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货币样式的设计特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25242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货币样式的设计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货币样式的设计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货币样式的设计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货币样式的设计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货币样式的设计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货币样式的设计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货币样式的设计特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货币样式的设计特点 内容摘要:春秋战国时期在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代,在新旧制度的变更中,不仅战争频发,同时也促进了各国间的贸易交流,商品经济也发展到了一个高峰,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开始出现金属铸币,而且由于战乱各国自行铸币,形式繁多,设计精美,在货币的铭文和图饰中无不体现出各国的文化内涵。本文将着重于分析齐国货币:精美齐大刀系列,从而探究齐国货币的设计特点以及文化内涵。 研究目的:通过与春秋时期各国货币的对比体现齐大刀的精美所在。关键词:春秋战国 货币 齐国货币 齐大刀一、历史背景春秋各国货币的样式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在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一个比较特

2、殊而又十分重要的时代,一方面旧有的社会制度与文化影响尚未完全消退,另一方面新的社会变革和创新又处于突破之中,所以整个战国时期表现出了新旧两种因素并存而又不断变化的特征。探究这一变化发生背后的原因,商品因素应该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商品经济发展高峰,这一时期的商品贸易活动极为繁荣,同时,因为商品贸易的发展,战国时期又是我国货币经济的开始确立期,这一时期丰富的货币既是商品贸易繁荣的产物和表现,又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这一时期的艺术设计的重要实物。 春秋时期, 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 金属铸币在贸易活动中开始出现, 并逐步取代广泛使用的贝币和各种实用货币。这一时期的铸币根据不同

3、地区的自然条件, 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通区域和货币体系。南方的楚地流行由贝币演变而来的蚁鼻钱; 中原农耕地区开始使用由农具铲演变而来的布币; 东北部渔猎地区则出现了由工具刀演变而来的刀币; 再后来又出现了由纺轮或玉璧演变而来的圆钱, 从而形成了先秦货币四大体系。 布币主要流行于三晋及附近地区, 刀币主要流行于燕、赵等国, 圜钱主要流行于周、魏、秦等地区,布币的文字经历了空首布、平首布、圆足布、方足布这几种不同的类型。刀币是个很大的家族,主要在齐、燕这两个国家使用。齐、燕两国都通行带有“明”字的大刀,同时对周边国家的铸币文字也有影响,但是它们并不是相同的。圜钱是最终通行中国历史的货币形式,在圜

4、形方孔的钱币上注明文字,标示其价值和通行的年代区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首先使用圜钱的国家是战国时代的齐、燕和秦,最终由秦朝统一全国,把圜钱定为统一的文字载体。经历汉代圜钱,把货币文字定为五铢,其文字有了明显的定型,但是其中仍然能看出构字的差别和文字形体的不同。二、浅析齐国货币1、齐国货币的历史背景战国时期, 社会变革加剧,生产力有了发展, 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商品贸易的需求不断加大, 货币的流通量也在增加, 流通区域和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齐国是当时中国东部的大国, 佣有山泽渔盐之利, 商业十分发达, 同时又是最早铸行刀币的国家, 并一直保持着独立的刀币体系。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即开始行用大

5、型刀币, 俗称“齐大刀”。2、 齐国货币的分类刀:齐刀分为“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和“六字刀”。三字刀:“齐法化”通常长17.8-19厘米,宽2.6-3厘米,重40.8-52.4克,被称为“三字刀”,是田齐建国以后通用的法币,有纪地的,如丘、安、方、易、白、公、平等,也有类似吉语的,如吉、行、大等。三字刀流通的时间很久,区域也极广,为齐刀中最多的一种,且无减重现象,是最稳定的货币。四字刀:齐刀中的“齐之法化”俗称“四字刀”,长约17厘米,宽2.8厘米,面文瘦劲有力,朴拙秀雅。背文接近刀首部有“”,下标“|”、“”,再往下还有日、上、夻、甘、化及数字等。正面的文字解释也有争论,有的学者

6、认为“齐”字为国号,“夻”字被解释为“法”,新的解释为“圜”。也有好多人认为应该解释为“太公”二字。称作“圜”的人说齐国的始祖姜太公做过圜法,所以应该读“圜”,称作“太公”的人说应该是纪念姜太公的,却不知道这种钱是田氏所造。当时,田常、田盘等霸据齐城,诛戮姜氏宗室,杀害有势力的官员,凶狠无比。同时发行新钱,控制市场、聚敛财富,所以称这种钱为“法化”。 安阳刀:“安阳之法化”俗称“安阳刀”,也称作“五字刀”,文字比“齐之法化”略显粗壮,断缘,通长18.5厘米左右,宽2.8-2.9厘米,重44.5-50克,也有小型的。安阳为邑名。即墨刀:“节墨之法化”被称为“五字刀”。节墨也就是即墨,本是地名,齐

7、邑,在今山东平度东南。现传世的“即墨刀”有两种,大型的长17厘米,宽2.7-3.0厘米,重51-61克。小型的长14-16厘米,宽2.0-2.3厘米,重33-35.5克,年代较晚。它们的制作都十分精细,断缘,绝不像是减重形成的,显然是同时制作的有系统的钱币,这是春秋时期的作风。总之,齐国的刀币选材精细,制作优美,其中“邦刀”尤为名贵,很早就被世人当成“吉祥符”,认为收藏这种刀币的人可以四季平安。齐国的刀币在各国“刀币”中也是首屈一指的。六字刀:“齐造邦长法化”俗称“六字刀”,是田氏列为诸侯时的开国纪念币。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田和承梁惠王求魏侯代请于周,周王立田和为齐侯,正式建立齐国,

8、乃铸造“邦刀”纪盛。所以其文字定为“齐造邦长法化”,背文多一字,通长18.2-18.5厘米,宽28-29厘米。这种刀的范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不断缘的,一种是断缘修补的。因此有人认为造“邦刀”应该铸过两次,第一次在安王十六年,当时被列为诸侯时,因为出于仓促,便把旧范精加修整,用来灌铸,所以有断缘的痕迹;第二次是在二十六年,从新雕刻钱范,大量铸造。这种刀币都出自石范,精美绝伦,一向被认为是刀币中的佳品。 布:按布币形状划分,可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称为空首布;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称为平首布。平首布上面通常

9、铸有地名或纪重的文字。 “空首布”大致分为三种:1、耸肩尖足空首布:指布币的两肩向上耸起,并与币身中线成一定的斜角,尖足指裤足下端尖锐,它的头部又有一个空腔,所以叫“耸肩尖足空首布”。可分为两种:大型耸肩尖足空首布和小型耸肩尖足空首布,大型的其特征:空首、长銎、銎有穿孔、因銎有范塞而不透,耸肩、尖足,背有三条竖纹,体形薄而博大,长约16厘米左右,肩距6厘米左右,厚约0.070.1厘米,一般重35.337克,绝大多数无文字,所以旧谱称为“无文大布”。小型耸肩尖足空首布,形状与大型相同,长约11.712.5厘米,肩距4.75.3厘米、厚约0.05厘米,重约25.330.7克,面无直纹,背平素。2、

10、平肩弧足空首布:平肩又称“方肩”指布币的两肩为平直状,弧足指布币下端呈圆弧状,所以叫“平肩弧足空首布”。一般分为大型和小型两种。大型的特点为:空首、平肩、弧足、长銎、銎有孔,面背均有三直纹,长约810厘米、足宽4.65.3厘米、厚0.10.12 厘米、重约33.144克,多数重量在39克左右,钱文多为一字个别的有两字或四字,多半是地名。小型的特征形状与大型的相同,长约6.37.4厘米,足距3.74.3厘米,厚0.080.10厘米,重约18克左右。3、斜肩弧足空首布:指布币的两肩部向外倾斜与币身中线呈现一定的夹角,弧足指布币下端呈圆弧状,所以叫“斜肩弧足空首布”。其体型也有大小两种。大型的特征是

11、空首、斜肩、弧足而銎较短,面有二斜纹,文字在二斜纹之间,背有一直二斜纹,长约7.38.1厘米,足距4.64.8厘米,厚约0.12厘米,重约2227.1克,面文有卢氏、三川釿、武、武安、函阳等。小型的特征是,体形近大型而小,长约7厘米、足距4.24.4厘米、厚0.1厘米,重 18.524克左右。 “圆足布”的特点是圆首、圆肩、圆裆、圆足,故称之为“圆足布”或“圆首布”。“圆足布”中有两种:一种无孔, 另一种有孔。无孔的“圆足布”,铸造较早,现今发现的有大阴、隰氏、晋阳、离石、蔺等,前三者尚未见大型的,而离石与蔺字则具有大、中、小三种,形制整齐,面文为地名,背面从肩至足有直文,稍倾斜,两竖纹之间有

12、数字,如一、二、三、四、五、十一、十五、廿、四十、五十、卅六等等。以“蔺”、“离石”字布为例,其大型的长约8厘米左右,足距3.8厘米,重15克左右。中型的长56厘米左右,重12克左右,小型的长67厘米左右,重8克左右。一种钱币分三等。三孔布是有三个孔的圆足布,其特点非常显着:圆肩、圆首、圆裆、圆足,与圆足布特征相似,不同之处是在其首部和两足之上各有一个圆形的穿孔,因此而得名三孔布或称三窍布。三孔布正面铸有地名,背面铸有数字,如一、二、廿、四十、七十等,背的腹部铸有记重文字。三孔布分大小两种:大者背铸“一两”二字,小者背铸“十二朱”三字,形制整齐。以南行易(唐)为例,大者约长7.2厘米,厚0.1

13、厘米,重约15-17克。小者约长5.2厘米,足距约2.7厘米,厚0.07厘米,重7.2-8克。 方足布和釿布:“方足布”是指“布币”的裤足较为平直方正,所以被称为“方足布”。这种钱币大约长4.56.5厘米,重13克。釿布因面文多带“釿”字而得名。其特征为体形较大,平首、平肩或圆肩、圆裆、方足,或有郭或无郭。因两足间袴裆呈拱桥状,所以又称为桥足布。这种平首布钱一般分为二釿、一釿、半釿三等制。 圜钱:齐国在战国晚期铸造了圜钱作为刀币的辅币,齐国的圜钱分为“化”、“四化”和“六化”三种,一约等于20或24两,一枚“六化”与一枚齐刀币等值。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各国广泛使用圜钱,圜钱计值较小,携带方便,适

14、于小额交易,齐国为了适应需要,也铸造圜钱作为辅币,而且在流通过程中,圜钱逐渐取代刀币成为主币。3、精美的“齐大刀”系列 齐大刀向以精美著称,经发现并著录的有“节墨之法化”、“节墨法化”、“安阳之法化”、“齐之法化”、“齐建邦法化”、“齐法化”、“齐法化”、“营邦法化”七种。齐大刀形体宽大厚重,铸工精湛,币文华美,由刀首、刀身、刀柄和刀环四部分组成。正面币文皆有“法化”二字,意为标准货币;旧释“去切”“去化”“大化”等,近有学者释其为“大刀”,可谓意简言赅。背面上部有三道贯通横纹,下有“”形符号,铭文有一字或两字。从铸造工艺上看,齐大刀只有泥陶范和石范两种方式,石范较陶范持久, 可反复使用, 确

15、保器形、纹饰划一, 是铜器铸造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中六字刀为纪念币, 久负盛名,是中国最早的纪念币, 其传世甚少, 极为珍贵, 是不可多得的古钱币大名誉品。总之, 齐大刀系列货币制作精美, 可谓鬼斧神工,币文古朴淳厚, 韵味十足, 代表着中华货币文化的精髓。4、货币的设计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 说到钱币文化,人们马上就想到钱币上的文字。在中国古代正式流通的钱币上面,虽然大部分没有图像,但钱币上的文字却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古币上的古文字有多有少,有大有小,字形因受地域影响,也颇不相同。货币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内涵丰富,是一部历史的“活化石”。它能全面真实形象地反映文明时代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诸如古代的政治经济、财政金融、商贸交流、民俗文化、民族关系、地理沿革、历史演变、以及金属冶炼铸造技术、度量衡制度、工艺美术、文字书法等,无一不在货币上反映出来,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一部历史的“活化石”。齐国以刀币为主币,形成了独立的刀币体系,“法化”面文和“齐法化”的大量铸行,说明齐国有着统一的铸币权和较早形成统一货币的思想和举措;而开国纪念币“齐建邦长法化”的出现,表明齐国货币制度的成熟尤其叠铸技术运用于“齐法化”,代表了中国铸币工艺的重大进步。齐国刀币在中国货币史乃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