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罗密欧与朱丽叶》(苏教)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675562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罗密欧与朱丽叶》(苏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罗密欧与朱丽叶》(苏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罗密欧与朱丽叶》(苏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罗密欧与朱丽叶》(苏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罗密欧与朱丽叶》(苏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罗密欧与朱丽叶》(苏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罗密欧与朱丽叶》(苏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密欧与朱丽叶山西省太谷县第二中学校 韩晶 教材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作品中家喻户晓的一部,其主人公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出名、最大方、最受读者宠爱的一对情侣,剧中超越时空的绝对诗意及其道白(如阳台上相互倾心的一段)迄今仍然沁人心脾,令人过目成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积累莎士比亚及与之有关的文学常识;2、 欣赏莎士比亚诗化的戏剧语言;领悟戏剧旁白、对白所表现的人物情感和对爱情的追求;3、通过剧情与人物语言,认识剧作的矛盾冲突及其实质,理解作品的主题;4、体会东西方文化表情达意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1、明确学习要求;2、点拔引导,分角色朗读,通过品味语言分析罗密欧与朱

2、丽叶的性格特点;3、在朗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同时丰富自己的美好情愫,提高戏剧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罪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把握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难点】 仔细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莎士比亚的资料,复习有关戏剧的文化常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往

3、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倾倒,用挚热的感情唱出一曲曲爱的赞歌。 尽管我们都衷心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文学史上还是留下了许多凄恻哀婉的爱情故事。刘兰芝与焦仲卿,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今天我们来领略一下西方文化对于爱情的诠释罗密欧与朱丽叶。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剧本产生的背景。产生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这时候欧洲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产阶级思想开始酝酿,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用人性反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它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莎士比亚早期的作品主要是宣扬这种人文主义思想,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

4、下产生的。2、走进作者。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汉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同时代人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莎士比亚的创作主要分三个时期早期(15901600),是他学习、继承并取得初步成就时期,一般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主要作品有喜

5、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等,(唯一)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情绪,相信人文主义可以实现。中期(16011607),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一般称为悲剧时期。这时正值英国社会从表明繁荣进入社会动乱的转折时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使作者悲观失望,因此作品的基调悲愤、阴郁。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即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所写悲剧不重在歌颂人文主义思想,而重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后期(16081612),称为传奇剧时期。在这些作品里,对现实的黑暗还有所揭露,但不再是抗议、批判的态度,而是和解、宽容的态度。3、走进作者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

6、莎士比亚全集,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同时代人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4、开场诗。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 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 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 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 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 生下了一双不幸的恋人, 他们的悲惨凄凉的殒灭, 和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 这一段生生死死的恋爱, 还有那两家父母的嫌隙, 把一对多情的儿女杀害, 演成了今天这一本戏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5、分角色朗读剧本: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节选部

7、分是原作第二幕第二场,这一场简称“阳台会”。描写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花园与朱丽叶月夜相见和互诉衷肠的情景。这场戏历来被公认为描写少男少女爱情的经典。2、这场戏又简称“阳台会”包括几个层次? 两人独白,表达相思; 两人对白,说爱盟誓; 两人定情,不忍分别。4、 品味语言、分析性格:(一)品味罗密欧的独白,从中可以看出人物怎样的性格?1、没有受过伤的人才会讥笑别人身上的创痕。 明确:“受过伤”指的是感情的创伤,这句话表达了罗密欧陷入了对朱丽叶的深深思念之中而不能自拔,显示了他内心的慌乱与焦灼。 2、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 明确:把朱丽叶比作“太阳”,表达了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至高无上的地

8、位。“太阳”在西方文学文化中象征着圣洁与美丽。正如诗经、楚辞里常用香草、鲜花比喻美人、贤臣等等。3、因为我在这夜色之中仰视着你,就像一个尘世的凡人,张大了出神的眼睛,瞻望着一个生着翅膀的天使,驾着白云缓缓地驰过了天空一样。 明确:这是罗密欧的独白。“凡人”是庸俗的,而“天使”是圣洁的,用这些字眼来表达罗密欧对朱丽叶的仰慕之情。 罗密欧独自词句华丽,意象鲜明,情感热烈,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这些对朱丽叶容貌的赞美表明了罗密欧对心上人的爱慕,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可以看出罗密欧是一个敢于打破妨碍他们恋爱的障碍,勇敢追求爱情,富于幻想,热情洋溢的青年。(二)朱丽叶下面这些语言有何特点?可以看出她怎样的性格

9、特征?1、“不用起誓吧;或者要是你愿意的话,就凭着你优美的自身起誓,那是我所崇拜的偶像,我一定会相信你的。” 明确:在朱丽叶眼中,上帝是不存在的,自然界的万物(包括月亮)也是不可靠的,唯一值得信赖的就是情人自身。 2、 幸亏黑夜替我罩上了一重面幕,否则为了我刚才被你听去的话,你一定可以看见我脸上羞愧的红晕。所以原谅我吧,是黑夜泄漏了我心底的秘密,不要把我的允诺看作无耻的轻狂。与罗密欧相比,朱丽叶的语言显得不加雕琢,纯真而自然。因为她是个女孩子,多少有些羞涩,但对爱情的幻想和执著使她置身份和家庭仇恨于不顾,第一次幽会时,她的语言是如此纯真坦白而又大胆。她能爱也敢爱,纯真自然,坚强又果断,是执著于

10、爱情的新女性。 剧中的主人公朱丽叶是一位名门闺秀。她热爱生活,天真纯洁,在同罗密欧相爱之前是一个循规蹈矩、惟命是从的贤淑少女了。月夜中,她自言自语,道出了对罗密欧的爱慕与思念,当心上人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她放下了少女的矜持,果敢地冲破了封建束缚,彻底抛弃了封建家族观念,大胆地表白了自己的爱情,显示了她是一个坚定果敢的具有时代精神的资产阶级新女性。 罗密欧也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生活理想的新时代青年,为了追求个人幸福生活,他敢于挣脱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他出身于名门贵族,热爱生活,有理想,为了纯洁的爱情,他视死如归,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这显示了人文主义者为追求幸福生活,实现生活理想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11、。 五、主题呈现技巧剖析:1、节选这场戏十分注重气氛的渲染和营造,莎士比亚一方面充分利用环境来烘托气氛,如神秘的夜色、静谧的花园、皎洁的月亮、温暖的晨曦;另一方面运用西方诗歌中适合于描写爱情的诗体,如十四行诗等,让两个恋人在诗情画意中唱出一首首美丽的抒情诗。如“美丽的太阳”一段抒情独白(“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好让我亲一亲她脸上的香泽”)中。 2、莎士比亚综合运用比喻、拟人、象征、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一句句独白充满诗意。他不仅把朱丽叶比喻为美丽的太阳,表达对她的赞美之情,还将月亮拟人化,比作有嫉妒心的人,它因不如朱丽叶美丽,“已经气得面色惨白”。太阳象征着纯洁的爱情,而“妒忌的

12、月亮”则象征着家族冤仇与世俗礼教,“美丽的太阳”、“赶走那妒忌的月亮”,深层次地象征了坚贞纯洁的爱情,必将战胜家族冤仇与世俗礼教的美好愿望。“既然她这样妒忌着你,你不要忠于她吧;脱下她给你的这一身惨绿色的贞女的道服,它是只配给愚人穿的。”,“惨绿色的贞女的道服”象征封建包办婚姻,说“它是只配给愚人穿的”,表达了主人公对它的憎恶和反叛,也反映了主人公对自由婚姻的憧憬。 六、迁移拓展: 西厢记中张生高中状元,最终与莺莺成为眷属。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人相爱,双双以死告白天下,一个以美满收场,一个却以悲怆结局。在反封建的题材上,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异曲同工,可结局却迥然不同,你怎样理解这种现象? 思维

13、提示:中西戏剧的比较: 1、关于爱情剧。中西都有大量的爱情剧。“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中西民族的共同心理。作家同情、歌颂为追求自由恋爱而献身的男女,憎恨、谴责、控诉破坏爱情的恶势力,是中西爱情剧的共性。 2、西方更多的是从悲剧的角度去表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观念。中国戏曲更多的是从喜剧的角度去表现同样的观念。所以,大多表现为“悲欢离合(大团圆)”的公式。西方的则为“悲欢离亡”。 3、西方的爱情剧多侧重于两个人的爱情心理。中国的爱情剧大多与国家、社会相联系,从更大的社会背景去描写爱情。 明确: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文化传统的差异,是使两部剧作结尾迥异的主要因素。中国人自诗经、神话以来,都在

14、追求一种爱情婚姻的美满和社会生活的和谐。但是西方人自希腊神话产生以来,文学作品中悲剧的色彩尤为浓重。这就与西方渐次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想分不开。但是悲喜剧在中西方都有存在,因而作家个人的构思亦有不同。因而两剧结尾的不同正反映一种现象:社会背景不同,群众欣赏口味不同,作品构思不同,结尾亦有不同表现。 七、课堂总结:东西方文化对爱情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文学会赋予爱情深远的生命力,文学经典反过来帮助读者个人体验共同的激情,探索细腻的心灵,读者无论更欣赏哪种风格的文学样式,都证明了“爱是人类精神的一道最强烈的光辉”,人在对完美的爱的追逐中,才更显得可歌可泣;而爱的非完美所带来的痛苦,又会洗濯我们的灵魂,使我们不至于在浅表的幸运中忘记对“爱”这一永恒梦想的追求。八、布置作业:写作迁移:请以“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九、板书设计:一两人独白,表达相思二两人对白,说爱盟誓三两人定情,不忍离别罗密欧与朱丽叶 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