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汇报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328212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汇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汇报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任何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作用。但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支农工作中面临着一些困难。一、当前信贷支农的难点(一)社会环境因素。一是农村的社会信用环境欠佳。 虽然近年来通过信用评定活动的开展,农村社会信用环境有所改善、农户的信用意识有所增强,但总体来说,农村的社会信用环境还不是太理想,赖债现象

2、还有一定程度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的积极性。二是我国农业自发投资能力较弱。因为农业本身是一个相对弱势产业,自我积累能力较差;国家过去长期采用牺牲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模式,农业积累少;我国农业是一个回报率较低,风险却相对较高的产业,对民间资本缺乏吸引力。农业自发投资能力弱造成了农业投资乏力,反过来又促成了农业落后的局面,形成了恶性循环,阻碍了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三是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低及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最终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效益。 我国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严重地影响了他们对先进技术的接受能力,科学技术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只有

3、20-25%,而发达国家可达80%。此外,我国的农业科技重点过于向生产环节倾斜,农业产前、产后有关环节的科技状况,如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等更加不尽人意。四是支农的合力没有形成。 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的农业政策,财政的资金支持,涉农单位的合作,农村信用环境的优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投入,农户个人素质的提高等等,虽然政府、财政、农业部门都有自已的扶农措施和办法,但是都是各自为政,信息互不沟通,如果仅仅是农村信用社靠加大投入单方面扶持,支农的效果和效益都会受到影响。(二)农村信用社内部因素。一是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目前东郭信用社信贷员较少。据查

4、,一个信用社一般有信贷员56名,一个镇有十多个行政村,一个信贷员要负责好几个行政村几千户农民,加上信贷日常工作,实在忙不过来。同时,为防范风险,信贷员不仅要懂得贷款知识,还要懂一些科学知识,对种殖业、养殖业、企业管理、农村产业政策,整个市场行情等等都要了解。这就对信贷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二是严厉的责任追究以及信用环境欠佳一定程度制约了信贷支农。 贷款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它是以安全为起点的,但农业贷款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存在着自然风险大,比较效益差的特点,而目前我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形成科学合理的风险与利益平衡机制,上级对责任追究力度不断加大,同时由于一些政策原因信用社债权长期无法落实,这给信贷员造

5、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惧贷恐贷思想还一定程度存在。二、改进信贷支农服务的建议(一) 合理安排信贷资金,突出支持重点。农村信用社资金要取之于农,用之于农。在信贷资金投向上要体现“三优先”:农户贷款优先、社员贷款优先、农业贷款优先。具体说一是要保证农民种植粮棉油的生产费用需要。二是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着力支持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提高产品质量的加工转化,支持农户多种经营。三是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择优支持以本地区资源为依托,产品有销路,还款有保障的,以公司带农户为主要形式的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良性循环,推动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二

6、)进一步完善贷款方式,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农村信用社要适应农民对信贷资金需求额度逐渐加大的形势变化,不断总结小额信用贷款的经验,在加强风险防范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信用贷款的额度,对不同的信用等级农户核定不同的信用贷款额度,同时要按照灵活、方便、安全的原则,完善农户联保贷款方式,扩大农户联保贷款的范围。在贷款期限上,要合理确定支农贷款使用期限,在经营方式上,由以往的“坐等放贷”转变为“主动营销”。在工作作风上,农村信用社信贷员要发扬老农金“背包银行”精神,坚持走出社门,访农民家,知农民情,助农民富。从根本上扭转农民“贷款难”问题,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三)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防范

7、体系,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的管理困境。一是切实强化对支农贷款的管理和监督。首先要健全农户贷款档案,各类管理台帐、卡片,要规范统计口径,定期复核台帐、卡片内容,确保信贷信息真实全面,并逐步将档案台帐实行计算机操作管理,实现客户档案动态管理。其次是探索实行贷款公示制,将信用社的贷款条件,贷款对象,贷款利率,贷款程序公示于众,以程序的公开保证贷款管理的公正。再次就是转变工作作风,要规范信贷人员深入农户调查的次数、比例及内容,加强信贷调查,及时掌握农户真实的基本情况。二是建立有效风险防范体系。农村信用社要深入研究信贷支农风险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借鉴国外同类中小金融机构和国内金融机构先进的信贷风险评级方

8、法,建立适合产业化特点和自身情况的科学有效的信贷风险防范体系。三是规范贷款责任认定。责任追究和认定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综合性指标,对不良贷款数量、占比等各种情况综合考虑,同时增加对信贷人员的奖励条款,对信贷投放效果好、质量高的信贷人员实行奖励政策,达到既控制违规贷款,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贷资产风险,又有效地支持“三农”的目的。(四)进一步优化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农环境。一是针对高投入、高风险特点,建议地方政府牵头建立支持“三农”发展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为“三农”发展提供系统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为农村信用社发放“三农”贷款提供担保,降低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大户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为农村信用社支持产业化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二是政府要加强对信用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要本着信用社经营自主的原则,减少对信用社不适应的行政干预,加大对信用社依法维护债权工作的支持力度。三是建立高质量的信用环境,广泛开展创建信用村(镇)活动,通过加强宣传,建立农户信用评级机制等方式,强化农户的信用意识,规范其信用行为,为信用社支农服务创造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