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同步练习2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93727277 上传时间:2019-07-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电池》同步练习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原电池》同步练习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原电池》同步练习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原电池》同步练习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原电池》同步练习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电池》同步练习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电池》同步练习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电池同步练习1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B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可对铜起保护作用C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快D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2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B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C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D浓HNO3比稀HNO3更能氧化金属铜3对于铜、锌和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 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锌片溶解了32.

2、5 g锌片增重32.5 g铜片上析出1 g H2铜片上析出1 mol H2A BC D4关于如图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铝是负极,铝片上析出无色气体B石墨是阳极,石墨棒上析出黄绿色气体C溶液中两电极间产生白色沉淀D溶液中先产生白色沉淀,最后沉淀溶解5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2Fe2H2OO2=2Fe(OH)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O22e=4OH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D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6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

3、,A为负极;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B、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ABCD BACDBCCABD DBDCA7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双选)()A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22H2O4e=4OHB钢铁在海水中比在河水中更易腐蚀,主要原因是海水含氧量高于河水C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锌作负极,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D在空气中,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8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

4、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9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速率,某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学生用金属丝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中,再放置于玻璃钟罩里保存相同的一段时间,下列对实验结束时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结束时,装置左侧的液面一定会下降B实验结束时,左侧液面装置比装置的低C实验结束时,装置中

5、的铁钉腐蚀最严重D实验结束时,装置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10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1.12 L的H2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11.按如图所示进行铁腐蚀的实验,一周后观察:(1)若试管中液面上升,发生的是_腐蚀,电极反应为:正极_;负极_。(2)若试管中液面下降,发生的是_腐蚀,电极反应为:正极_;负极_。1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索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

6、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编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1MgAl稀盐酸偏向Al2AlCu稀盐酸偏向Cu3Al石墨稀盐酸偏向石墨4MgAlNaOH溶液偏向Mg5AlZn浓硝酸偏向Al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是否相同?_。(2)指出铝和石墨的电极并写出实验3中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铝为():_。石墨为():_。电池总反应:_。(3)实验4中的铝作正极还是负极?_,为什么?_。(4)解释实验5中电流计指针偏向铝的原因:_。(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在原电池中金属铝作正极还是负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案:1 解析:选BC。合金的熔

7、点一般比各组分金属的熔点要低,所以锡铜合金的熔点比纯铜低,A错误;Sn与Cu形成原电池,因Sn比Cu金属活泼性强,所以Sn作负极,Cu作正极,Sn对Cu起到保护作用,B正确;合金在潮湿环境下,可以发生电化学腐蚀,比干燥环境腐蚀要快,C正确;金属腐蚀,即金属被氧化,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都属于化学反应过程,D错误。2解析:选B。A、C、D项为化学腐蚀;B项Zn作负极,Fe作正极,在潮湿环境中构成原电池,Zn被腐蚀,Fe受到保护;C项3Fe4H2O(g)Fe3O44H2;D项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所以更易氧化铜。3解析:选A。根据反应可知,当有1 mol电子通过时,溶解0.5 mol Zn,其质

8、量为0.5 mol65 gmol132.5 g,同时生成0.5 mol H2,其质量为0.5 mol2 gmol11 g。4解析:选C。Al空气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铝是负极,Al3e=Al3,石墨为正极,氧气在石墨上放电O22H2O4e=4OH,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5解析:选A。正极发生的反应应为:2H2OO24e=4OH;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由于空气与水交界处比在水下部分氧气浓度大,所以钢柱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比在水下部分更容易腐蚀。6解析:选B。金属与稀硫酸溶液组成原电池,活泼金属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正极,H在正极表面得到

9、电子生成氢气,电子运动方向由负极到正极。题中由知AB;由知CD;由知AC;由知DB。综合以上信息可知金属活动性ACDB。7解析:选BD。选项A,钢铁吸氧腐蚀时,O2在正极获得电子,选项B,钢铁在海水中比在河水中更易腐蚀,主要原因不是海水含氧量高于河水,而是海水中电解质的浓度高于河水,在海水中更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选项C,是因为轮船主要用铁造外壳,铁在海水中易被腐蚀。镶入比铁活泼的锌块,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失去电子先被腐蚀,从而起到保护铁的作用,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选项D,在潮湿空气中铁板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镀锌铁板则不容易被腐蚀,锌比铁活泼,锌铁构成原电池,铁作正极被保护。8 解析:选A。无

10、论是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在正极上都是O2得到电子被还原,A正确;生成的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在碱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Al(OH),B错误;生成的Al(OH)3与NaOH反应生成NaAl(OH)4,消耗电解质中的NaOH,使pH减小,C错误;原电池中,电子从外电路的负极流向正极,D错误。9解析:选B。这是一道原电池原理应用于金属腐蚀的选择题。装置中的铁钉处于盐酸蒸气中,被侵蚀而释放出H2,使左侧液面下降而右侧液面上升;装置中铁钉同样处于盐酸的蒸气中,所不同的是悬挂铁钉的金属丝由铁丝换成了铜丝,在这种氛围中构成了原电池,加速了铁钉的腐蚀而放出更多的H2,使左侧液面下降更多,右

11、侧液面上升更多;装置中虽然挂铁钉的还是铜丝,但由于浓硫酸有吸水性而无挥发性,使铁钉处于一种较为干燥的空气中,因而在短时间内几乎没有被侵蚀。金属发生何种腐蚀要根据环境条件来确定,在此题中若能将装置、逐一对比,找出铁钉所处环境的异同,便不难作出正确选择。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该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是H2被氧化,在负极(a极)发生反应:H22e=2H,H由a极转移到b极,D项正确;O2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b极)发生反应:O24H4e=2H2O,则电子从a极流向b极,A、B项不正确;C项因未指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不正确。11. 解析:由题意知:(1)若试管中液面

12、上升,则说明试管内气体体积减小,肯定发生的是吸氧腐蚀而消耗了O2,因此正、负两极的电极反应为:正极:2H2OO24e=4OH;负极:2Fe4e=2Fe2。(2)若试管中液面下降,则说明试管内气体体积增大,应该有H2生成,则发生的是析氢腐蚀,因此正、负两极的电极反应为:正极:2H2e=H2;负极:Fe2e=Fe2。答案:(1)吸氧2H2OO24e=4OH2Fe4e=2Fe2(2)析氢2H2e=H2Fe2e=Fe212 解析:n(Fe3)0.5 mol/L0.1 L0.05 mol,则通过的电子数为0.05 mol,Cu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5 mol/L。答案:(1)Pt(或C)2Fe32e=2Fe2CuCu2e=Cu2(2)0.25 mol/L0.0513解析:实验1中Mg活泼,故Mg作负极;实验2中Al活泼,故Al作负极;实验3中是Al作负极,将盐酸中的氢离子置换出氢气;实验4中Mg虽比Al活泼,但Mg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Al可与NaOH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