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5课 走进微观世界.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827821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5课 走进微观世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5课 走进微观世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5课 走进微观世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5课 走进微观世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5课 走进微观世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5课 走进微观世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5课 走进微观世界.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5课 走进微观世界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5课走进微观世界一、走进微观世界教材分析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的基本理念,走进微观世界培养他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的?穴或许还应该是独特的?雪反应,走进微观世界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熏提高综合思维水平,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教材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设置了这一单元的课程,通过微观世界的形式美感的启迪,学习和运用艺术造型的基本知识。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5课走进微观世界学习活动的设置分三个步骤展开:欣赏微观图片呈现的形式结构美感,通过语言描述和讨论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像;

2、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或通过显微摄影图片,感受微观世界的现象,并通过记录、想像、设计基本形,组合形状构图等一系列的工作,进一步发现和探究图形的奥秘;采用绘画或计算机辅助绘画以及制作立体模型等造型方法进行艺术表现,在不断认识、想像的基础上,运用构成方法创造出独特的富有想像力的图形。“评价建议”从对图形的想像和创意、空间意识的形成以及绘制水平和动手能力几个方面展开,便于学生自评或互评。“资料库”摘录了有关名词术语的解释。“学习大空间”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出发,列举了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的图片,讲解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关系,帮助学生更广泛地理解现实生活中丰富的视觉形象。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开拓新的视角

3、,启发他们关注自然形态,开阔视野,发挥想像,探究和思考图形结构的规律。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认识自然,对丰富的视觉形象产生兴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力求帮助学生在物质结构的基本形式和艺术创造的造型要素之间找到某种联系,并归纳出方法,用以创造新的图形。二、教学目标*发现和欣赏微观世界呈现的形式结构美感,探究自然结构与图形结构的共同规律;根据自然现象进行想像和表现,创造性地运用简单元素构成图形。三、教学思路教学题材教材呈现的显微摄影图片注重体现和谐、秩序两个特点。图片中可以找到等距排列、对称、重复以及空间结构、运动变化等形式,呈现了自然形态的基本特点。与艺术作品比较,说明人工形态的创造都是基于对自然形

4、态生成和变化的认识、理解。基本形体的设计与变化组合的学习活动,引入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一般方法,通过绘图和制作的技能学习,掌握分割、集聚、插接等造型技能,体会自然形不仅可以作为模仿的对象,而且还可以作为功能、构造和美的形式(对称、比例、调和、平衡、对比)的范例。从而领悟研究自然形态的生成过程,即可了解形态的本质的道理。教学组织课前准备多媒体演示,包括教学所需图片文字、动画示意,最好有影片资料,学生用绘画或立体制作的工具材料等。欣赏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立体制作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教学过程中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每组选定负责人。教学策略按照学习活动的设计,这一单元的教学可以分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

5、从关于“形态”的话题开始,运用实例解释“形态”的词义,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议论的形式展开师生之间的交流,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微观图片中呈现的形式结构美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形式和情感两条线索进行思考:)了解和归纳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以及构成形式和规律,形式上的简单或复杂、平面或立体、空间和层次、秩序或自由、集聚或分割、点线面的组合变化;)画面呈现的视觉效果,如:动荡或平静、粗犷或细腻、坚硬或柔弱等等。通过议论启发联想,综合科学知识,进一步归纳大自然的形成和变化的基本规律:原子的结构与裂变、细胞的繁殖与泯灭、生命的成长与延续,一切事物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由此对应艺

6、术形态的创造规律:艺术的造型也是由基本元素构成,它们被简单或复杂地组织在一起,构成美的图形、体积和空间,使形不断分割,最终得到点、线、面,所有的形都是由点、线、面集聚而成的。人类根据不同的认识建构不同的形态,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艺术形象,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以上教学过程中,穿插小训练,用简要的点线图示归纳课本上微观图片呈现的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形式,活跃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更真切地感受微观世界的现象。通过记录、想像、设计基本形,组合形状构图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发现和探究图形的奥秘,从观察、体验和想像、创造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方法。课时结束之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7、,从科普杂志和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收集更多的图片资料,为下节课确定表现形式,为制作和绘画准备设计创意草图以及必备的工具材料。第二课时进行创作,可根据条件选择绘画、计算机辅助绘画以及制作立体模型等造型方式进行表现。作业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点和线的构成,设计单元形进行组合,构成图画或立体模型。教材选用了不同单元形构成的画面和插接的方法制作的构成模型,在教学中可以灵活使用。首先让个别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方法和过程,共同商榷改进办法。通过这一过程对学生的创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和要求。创作作品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在课堂辅导中,对学生的构思和制作细节进行启发,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随时进

8、行展示和评价,利用评价的方式对学习进行导向。最后,展示学生作品,对教学做出总结。教学评价从参与态度、制作水平、创意表现的独特性等方面给予评价,体现多维性和多极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要求;通过自评、互评和建议参考等不同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在积极参与中发展自己的表现能力。四、教学选择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时间条件、教学条件和学生水平差异筛选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时量。教材提供的图片可以直接作为平面设计的素材,用铅笔和彩色铅笔绘制,或运用剪贴方法制作;立体制作也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材料。五、教学建议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运用显微摄影图片与艺术作品对应联系,说明艺术创造与

9、自然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印象。“原子”和“神经细胞网络”呈现不同的形象,但结构方式相同,和“大脑神经网络”“灯心草细胞结构”“原子博物馆”“装置”“插接模型”大同小异。“浮游生物”“纳米管”和“形成细胞团的过程”联系构成中的单位要素,用以说明物质变化丰富的造型和动态形式,从奇妙的变化中启迪学生的创造欲望和灵感。“设计”等平面作品作为不同的基本形和谐地组织画面的范式,相同的例子在其他图片中均有体现。用以讲解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的基本知识,说明造型中的美是在变化统一的矛盾中寻求的,是一个既丰富又有秩序、紧张而又调和的世界。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教学中联系生活实例,能够更有

10、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如:“形态”的术语解释,讲解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之间的联系等等。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这是本单元教学情境创设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的感受、理解、创意以及知识的获得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欣赏、创意、设计制作过程中及时提示,媒体运用方面也应加以考虑。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为创意设计习作设置有趣的命题,如:“穿越神经细胞网络”“血管中的旅行”“细胞的一生”“另一个宇宙”等等,也可以为小组活动安排组画形式的创作。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对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教学辅导中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单元形的设计要生动有趣,富于想像力。平面作品一般使用抽象造型,如随意形、几何形的添加或

11、挖切,电脑绘画可利用图片素材的某个局部等等;注意色彩的整体搭配,根据画面的主体选用颜色;如果采用拼贴的形式,要注意材质的表现,建议使用拓印、揉纸等方法制作纹理。立体插接构成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设计的形状要简单,也可以按照教材的范式事先准备,注意采取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观察自然形态的多种方法,如变换不同的角度,扩大、缩小和观察剖面等等。在观察过程中强调发现自然形态的特性,可以依循以下思路:从不同角度去把握形态的特性;捕捉其构造的规则性;作为动的或变化成长的形态去研究。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理想的媒材是精选的图片资料和影片资料,为教学提供充分的依据;显微镜也是非常重要的媒体,从显

12、微镜中观察的视觉感受是图片无法替代的。请教生物老师,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名词术语,搜集显微摄影图片以及有关资料。为此,教师应向学生提供途径,如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活动方式,教师应提供图片素材;小组分工有利于合作学习,应该在观察活动和制作活动时采用。设计一些小课题,便于小组研究性学习使用。如:怎样表现灯心草细胞结构的立体空间?怎样表现细胞繁殖的过程?等等。集体研究、制定方案,协作分工完成制作。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举一反三,用简单的方法引出学生丰富的想像,如:用挂图拼贴进行演示,讲解不同元素在画面中的和谐安排。教师先完成一种元素

13、的拼贴,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其他由学生完成;然后再感受效果,进行评价。类似方法、规律的教学都可以事先设置路径,引导学生进入,鼓励他们尝试、探索。除插接方式外,构成立体空间的简便方法还有很多,如装在纸盒内松散的纸条,树枝搭建的类似鸟巢的构造,细铁丝夹杂小纸团变化出的多种样式。总之,用点、线、面的方式进行观察,会发现生活中丰富的视觉形象。六、教学资料微观世界跟宏观世界相对应,指分子、原子、电子等极微小的物质粒子的领域。形状指物体或图形由外部的面或线条组合而呈现的外表。形象能引起人们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形状或姿态。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现实形态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而人工形态的创造都是基于对自然形态生成和

14、变化的认识、理解。由于造型的动机(魔法巫术、宗教、传达、审美)不同,人类不仅把自然形态作为模仿的对象,而且还作为功能、构造和美的形式(对称、比例、调和、平衡、对比)的范例。所以,研究自然形态的生成过程,即可了解形态的本质。参考书目:*科学世界年有关内容科学世界杂志社*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形态构成学辛华泉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教案赵戈老师的教案课目第课走进微观世界年级年级上册执教赵戈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发现和欣赏微观世界呈现的形式结构美感,探究自然结构与图形结构的共同规律;根据自然现象进行想像和表现,创造性地运用简单元素构成图形。课前准备:多媒体演示、演示挂图、作业范

15、式等等。一、导入首先,我们来学习名词“形态”。形态是指事物的形状和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形态包括形状和情态两方面,让我们举例说明:荷花是我们常见的植物,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对荷花的一系列描写,如:袅娜的、亭亭玉立的等等,是荷花在“月色”这一特定条件下给作者的感受,也就是荷花此时的形态。从高空俯瞰河流,和平常角度有什么不同?大家谈谈感受?红墙、黄瓦,硕大的屋顶给我们什么感受?使我们联想到什么?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以其特定的方式表现着自己,它们有没有规律可循呢?今天,让我们通过电子显微镜深入到物质的内部,去寻求新的视觉感受,探究构成世界本质的奥秘。字幕荷花俯瞰河流(学习大空间)故宫二、欣赏分析(以形式和情感为线索进入)欣赏活动导向:“原子”整齐排列,秩序感的体现显而易见,“神经细胞网络”看上去复杂零乱,它的秩序是怎样体现的呢?是它统一的结构方式,相同的是点和线的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