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4223153 上传时间:2019-08-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蒙山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9月文综历史测试题1.关于“郡县”和“封建”的问题,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华东师大历史学教授王家范就曾说:“集权和分权是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据此,作者认为A. “郡县”优于“封建”B. “郡县”和“封建”都有其合理性C. “封建”优于“郡县”D. “郡县”和“封建”矛盾无法调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与材料解读能力。结合所学和材料“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说明,郡县制和分封制都有其合理性,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郡县制比较名师点睛】比较分封

2、制与郡县制:项目分封制郡县制相同都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地域基础官吏产生世袭(世卿世禄制度)由皇帝任免与中央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仅是臣属关系,没有建立中央集权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服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官吏权力拥有封地、人口、武装、物资;可以对下属进行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力只有管理权2.龚书铎在中国社会通史中说:“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了A. 郡县制B. 行省制C. 郡国并行制D. 分封制【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初的郡国并存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

3、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内容,认为汉建国之初认为秦朝的灭亡是应为没有实现分封制,无法维护政权的统治,所以汉初实行郡国并存制,符合题意的是C项,AD项排除,B项是元朝时期实施的。3.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 皇权渐趋衰落B. 君主集权加强C. 内阁取代六部D. 首辅权力失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状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A项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的发展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A项。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合,这二者不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六部直接受皇帝统领。D项与史实不符合,材

4、料中的所说的首辅权利来源于皇帝,皇帝信任首辅大臣专权只能说明是皇权的集权不断加强。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4.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D【解析】科举制度是自由投考是要考试的,这样必然就会提升社会文化水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到文化水平但并不涉及到道德水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科举制度并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选项C不符合题意,

5、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自由投“考”,考试、读书必然就会提升社会文化水平。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 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 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 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 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

6、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正确。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属于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故B错误。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错在“由内地向沿海”,故C错误。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属于甲午战争的影响,故D错误。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影响6.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A. 宣扬人人平等思想B. 借助神权重建等级

7、秩序C. 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D. 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答案】B【解析】材料“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借助神权重建封建等级秩序,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人人生而平等思想,故A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太平天国核心领导层凝聚力,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儒家大同思想,故D错误。故选B。7.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B.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

8、控制C. 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D.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误,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B项错误,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了列强侵华的工具;D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后。C项正确,从材料“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可以看出。故选C。考点:辛丑条约点评:辛丑条约是进入新世纪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条约中有内容规定。惩办参加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大臣,并称为首祸诸臣。这体现了清政府此刻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8.中国人

9、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A. 一边倒B. 另起炉灶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确立并开始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项对外政策。其中“另起炉灶”的方针,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与材料符合,故B项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的是和外国(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10、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一边倒”是指在两极格局中,新中国要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AC都与材料不符,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与印度、缅甸等国家共同倡导并提出的,与材料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9.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中央,根据三天会议的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该会议是A. 日内瓦会议B. 万隆会议C.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D. 联合国大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

11、内瓦举行国际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举行,第一阶段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故答案为A项。B项,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与材料中“朝鲜问题”不符,排除;C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中苏之间的条约,与材料中“解决朝鲜问题”无关,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明显与题意无关,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

12、规律并掌握运用。10.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的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在古罗马,首次完成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A. 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B. 保障平民利益,适应罗马帝国统治的需要C. 有章可循,限制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D. 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罗马法的成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可知,这部法律是十二铜表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的意义

13、在于有了成文法便有章可循,限制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成文法的意义,没有体现出民主政治,故A项错误;B项错误,法律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D项错误,查士丁尼法典标志罗马法的成熟。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11.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一个立宪君主的意见如遭作为立法机构的两院的反对,他就不能进行统治,这在欧洲已成定论。但是大家知道,美国有好几位总统曾在立法机构失去多数,但并未被迫放弃权力,也未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灾难。”由此可以判断A. 美国民主制度优于欧洲的立宪君主制B. 立宪君主制度只能给社会带来灾难C. 美国总统的行政权相对于立法

14、权是独立的D. 只有总统制才能确保社会秩序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考查美国民主政治,题干阐述了美国相对于欧洲来说,总统即使在立法机构中失去多数,也不会被迫下台,题干阐述美国政治的这种特点,意在说明美国总统的相对独立性,即相对于立法机构是较为独立的,所以答案为C。民主政治适合国情的就是好的,排除A;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绝对,不符合题意。12.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他们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的应是A. 实行议会制度,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B. 宪政之下,

15、皇帝掌握国家大权C. 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D. 德国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样考察的目的是为了挽救专制统治,因此他们对德国的宪政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的君主立宪制最感兴趣,故B项正确;AC项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议会是权力中心,故A项错误;清政府本意不原意发展资本主义,故D项错误。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