》原文及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9年《唐太宗论止盗》原文及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9年《唐太宗论止盗》原文及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9年《唐太宗论止盗》原文及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唐太宗论止盗》原文及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唐太宗论止盗》原文及翻译(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唐太宗论止盗原文及翻译 篇一: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唐太宗论弓矢阅读答案附翻译 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导读:唐太宗治下的贞观盛世,其主要成因就是他能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治理天下是这样,读书上进不也如此吗? 注释: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务:事务。数延

2、见:经常召见。数(shu),屡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2.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3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4.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5联少好弓矢()() 二、翻译 1自谓无以加。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三、唐太宗说: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1.识之犹未能尽指的是什么? 2.从这段话评价唐太宗的为政。 唐太宗论弓矢 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少时喜欢弓箭,得到好弓数十张,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给造弓的工匠看,却说都不是良材,我问那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则木头的纹理都不

3、正,弓虽然强劲,但射出的箭不直。我这才明白先前的分辨不精了。我凭弓箭平定天下,辨别它还不能详尽,何况天下的事务,能够都知道吗?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多次召见,向他们询问民间的疾苦、朝政事务的得失。 一、1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2从前3不正4事务5皇帝自称箭 二、l.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2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省值 班休息,经常召见,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国家政事的得失。 三、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2.这段话说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这样他治天下可以说虽

4、不中,亦不远矣。这也是形成唐代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篇二:初中课外文言文片段翻译 核工记 字词解释 1、季弟:最小的弟弟。古代汉语中排行:伯(孟)、仲、叔、季。2、坠:坠子,一种装饰物。 3、许:左右。4、广:宽。5、向背:正面和背面。6、坳(o):洼下的地方。 7、雉(zh):城墙垛子。8、历历:清清楚楚。9、颠:顶端。10、具:有。13、类:像。 14、司更:司,管理。打更。15、卒:士兵。16、执:拿。17、桴(f)鼓:鼓槌(chu)。 18、不胜:受不了。19、枕:临,靠近。20、山麓:山脚。21、章:棵。22、户:门。 23、阖:合。24、应门:应声开门。25、延纳:接纳的样子。2

5、6、度:揣测。27、宜:可以。 28、衲:和尚穿的衣服,这里借代和尚。29、负:背着。30、卷帙(zh):书卷,这里指佛经。 31、踉(ling)跄(qing):走路匆忙不稳的样子。32、如:到去,参加。 33、佛事:佛教的各种活动,如诵经、祈祷等。34、对:并峙。35、陀:小和尚。36、闻:听见。 37、仆仆:奔走劳顿的样子。38、浮屠:宝塔。39、半黍:半分长。40、维:系。 41、凭几(j):靠着茶几。42、假寐:不脱衣服睡觉。43、渐:快要。 44、寤(w)然:睡醒的样子。45、拥:抱着。46、嘘:吹。47、盖:表示推测,大概。 48、茗:茶。49、舣(y)舟:船靠岸。50、当:正对。

6、51、阴:背面。52、阜f:土山。 53、踞:蹲。54、爽爽:高明卓越清楚的样子。55、徐兴:睡足以后慢慢起身之状。兴,起身。 56、乃尔:如此这般。57、月晦(hu)半规:月亮昏暗呈半圆形。58、杂:夹杂。59、候:征兆。 60、计:统计。61、凡:总共。62、招提:佛寺。63、人事:人之所为,人的活动。 64、各殊致殊意:情态各不相同。65、并:一并具有。66、肖(xio):模仿。67、纳:容纳。 68、须弥:佛经里的高山。69、芥子:芥菜子,比喻微小的地方。70、殆谓是欤:大概说的就是这吧。 翻译 我的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用桃核做的坠子,长五分左右,宽四分。整个桃核正面和反面都是山。山坳

7、中间有一座城,城墙垛子可以清楚地数出来。城墙顶上有座楼,楼门大敞着,里面有一个人。他像专门打更的士兵,手里拿着鼓槌,冻得瑟瑟发抖.山脚处建有一座古老的神庙,有三棵松树隐藏着它。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头在全神贯注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人把门敲开。把门打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左右两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外面来了一个老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念佛归来的人。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好像听到慢慢的脚步声。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船尾有一个小童

8、,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吧!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敲钟的阁楼蹲在那里。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啊。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几点稀疏的星星。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 计算整个桃坠,总共有七个人:(分别是)四个和尚,一个船客,一个小童,一个士兵。房屋内器物用具共有九个:(分别是)一座城,一座楼,一座寺院,一个宝塔,一条小舟,一个阁楼,一个炉灶,钟和鼓各一个。景致共有七处,分别是:山、水、林木、四块河滩石头,星星、月亮、三盏灯火。而人的活动像是

9、传递更次,报知天亮,候门等人,夜晚归来,靠着茶几,烧制茶水,总共有六样,各自神情态度都不相同,并且他们愁眉苦脸、畏惧严寒、凝聚神思各种神态,都一一模仿得很像。佛语说:“容纳佛经里的高山在这个芥子里”大概就是如此吧! 唐太宗论止盗译文 注释 哂(shn)微笑。外户这句是使动用法句式:使门向外开。也就是不闭门的意思。野宿在郊外露宿。 译文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

10、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翻译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制定礼仪作为纲纪,用来确定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使各种制度得以确立,划分田地和住宅,尊重有勇有智的人;为自己建功立业。所以阴谋诡计因此兴起,战争

11、也由此产生了。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为三代中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没有哪个不谨慎奉行礼制。他们彰昌礼制的内涵,用它们来考察人们的信用,揭露过错,树立讲求礼让的典范,为百姓昭示礼法的仪轨。如果有越轨的反常行为。有权势者也要斥退,百姓也会把它看成祸害。这种社会就叫做小康。 新安吏翻译旅客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按户籍册点兵。 请问新安吏:“难道因新安县小,壮丁已抽完,才抓这些不成丁的青年?” “府帖昨夜才下达,并令没有壮丁就依次抽中男。” “抽来的中男实在太小了,如可能守住王城呢?” 健壮的中男还有母亲相送,瘦小的由於父母在战乱中去世,可就孤苦伶仃。 河水日夜向东流,

12、青山还留著哭声呢! “不要让眼泪哭乾,收住你们纵横的泪水。 眼泪哭乾了会露出头骨,天地都不能改变这悲痛的安排,终归是无情的。 我们官军(指九节度使)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复其地。 可是贼心难料(指史思明已归唐,又支援安庆绪),致使官军溃败。 就去原先营垒就食(因离洛阳不远),练兵也依凭著洛阳。 挖掘壕沟也不会深得见水(指劳役不重),放牧军马的劳役也还算轻。 何况朝廷官军是符合正义的,一切必然顺利,爱护战士一目了然。 送行战士不要哭得那麼悲伤,长官(指郭子仪)本像你们的父兄。” 篇三:八年级课外文言文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师旷论学(14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

13、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 1炳烛把蜡烛点燃。2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3阳这里指阳光。4 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5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 暮()戏()闻()善()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默而识之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黄线的文言句子4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4、这则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 答: 一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2.师旷: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