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纲要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498555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纲要(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 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波要随意相信. 请访问 3722, 加入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及中共江西省委十一届十次全精神,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653号)和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依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赣府发20045号 ),制定本规划。 一、安全生产现状 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十五”期间采取了一系

2、列重大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在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安全生产的平稳态势。一是事故总量大幅下降。2005年与2000年相比,全省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减少1222人,下降26.9%。二是三大安全稳定好转。2005年与2000年相比,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由531人减少到365人,下降31.26%;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由3215人减少到2428人,下降24.48%;火灾事故死亡人数由93人减少到42人,下降54.84%。三是重要时期总体平稳。每年元旦春节、“五一”、“十一”和全省“”期间,以及2004年宜春举办全国第五届农运期间、景德镇千年庆典和赣州世界客属恳亲大期间,全省三大安全都保

3、持了平稳态势,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期间和2002年以来的每年全国“”期间,全省上下顾全大局,统一行动,采取了断然措施,保持了安全生产的平稳态势。与此同时,安全发展意识得到增强,常抓不懈的安全生产工作指导思想日益强化,“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全面负责、社公众参与监督和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得到较好落实,关爱生命的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日益加强,“安全发展、国泰民安”理念正在强化。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安全生产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20012005年,全省共发生各类事故 起,死亡 19699 人,每年

4、平均发生各类事故 20718 起,死亡3940 人。在各类事故中,道路交通事故约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74.15%,工矿商贸企业事故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10.80%,铁路交通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12.66%。二是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20012005年,全省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22起,死亡383人,平均每年发生4.4起,死亡近77人;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355起,死亡1387人,平均每年发生71起,死亡277人;平均每5.14天一起;特别是2003年丰城矿务局发生的一起死亡51人特别重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损失惨重,造成了严重的社影响。三是职业危害严重。截止2005年,全省累计尘

5、肺发病数2.99万人,累计因尘肺病死亡9250人,病死率30.9,尘肺病现有患者2.06万人;在1997至2005年,每年平均新增尘肺病人230余名;全省报告存在不同程度职业危害的厂矿企业近4000家,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有28万余人,农民工成为职业危害的主要群体。四是国内外相比差距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工业生产中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已大幅度减少,粉尘、毒物、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已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更加关注的是改善工作条件、缓解工作压力和实现体面劳动。和国内相比:2005年我省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82,比全国平均数0.7高1

6、7.14%;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6.73,比全国平均数的2.81高139.42%。;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8.03,比全国平均数7.6高5.66%。是事故和职业危害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五是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近年来,生产安全事故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日益增多。 (二)主要原因 造成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安全生产缺乏足够认识,存在重经济、轻安全的倾向,忽视安全发展,安全生产未能纳入地方经济社发展规划和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没有落到实处,在一些企业安全生产还没

7、有成为自觉行动。 二是安全生产基础总体比较薄弱。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欠账严重,尤其是一些老工业企业和中小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落后,设备老化陈旧,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重大危险源数量大、分布广,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监控管理体系。有些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重大事故隐患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原来位于郊外的企业现在处于繁华市区或社区中,周边的安全防护距离已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整改难度很大,成为公共安全的重大隐患。尚未建立持续长期的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和制约机制。 三是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

8、责任不落实,企业安全制度、安全培训、安全投入等方面与法律法规要求差距较大,安全生产管理混乱,甚至有些企业不顾职工生命安全,违法违规生产。有的地方领导干部特别是县乡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在安全生产上投入的精力不够,有的甚至存在失职渎职、徇私舞弊、纵容和庇护非法生产行为。 四是安全生产监管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部分地方和部门安全监管监察措施不到位,执法不严格,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查处不力。部分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弱化,一些专业监管部门和部分地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建设缓慢,监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装备不全,监管手段落后,监管力量不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不完善,未能形

9、成合力。难以保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五是安全生产支撑体系不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滞后;信息化水平低,尚未建立全省统一的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系统;科技支撑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科研投入不足,成果转化率低;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相对滞后,培训方式和手段落后;应急救援体系不健全,救援装备落后,应急管理意识淡薄,应对重特大事故的能力较差。 (三)形势与挑战 一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安全生产的矛盾依然突出。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短时间内难以根本改变。在矿山、建筑、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领域,安全保障水平低的企业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10、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进一步加剧煤、电、油、运等紧张的状况,安全生产面临新的更大的考验。 二是从业人员结构变化将增加安全管理难度。我省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和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时期,建筑、非煤矿山、交通运输业和化工工业得到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从业人员结构变化和人员流动性加快,而安全培训教育又相对滞后,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差,不能适应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将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是事故风险转移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加快,工业发达国家的一些危险性较大的产业正向我国转移,发达省市向我省转移。同时,我省一些

11、危险性较大的产业也将出现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大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城市向农村转移的趋势。这些变化加大了事故风险,使安全生产面临新的挑战。 总之,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妥善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紧密结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制订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遏制事故频发的态势,尽快实现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标本兼治、重在

12、治本,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安全管理,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倡导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制,落实安全责任,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推动安全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和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健全全省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基本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信息体系、培训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35%以上,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

13、率比2005年下降25%以上,一次死亡3至9人重大事故死亡人数比2005年下降20以上,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到5.8以下,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5.75以下;职业危害严重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三)到2010年重点行业和领域目标(以2005年为基数)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5.75以下,杜绝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 非煤矿山: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 危险化学品: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 烟花爆竹: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 建筑: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 特种设备:万台设备死亡人数控制在0.8人以下。 火灾(消防):死亡人数下降4以上

14、,10万人口死亡率控制在0.176以下。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到5.8以下,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 水上交通:死亡或失踪人数下降10以上。 铁路交通(含路外):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 民航飞行:民航运输飞行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降到0.3以下。 农业机械: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 渔业船舶: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 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强化对煤矿的定期监察、重点监察和专项监察。严格安全生产准入,严厉打击违法开工建设、违法组织生产的行为。加大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和对停产整顿矿井的监管力度。推动煤矿资源整合,规范矿山开发秩序,

15、调整改造中小煤矿,促进煤炭企业改造重组和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差、事故多发、管理水平低、生产秩序混乱、规模小和违法开采现象严重等安全生产突出问题。 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三同时”)制度、以及提取安全费用、建立风险抵押金、企业负责人和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等制度。加强煤矿企业技术、设备、工艺和现场等基础管理。推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改善企业安全管理状况,消除违规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现象。加强对瓦斯、火、水等主要灾害的预测预报与防治。特别要加大瓦斯治理力度,推进“先抽后采”,提高瓦斯抽采率,到2010年煤矿瓦斯抽采率达到40%以上,鼓励和扶持瓦斯(煤层气)综合利用;井工煤矿装备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实施瓦斯数字化监测监控系统联网。力争用年左右的时间,使煤矿重特大瓦斯事故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杜绝一次死亡10人以上煤矿瓦斯特大事故。对通风、防灭火、防尘等系统及主要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技术改造。开展矸石山灾害防范、治理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