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届高考专题复习课后限时作业(九)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92953178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7届高考专题复习课后限时作业(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2017届高考专题复习课后限时作业(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2017届高考专题复习课后限时作业(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2017届高考专题复习课后限时作业(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2017届高考专题复习课后限时作业(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7届高考专题复习课后限时作业(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7届高考专题复习课后限时作业(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2017高考语文 课后限时作业(九)一、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12题。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下列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全乡的人都喜欢的人,不一定是好人。B孔子认为,全乡的人都讨厌的人,不一定是坏人。C孔子认为,应当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D孔子认为,不应当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解析】孔子认为,不应当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答案】C【参考译文】子贡问孔子:“全乡的人都喜欢的人您觉得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回答

2、道:“还不行。”子贡又问道:“全乡的人都讨厌的人,您觉得怎么样呢?”孔子回答道:“还不行。最好是全乡村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村的坏人都憎恨他。”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这句话反映了孔子是怎样评价一个人的。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答案】孔子认为,评价一个人要坚持是非标准,而不可简单地从众,应当花时间深入考察。【参考译文】孔子说:“大家都讨厌他,一定要去仔细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同样也一定要去仔细考察一下。”二、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34题。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子曰:“君子欲讷于

3、言而敏于行。”【注】躬:身。逮:及。3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不该追求饮食起居等物质生活,而应当把重心放在做事,放在道德修养上。B古人不轻易说话,因为他们认为言出必行,言行不一致是可耻的。C少说话多做事,尽管显得木讷,但谨慎处事也是相当可取的。D孔子认为为人处事要像古人一样,做事敏捷,言谈谨慎。【解析】“尽管显得木讷”说法不妥当,“讷”原意为“迟钝”,文段中引申为“谨慎”“审慎”。【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追求丰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敏捷,言谈谨慎,亲近有道德的人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话不轻易说出口,因为他们对没做到这些事感到羞耻。

4、”孔子说:“君子要言谈谨慎行动敏捷。”三、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56题。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注】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5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意思就是说,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和”。儒家思想是十分强调礼的,而礼的运用,又以和睦为贵。B选段中的“小大由之”,是总结上文。这里的“由之”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意思。儒家

5、认为:“礼”是为了“和”,“和”最重要,凡事都要讲和谐。C儒家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D“和”是儒家所特别提倡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儒学“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表明“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就是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乃至全社会的和谐。【解析】“凡事都要讲和谐”与下文的主张相违背。【答案】B6孔子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

6、,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四、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78题。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7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对君主的缺点错误要忠言相劝,谏而不听,就不必再劝,可以辞职不干。B孔子认为朋友之间的交往是有限度的,对朋友如果他不听劝告就算了,没有必要发展到对抗性矛盾,使以后的事情更不好办。C“不可则止”反映了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孔子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原则。D孔子认为为官、交友关键是要坚持正道,不能跟着国君、朋友一起做坏事,否则,便是自取其辱。

7、【解析】“不自取其辱”主要指的是不坚持劝谏,自找羞辱。【答案】D8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是怎么理解论语中孔子所说的“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这句话的。【答案】这句话强调的是为官要坚持正道。在一个恶劣的社会政治环境中,一个人既有财富又有地位,“邦无道,富且贵焉”,那恐怕是靠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这种情况是值得耻辱的,在乱世要善保自身,要能守住气节。【参考译文】孔子说:“所谓大臣是能够用周公之道的要求来侍奉君主,如果这样不行,他宁肯辞职不干。”子贡问什么是交友之道。孔子说:“对朋友忠言相告,好话劝导,不听就作罢,不要自讨羞辱。”五、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910题。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

8、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9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礼”是“恭”、“慎”、“勇”、“直”的基础,人们的行为都要遵循 “礼”。B“礼”是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是标准、仪式的总称。包括了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长期形成,又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人们相互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作,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纪、道德和礼貌。C孔子一贯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认为只要有“礼”,则一切美德就自然形成。D孔子甚至认为“礼”和“仁”相辅相成,“仁”是内在品德,“礼”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因而孔子说:“克

9、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解析】“一切美德就自然形成”有误。【答案】C10谈谈你对“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一句的理解,并说说它的现实指导意义。【参考译文】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作乱;只是直率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六、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1112题。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10、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注】有服:服丧。11下面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的意思是“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就把他的亲族捆绑起来”。B孟子用比喻的方式道出君王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臣子。C孟子用“寇雠,何服之有”这个反问句向齐宣王强调了应该向臣子让步的重要性。D臣下有什么原

11、因不得不离去,君主派人引导送他出国境,离开了三年还不回来,才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这叫三有礼。【解析】强调的是要视臣子如手足的重要性。【答案】C12下面选段中孟子说的话与上面的选段在表现孟子思想上有何相通之处?请简析。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答案】下面选段中孟子对君臣双方各自提出来了要求:无论为君为臣,都要效法尧、舜,自我完美。上面的选段强调君王要视臣如手足。两处文字都体现了孟子希望君王加强自我修养、善待臣子,君臣要互相尊重,君如何待臣,臣也会以同

12、样的方法报君的思想。【参考译文】(1)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看待臣子如同看待自己的手足,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待如同心腹;君主看待臣子如同犬马,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待如同常人;君主看待臣子如同尘土草芥,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待如同强盗仇敌。”齐宣王说:“按礼制,臣要为自己过去的君主服丧,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臣子为之服丧呢?”孟子说:“君主对臣子的劝告能够接受,建议能够听取,因而恩惠能够下达到百姓;臣子因故要离去,君主能派人引导其出国境,并派人事先前往其要去的地方进行妥善安排;其离去三年后不回来,才收回他的土地房产:这样做叫做三有礼。做到这些,臣子就会为他服丧。现在做臣子,劝谏不被接受,建议不被听取,因此恩惠到不

13、了百姓;臣子因故要离开国家,君主就派人拘捕他的亲族,并故意到他要去的地方为难他,离开的当天就没收了他的土地房产:这就叫做强盗仇敌。对于强盗仇敌,为什么还要服丧呢?”(2)孟子说:“圆规、曲尺,是方和圆的最高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最高典范。想成为好君主,就要尽到做君主的道理;想成为好臣子,就要尽到做臣子的道理。二者都效法尧、舜就行了。不用舜侍奉尧的态度来侍奉君主,就是不敬重他的君主;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方法来治理百姓,就是残害他的百姓。”七、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1314题。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之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身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

14、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注】暴:损害,糟蹋。非:诋毁。13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自己糟蹋自己的人,和他没有什么好说的;自己抛弃自己的人,和他没什么好做的。B孟子认为出言诋毁礼义,叫做自己糟蹋自己;自认为不能居仁心,行正义,叫做自己抛弃自己。C仁是人类最正确的光明大道,义是人类最安适的精神住宅,我们不能让最安适的住宅空着,不去走最正确的大道。D孟子认为自暴自弃的人不能“居仁由义”,处处都会和社会环境相冲突,这是很悲哀的。【解析】义是人类最正确的光明大道,仁是人类最安适的精神住宅。【答案】C14结合现代人说的“自暴自弃”,谈谈你对孟子说的“

15、自暴自弃”的理解。【答案】孟子所说的“自暴自弃”,是指诋毁仁义及不能居仁由义叫自暴自弃,现代人所说的“自暴自弃”,多指自甘堕落。现代人所认知的,是由孟子所说的引申而来,二者有同有异。【参考译文】孟子说:“自己残害自己的人没法和他谈什么善言;自己放弃而不求上进的人没法让他有所作为。说话违背礼义,这就叫自己残害自己;自身不能居心于仁、由义而行,这就叫自我放弃。仁是人安居之所,义是人的光明正道。空着安适的住宅而不居住,舍弃正确的道路而不走,可悲呀!”八、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1516题。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注】中:无过不及,中庸,无偏激。不肖:不贤,品行低下。15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其实质是呼唤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这一点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B不仅父兄、师长,任何有正确生活态度、社会责任感的人,都有帮助或匡正别人的义务。C孟子这一主张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