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乡村旅游区总体发展规划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726289 上传时间:2019-07-27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港乡村旅游区总体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海港乡村旅游区总体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海港乡村旅游区总体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海港乡村旅游区总体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海港乡村旅游区总体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港乡村旅游区总体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港乡村旅游区总体发展规划(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海港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2年)绪 论一、规划编制背景与目的进入新时期,作为旅游业有机组成部分的乡村旅游不仅在旅游业的地位与作用彰显,而且在推进广大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被各级党委、政府视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抓手,被农民群众作为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因此引发了各地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潮。作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秦皇岛主城区的海港区,虽然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展,农村地区逐渐缩小,但仍有100多个村、8万余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地区的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2/3。如何有效激活农村地区的各项生产要素,让农村地区产出更多的效益,就地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2、,让农民富裕起来,始终是海港区政府发展农村经济的重心和着眼点,也是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根本目的。为科学指导全区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使全区乡村旅游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落实秦皇岛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0年赋予海港区的各项任务,海港区人民政府决定编制海港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2年,作为今后五年全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二、乡村旅游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和省、市两级乡村旅游工作会议的精神,根据秦皇岛市旅游发展行动纲要2006-2010年、秦皇岛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0年关于海港区乡村旅

3、游发展的要求,以及海港区委、区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指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着眼于破解制约全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与瓶颈,充分利用全球旅游发展热潮和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带来的机遇,通过对区域全境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统一整合,以特色旅游产品的打造为载体,以“14264幸福田园”工程为抓手,大力提升全区乡村旅游的素质、层次和规模,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品种,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以旅促农”、城乡互动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把海港区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为建设省内一流的主城区做出更大的贡献。2.基本原则坚持科学理念,注重可持续性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在保护资源、永续利

4、用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合理开发、科学开发,避免急功近利式的破坏性开发和掠夺性开发,避免环境污染和乡土风貌的破坏。后建人造景观和设施要与原生态的景观和文化相协调统一,实现人与自然、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把握乡情实际,注重可操作性把握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海港区的区情和本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取向,充分考虑发展纲要实施的必备条件和制约因素,在目标设定和项目选择上,注意有舍有取、突出重点,并提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便于投资主体的操作和组织实施。完善基础设施,注重人本性紧紧围绕建设“秦皇岛-中国长城海滨公园”这个全市旅游业发展的主题定位和本区打造独具魅力的“果香花美、幸福

5、田园环城生态乡村休闲带”这个目标,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完善旅游功能设施、乡村基础设施,以精致化为原则开发一批重点旅游产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满足本地城市居民和游客回归自然、体验纯真的旅游需求出发,以“乡野风情、风物、风景即旅游产品”为理念,在乡村建设中融入旅游元素,把整个乡村社区都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打造魅力乡村、幸福田园。着眼大旅游,注重产业性把游、购、娱、食、住、行等要素环节的文章做足、做优、做强,形成以乡村景观、田园环境、特色餐饮、农家住宿、民俗展演、农事体验、农产品收获和加工等元素组合聚集的产品群体,打造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多产品供给、多环节增值、多岗位就业、多渠道创

6、收。以旅促农,注重协调性农业、农村、农民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依托,发展乡村旅游又极大地促进着农业的产业化、高效化,推动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要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文明生态村创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将乡村旅游项目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要遵照农村的实际情况和旅游发展规律来发展乡村旅游,让发展乡村旅游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正确处理发展乡村旅游与农村其它产业的关系,使旅游业与其它产业有机结合、互为依托、共同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乡村旅游与保护和传承优秀乡村文化的关系,使“古朴、真实、自然、诚信”的传统文化特性,成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经营

7、原则。资源整合,注重全局性以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按照规模化、品牌化的要求,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将全区乡村旅游资源分类布局,整体考虑,统筹谋划,整合成各具特色的强势旅游产品。正确处理乡村旅游与都市旅游的关系,充分依托城区已有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与市区的旅游产品有机连接成线,与全区、全市的大旅游协调发展,相得益彰。三、乡村旅游规划的总体思路把握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抓住乡村旅游难得的发展契机,依托中心城市的客源市场、旅游品牌、产业基础以及可再造的发展要素,实施“14264幸福田园”工程即: 一个重点镇四个示范村二十个旅游创建村的基本阵势、六大主题系列四季时间系列的旅游产品、果香花美

8、幸福田园的总体目标,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种类,提升各类产品的品质档次,通过城乡互动、资源对接、差异化开发,打造别具魅力的乡村旅游精品,逐步形成一批知名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地,在产业链条的不断延展做优中获取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四、乡村旅游规划编制的依据(一)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二)政策规范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农业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秦皇岛市委、

9、市政府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秦皇岛市旅游发展行动纲要2006-2010年秦皇岛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0年秦皇岛市海港区旅游发展实施计划纲要20042008年秦皇岛市海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三)行业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旅游发展规划暂行管理办法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GB/T17775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GB/T177752003)国家旅游局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标准五、乡村旅游规划的地域与时间范围本规划的地域范围

10、为秦皇岛市海港区全部农村区域。本规划的时间界限为2008-2012年。第一章 海港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节 海港区乡村旅游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基础一、自然条件概况1.地理和交通区位海港区隶属于秦皇岛市,位于秦皇岛市海岸带的核心区域,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区总面积238平方公里,它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临山海关区,西北毗邻抚宁县,西南与北戴河区接壤,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之内,地理位置极为优越,是华北与东北的重要通道。著名的秦皇岛港坐落在区域内,海上航运十分发达。有秦青公路、秦承高等级公路穿境向北通达承德市与辽宁省朝阳市。京沈高速公路、102国道、京哈和大秦铁路纵贯东西,成为距离

11、北京、天津、沈阳3个小时路程、交通便捷的城市区域。海港区的各乡镇和主要旅游资源处于城市近郊,交通较为便利,一些重点村已开通了公交线路,基本具备了旅游的可进入性。2.历史沿革和人文积淀海港区下辖海港镇、西港镇、海阳镇、北港镇、东港镇5个乡镇和10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海阳镇和北港镇地域原为抚宁县属地,1995年划归海港区。海港区历史上属临榆县,区域内历史古迹较多,主要有南大寺(法云寺)、圆明寺、鹿头山、东连峪的朝阳寺、康熙年间碑刻、宝塔、北齐长城和卸粮口古井、古槐树、明清海埠遗址等遗址多处。其中临榆县志有载:“寺耳山庙殿前有古柏生疣,俨然佛像,寺僧供拜之如神。”这里所称的庙殿即为圆明寺。3.气候和自

12、然条件海港区属于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台风、无梅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年日照率充足,达2740多小时以上。全年平均气温10.3,极端最高气温40C左右,多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21.5C,多出现在1月。平均年降雨量634毫米左右,平均湿度61%。全区为剥蚀平原和堆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西南、西北部地形地貌以平缓丘陵为主,海拔一般为20-50米;地形起伏,坡度平缓。中部是剥蚀平原和堆积平原,地势平坦;南部滨海地区是泻湖平原,地势低平,局部沼泽化,常年积水。流经本区和源于本区的河流有大汤河、小汤河、新开河、排洪河、大马坊河、护城河、沙河,均属沿海小型水系,具

13、有北方山溪性河流特点。东北部区域为丘陵坡地和山地,肉红色花岗岩,蓄水条件差,只在地形或构造有利部位有少量地下水。东西连峪、魏家沟北部有东西走向的阻水岩脉,预计地下水出水量达到每昼夜80-100吨。临近抚宁县和山海关区境内有小水库,石河水库与区内的东连峪村临近。土壤为中性砂土和粘土。丘陵地带植被覆盖较差,以小灌木、草类居多。山地林草较为繁茂,但覆盖不全面,以油松、柞树为主,针阔叶林混交生长。山丘中有野兔、山鸡、山鹰、布谷等动物和季节性候鸟出没。东北部土壤贫瘠、降雨量不足,以玉米、豆类农作物为主,产量效益不高。4.旅游历史基础由于海港区处在避暑胜地北戴河与万里长城山海关之间的位置,旅游业历史悠久,

14、作为秦皇岛的核心城市区,“秦皇岛”又是海港区的代名词,已经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秦皇岛旅游业发展较快,为海港区的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依托城市客源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农村社会经济基础海港区农村共有118个行政村,现有农业人口8.1103万,耕地面积9.7万亩。2007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6160元。农业经济区以林果、蔬菜、花卉种植和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为主,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得到一定发展,实现了产业化种植、科学化养殖、规模化经营。蔬菜、林果、畜牧和水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7.3%。到2007年,果林栽种面积35610亩,年产果品7489吨。其中干

15、果:核桃13875亩、板栗4920亩。水果:苹果2130亩、桃3675亩、梨4110亩、红枣195亩、葡萄1275亩、山楂480亩。其他果品4800亩。蔬菜种植面积占地19000亩,其中蔬菜大棚发展到4000亩、日光温室4000亩、其他露地菜11000亩。 东北部乡村近年来实行退耕还林政策,鼓励农民栽种核桃等经济林,新增乡村林地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4%。2008年,结合“绿色秦皇岛”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区将重点实施1221绿化工程(一环二路二十村一基地),即:完善“绿色秦皇岛建设”规划的内环绿化;承秦出海公路两侧绿化及京沈高速公路绿化带的完善提高工程;20个生态文明村村庄绿化改造升级工程,进行高标准绿化;全市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工程,总造林面积将达8000亩。目前,全区镇村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截止2007年,共有83个村达到市级文明生态村创建标准,创建率达到90%以上,其中达到市级示范村28个,优秀村36个,合格村19个。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油路,村村通有线电视,美化了村镇景观,镇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具备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社会条件。第二节 海港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一、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