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综采工作面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497307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煤矿综采工作面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某煤矿综采工作面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某煤矿综采工作面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某煤矿综采工作面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某煤矿综采工作面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煤矿综采工作面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煤矿综采工作面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狼窝渠煤矿综采工作面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矿长赵国英总工宁永杰编制闫攀峰 时间2012年11月10日综采工作面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一)、试运转的技术要求和主要任务:1、采煤工艺方面:根据矿井的煤层赋存条件及其现有的技术装备,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确定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的采煤方法,按正规循环作业,一刀煤截深为0.8m,顶板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生产工艺:采煤机斜切进刀 -割煤 -移架-推溜。采煤机采用双向割煤法,从机头到机尾及从机尾到机头,沿牵引方向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采煤机进刀方式:采煤机进刀采用工作面端头斜切进刀法,其进刀过程如下:(1)、采煤机开到机头或机尾部。(

2、2)、升起前滚筒,降下后滚筒,推移运输机于工作面端头大约16米处。(3)、采煤机斜切进刀,直至滚筒完全切入煤壁。(4)、对调滚筒上下位置,推移端部大约30米运输机,采煤机开向端部,移架。(5)、对调采煤机前后滚筒上下位置,沿牵引方向,用后滚筒割三角煤段未割部分扫掉。(6)将采煤机反向牵引,来回2-3次,将三角段浮煤扫清之后,采煤机正常割煤至机尾部,机尾部斜切进刀于机头部斜进刀方式相同。2、割煤 装煤:机组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依靠后滚筒旋转自动装煤,剩余的煤在推溜过程中由铲煤板自行装入前部刮板输送机。3、移架:移架方式为分段依次顺序移架,两人倒段,两段之间空顶距离不超过8架,采用先移架后

3、推溜的方式,前一段滞后采煤机后滚筒距离不超过5架,依次追机移架。4、推刮板输送机:工作面前部输送机一支架煤支点,用支架推移千斤顶整体推移,推移前部输送机滞后采煤机后滚筒16m以上距离,溜槽在水平方向上的弯曲度不得大于3度,弯曲段长度不小于16m,该段保持多个千斤顶同时工作,移过的输送机必须达到平、稳、直的要求。5、实际观测内容(1)、在各个采煤工艺进行过程中,应准确测量采高,通过推进度计算总体出煤量。(2)、对应记录支架工作阻力和工作面支撑状态,判断工作面来压状态。6、实际观测人员从工作面正式开刀生产时,课题组成员一人,技术人员一人每天在生产班实际测量,记录和整理相关数据。顶板管理方面:本工作

4、面采用ZY13000/31/68D型掩护式液压支架133架,支护顶板,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支架中心距1750mm,端面距控制在360mm以内。顶板支护方式:采用及时移架方式支护,采煤机割煤后,支架滞后采煤机尾滚筒3架以外前移,移过后,支架接顶严实并达到初撑力。主运顺槽、回风顺槽的超前支护:支柱采用DW55型单体支柱。正常运行情况下超前支护为20m,运顺采用双排支柱支设,支设排间距为1.0m*1.0m,距运顺副帮0.5m;回风采用双排支柱支设,支柱排间距为1m*1m。 根据现场实际开采情况,巷道压力大时,必须加强支护,具体措施另行编制。工作面安全出口的管理:支护形式:端头支护采用端头支架一组

5、(两架)2过渡支架维护机头安全出口顶板,尾端头支护采用过渡支架配合两排单体支柱维护机尾安全出口。(二)技术保障措施:引用技术管理手段进行工作面现场管理1、定期在两顺槽进行观察工作面超前范围内的压力变化情况。2、工作面采用视频监测系统,随时观察工作面的推进情况。3、特殊时期的顶板管理:、来压及停采前的顶板管理:加强顶板来压的预测预报工作,准确判断来压的时间和推进位置。工作面要提前做好来压预防支护工作,提高支架检修质量,杜绝“跑、冒、滴、漏、窜”。支架工操作过程必须规范,确保泵站压力及支架初撑力达到要求,同时必须保证超前支护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开机率,保证工作面正常推进速度。其它情况另补充措施。、顶

6、板破碎时的顶板管理:、如果顶板压力较大有冒顶危险或顶板破碎的情况时,应采取擦顶带压移架方式。采煤机要放慢速度,保证所拉支架距采煤机前滚筒距离不超过3架,移采过程中如果发生顶板破碎漏顶时,应及时二次拉架,以防止顶板继续冒顶。、工作面一旦局部发生漏顶时要采用道木或半圆木进行刹顶。(三)、压力集中区的顶板管理:对于压力集中区必须保证支架的初撑力及泵站压力达到规程规定要求。提高开机率,加快推进速度。(四)、与其它工序直接的衔接关系:正常情况下,每天每班将在头尾斜切进刀时超前支护进行回撤,端头支架每移一次回撤一对支柱,支架梁端与支柱的距离不得大于1m。1、支回柱安全技术措施:(1)每班支柱、回柱之前,必

7、须先进行“敲帮问顶”检查,认真清理好退路,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2)支柱时必须支于硬底上。支回柱严格执行“先支后回”的原则。(3)每班跟班干部认真检查两巷支柱情况,如有不合格支柱,立即组织派人更换。(4)不论由于何种原因碰倒的支柱都要及时补支,否则严禁继续作业。掘进安全技术措施(一)优化矿井设计,确保设计科学合理1、针对前进式开拓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巷道布置方式,使之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系统,保证施工安全。2、针对矿井煤层的地质条件,合理优化巷道支护设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缩短支护时间,降低支护材料消耗。(二)调整掘进衔接安排,保障采掘接替及矿井按期达产1、根据各施工队组的掘进水平,合

8、理调整施工队组,保障首采工作面的正常接替。2、根据矿井总体设计,结合施工现状,及时调整矿井生产衔接计划,合理安排对组上马时间及生产衔接计划,保证矿井按期达产。(三)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狠抓施工质量1、根据煤层结构情况及设计要求,巷道沿煤层底板掘进,并应加强对掘进工作面的顶、底煤赋存情况探测工作,施工队每掘15米进行一次顶、底煤探测并将探测结果报生产技术部,地测组专业地质人员至少每月对施工巷道进行一次顶底煤探测工作,根据实测煤层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巷道掘进坡度。2、严把支护材料进场关,保证支护材料的规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3、按规定进行锚固力、预紧力、拉拔力检查,确保支护质量。4、定期对所有施工巷道的

9、工程质量进行一次检查,将检查问题以报表形式发至施工队组,并在当天的生产调度会上予以通报,以保证巷道工程质量。(四)运用经济手段,严格考核验收每月掘进施工工程规格和支护质量考核与工程结算挂钩,规格按月度抽检合格百分比考核。通风安全技术措施(一)加强通风系统管理,采掘工作面严格执行分区通风的原则,杜绝串联通风,角连通风、扩散通风等。(二)加强技术创新,对通风系统进行分析改造,简化通风系统,使通风系统不断完善合理。(三)坚持“三超前”的原则,即超前设计、超前施工、超前管理,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四)实现通风设施建筑标准化,严格按通风系统建筑标准施工,按质量标准验收,严格杜绝假冒、伪劣的工程出现,

10、发现不合格的通风设施,坚决推倒重建,决不姑息迁就,消除通风设施亏欠。(五)加强通风设施的维护,严禁随意损坏通风设施。对损坏的通风设施必须当班组织处理。严禁在通风设施不健全的情况下生产。(六)加强通风设施的使用管理,对过门后不关风门、同时打开两道风门的人员一经发现要严重处罚。(七)加强采掘工作面搬家、撤退准备期间的通风系统管理,通风区和施工单位要制定专项措施并严格执行。(八)加强巷道贯通管理,巷道贯通后,必须当班调整通风系统,贯通地点必须要形成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严禁出现微风、无风区。(九)加强风量管理,坚持以风定产的原则,盘区内风量不足,根据采掘衔接的变化及时对采掘工作面风量进行调整,确保各

11、用风地点供风正常。(十)对于漏风大的区域及时封堵,消除或减少漏风。(十一)加大通风设施维修力度,强化质量标准,加强支护,确保重点设施。(十二)加大风门管理,主要风门必须实现闭锁,其他风门由专人看管,一经发现损坏或两道打开,对使用单位及其人员严罚重处。(十三)掘进工作面局扇必须安装“三专两闭锁”、“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定期派人检查,确保局扇连续正常运转,严禁无计划停电、停风。(十四)局扇设专人管理,严禁随意停风。(十五)加强风筒日常的维护力度,接头要严密,破口要及时修补,风筒要及时延接,距工作面距离不得超过规定,消除微风、无风区。(十六)根据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大小,及时进行调风调压或

12、更换大功率局扇,确保工作面有足够的风量满足生产要求。(十七)矿井的有效风量率不得低于85%,否则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提高工作面的供风质量。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一)综合性预防措施:1、采、掘作业规程中根据现场实际编制切实可行的防灭火措施,顶严格执行。2、井下机电硐室、配电点、皮带巷和采掘工作面的消防器材,各单位必须配齐并有人看管,定期检查,确保各类消防器材齐全、完好。3、井下当班存放火药、雷管的地点,严禁与其他材料一起存放,当班未用完的火药、雷管,下班后必须如数交回火药库,严禁私自存放。4、井下新建的机电硐室必须有独立的通风系统,实行分区通风。5、井下防灭火管路必须齐全畅通,洒水设施,管路距工

13、作面距离必须符合标准,并坚持正常使用,消除无管路区域和灭尘死角。6、定期检查矿井反风设施,每季组织人员对回风井的反风设施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7、对井下防火门定期检查、实验,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8、每月对自救器进行一次称重、气密性检查,对过期作废及损坏的自救器及时更换。9、加强井下避灾路线管理,由通风队负责井下副运巷、皮带巷、回风巷设置明显的避灾路线标志,并要求每月组织一次检查,各单位由工程技术人员每月向职工贯彻一次所在工作面的避灾路线,安检部每年组织一次全矿入井人员的避灾路线演习。10、由通风队派人定期对无人工作区域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二)内因火灾预防措施1、加强采掘设计管理

14、,采煤工作面要留有合理的保护煤柱,相邻巷道严禁随意掘联络巷,确需施工时,要报矿总工程师批准。2、加强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的设施建筑和管理,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定期调节采面风量及其压差,减少对采空区的漏风供氧。3、加强矿井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对回采工作面的回风巷,上隅角,掘进巷道回风和温度异常地点煤旬化验分析一次,损坏的设施及时修复。4、采煤工作面两顺槽、掘进巷道严禁有浮煤超标。5、采煤工作面停采后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撤出所有设备,按时封闭。6、加强综采工作面的防灭火管理,工作面应采取合理的推进速度,并加强有害气体的监测、监控工作,施工单位要提高煤炭回收率,尽可能减少采空区丢煤,回采工作面停采时,

15、向采空区喷洒三相泡沫。7、综采工作面除采取日常的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外,还必须上齐、上全一氧化碳传感器做到连续监测。8、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处理顶板高冒顶,施工队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及时充填。9、工作面采空区阻化泵必须正常运行,维护好工作面头部、尾部的风帐,定期更换,按规定正常配比阻化液,确保每天向采空区注入足够的阻化液。抑制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三)外因火灾预防措施1、消灭明火、减少粉尘、杜绝失爆,保证灭火管路整个设施齐全有效,正常使用。2、加强井下机电设备的管理和检查,各单位使用的开关、电缆、移动变压器、各种保护装置必须按规定设置,严格按标准操作,定期派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加强皮带输送机的管理和保养,对皮带输送机的转到、传动部件设专人定期检查,保证转动灵活,坚持使用好皮带七项保护装置。4、各有关单位要设专人跟班清理皮带运输机巷、刮板输送机巷的浮煤,特别时皮带输送机机头、后溜头、溜尾的浮煤以及底皮带的煤,防止传动部件摩擦起火。5、严格控制井下烧焊次数,如果必须在井下进行电焊、氧焊、喷灯焊接等工作,每次各作业地点必须编制专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