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_和论述题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3310922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_和论述题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_和论述题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_和论述题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_和论述题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_和论述题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_和论述题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_和论述题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法国及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2、(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3、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19世纪四十年代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1)社会历史条件(经济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 无产阶级做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与资产阶级做斗争。 (2)思想理论条件(思想渊源)人类社会发展的优秀理论成果,其中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英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 (3) 社会实践条件(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及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3、。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概念?答: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答:(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

4、础。4、简述运动与禁止的辩证关系?答: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第二,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5、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答: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6、简述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答: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

5、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7、简述唯物辩证的否定观?答: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

6、飞跃。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8、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答:(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级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4)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

7、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9、简述矛盾及其基本特征?答: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基本特征: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内在、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着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的趋势)和斗争性(它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面双方相互分离的趋势)。10、实践的类型及其特征?答: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客观性,实践是客体的感性物质活动;第二,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第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实

8、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物质生产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活动;第三,科学实验,是从事物质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第二章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2、简述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必要性和条件?答:感

9、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二者决裂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条件:(1)勇于实践,深化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2)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也就是说,必须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3、简述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的原因和途径?答: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要达到这个目的

10、,就需要科学的指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行动。只有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才能自觉地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一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二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实现理论向实现实践的飞跃的条件:(1)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经过一定中介环节。(3)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4)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4、简述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答: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

11、动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科学揭示。 认识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 不可知论从根本上区别开来,而且也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划清了界限。5、简述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因及其特点?答: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管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相符合的程度。因此,其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将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

12、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人们遵循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并可以将客观结果与主观认识两相对照。在这种意义上,实践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6、简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答: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只要我们确认人的认识、思想、理论的真理性在于它们具有不依赖于主体、不带任何主观附加内容,在与它们同认识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幸福和,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出认识的真理性。这就是实践标准的确定性。肯定了时间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也就必须承认时间标准的确定

13、、绝对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收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这是因为,无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还是已经获得的认识以及实践本身,都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的过程。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可能一次完成。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总是具体的表现为无数个别的、历史性的实践活动。任何具体的实践活动对于真理的检验作用,都会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而表现出某种相对性、有限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第三章1、简述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答:(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史观,主张

14、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唯心史观;(3)唯心史观的缺点:一只考察思想不考察经济和物质,二主张英雄史观,否定人民的力量2、简述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答:(1)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是社会史观变革的基础;(2)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回答,划分出了经济领域,生产关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3、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答: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

15、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4、简述生产力及其构成?答:生产力是人类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资料(其中生产工具最重要)、劳动对象(二者统称生产资料)、劳动者。5、简述生产关系及其内容?答: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的内容包括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关系。具体包括:1.生产资料归谁所有.2.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如何.3.产品如何分配.6、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其内容?答:经济基础:是指又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及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7、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物质资料生产的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